词条 | 崂山林场 |
释义 | 崂山林场,位于东经120度25分,北纬36度09分,地处青岛市区近郊。东、南濒临黄海,西、北与群众山地毗连。 全场分东、西两片:东片大,以崂顶为中心,有北九水、仰口、太清、流清河、巨峰、棋盘石六大林区,面积92000多亩;西片面积较小,有华楼林区、夏庄林区和崂山林场苗圃,面积18000多亩。两片相距10余公里。崂山林场总面积11.2万亩,其中裸岩地4万亩,有林地7.2万亩。森林覆盖率为68%。 崂山林场于1950年建场。1992年8月由崂山风景区代管。1992年被国家评为国家级森林公园。1998年,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崂山林场直属景区管委会管理,现有干部职工近300人。2000年,崂山风景区被评为国家4A级文明风景区。2001年,崂山林场被国家划定为国家级公益林试点区。 一、 崂山林场的资源概况 1、 自然条件 崂山林场地处胶东丘陵区。东高西低,除主峰崂顶海拔1133米外,一般多在400—800米之间。沿海岸线长30公里。年平均气温11.9℃, 年日照平均时数2622.3小时,年平均降雨量约800mm,属典型的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崂山林场以主峰(崂山巨峰)为分水岭,白沙河、流清河、八水河、悬心河均发源于崂顶,流长约50公里。其中有崂山水库、大石村水库、三水水库、晓望水库等,崂山水库库容5000万立方米,汇水面积47.8平方公里。 岩石以花岗岩为主,局部地段夹杂有片麻岩、斑岩等。土壤为棕色森林土,以沙壤为主,适于营造用材林、水源涵养林和针、阔叶用材及水土保持林。崂山林场自然植被属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植物种类繁多,共有约159科724属14变种。其中草本植物有约1000种。主要的乔木有:黑松、赤松、落叶松、刺槐、栎类、山樱、水榆、花楸等。另有一些温带树种,如辽东桤、辽东栎、椴树、桦、榛等。由于地形复杂,又受海洋性气候的影响,亚热带常绿树种也有分布,如红楠、山茶、野茉莉等。灌木有胡枝子、白檀、山杜鹃、天目琼、绣线菊等。藤本有葛子、菝葜、南蛇藤、野葡萄等。草本有:禾本科、莎草科、菊科、毛茛科等一些多年生草类。 崂山林场的林木资源发挥了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美化环境、调节气候和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作用。 2、 林分况状 崂山林场原以天然赤松及栎类次生林为主,并有相当面积的灌木林,后经多年改造和更新造林,目前全部是人工林。主要树种有落叶松、黑松、刺槐、赤杨、栎类等,多为纯林,部分是不规则的株间及小块状混交。林分结构比较单一,多数林分长势良好,密度均匀,林相整齐,已郁闭成林出材,森林生态效益发挥较大。 (1)落叶松:共四种。崂山林场引种落叶松及栎类次生林为主,是全国引种最早的地区之一。现北九水林区海拔500米的蔚竹观院内尚有一株60余年生,高15米,胸径50厘米的大树,长势很好。是崂山林场引种日本落叶松的最早历史记录。 崂山林场先后共引进日本落叶松、黄山落叶松、兴安落叶松和华北落叶松四种,经试验,逐步筛选出最适于崂山生长的是日本落叶松。 (2)黑松:多为五十年代人工林,是崂山林场的主要树种之一。一般分布在海拔600米以下,可做耐干瘠和抗海风、海雾的造林先锋树种和绿化环境的良好树种。以夏庄林区、崂西林区面积最大。 (3)赤杨:有赤杨(辽东桤)、日本赤杨两种。多分布于山沟和水湿的坡脚,大树集中在大车子汪和公司的马场。在生长的前两至三代,生长快、材质轻脆,保土效果好,易于更新的速生树种,同时在高山于落叶松混交的主要树种。但从最近几年来看,赤杨的生长情况不是很好,生长势较差。 (4)刺槐:多分布于海拔700米以下,为多代萌生纯林,均以带、块状与黑松混交,沿山坡、山沟分布,一般生长良好。 (5)栎类:以麻栎、栓皮栎为主,散生或小块状与落叶松、黑松混交,垂直分布达海拔900米以上,以太清林区面积最大。 (6)竹林:崂山林场以淡竹为主,次为刚竹,多分布于寺庙周围。 (7)其他树种:崂山林场自建场以来,除引种落叶松成功外,还曾先后引种国内外不同树种达200余种,在丰富崂山树种资源、发挥生产效益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并获市科技成果奖。主要有日本花柏、水杉、柳杉、红松、金钱松、油桐、茶树、火炬松、湿地松、檫木等。(注:张坡引种园内有几十余种不同的引种树木,详细资源见太清林区引进树种资料)。 林场各部门 崂山林场为崂山风景区处级事业单位。崂山林场机关下设三科一所,三科为生产技术科、森保科、林政科,一所是崂山林场派出所;基层设八大林区,分别为:流清林区、太清林区、巨峰林区、棋盘石林区、仰口林区、北九水林区、华楼林区、夏庄林区。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