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俾路支巨兽
释义

自然

百科名片

俾路支巨兽是巨型食草奇蹄类的绝灭动物,属名Baluchitherium。化石见於亚洲的上渐新统和下中新统。

与现代犀牛有亲缘关系,但无角,是古今最大的陆生哺乳动物之一。

站立时肩高约5.5公尺(18呎),头骨长度大于1.2公尺(4呎),与身体相比仍然较小。

有较长的前腿和长脖子,这样大概能够吃到树叶与树枝,四肢粗大而强壮。与仅见於亚洲渐新世的巨犀属(Indricotherium)有较近的亲缘关系,长相也与巨犀类似。

中文学名:俾路支巨兽 拉丁学名:baluchitherium

存在年代及地区:渐新世(距今3500到2400万年前)的亚洲大陆

界:动物界

纲: 哺乳纲

目:奇蹄目

属: 巨犀属 (Paraceratherium)

化石发现

1911 年,克来福·弗斯特·库柏爵士,一位英国科学家,在俾路支,即现在的巴基斯坦,发现了一只巨型哺乳动物的骨骼化石。由于骨骼不全,他想象不出这只动物的体形。据他推测,这可能是一种久已灭绝、不为人知的犀牛。为了标明发现地,库柏将这只动物命名为“俾路支巨兽”。

1922年8月5日,由罗伊·齐普曼·安得鲁率领的一支美国考察队,又在中亚地区找到了这种亚洲巨型哺乳动物的一些骨骼。考察队先是在一处谷地发现了一块巨大的骨骼,然后又在附近找到了一块不完整的下颚骨,上面的牙齿“大如苹果”。如此巨大的骨骼令考察队全体队员陷入深思。他们推测这便是传奇般的俾路支巨兽的骨骼。次日,他们又返回那片谷地,发掘出数百片头盖骨碎片。头盖骨的正面还有牙齿。考察队中的古生物学家检验了这些骨骼和牙齿,得出结论,这种动物是一种巨大的无角犀牛。

作告一段落时,一共找到属于同一只动物的 365 块头盖骨碎片。这些碎片被送回位于纽约的博物馆进行清洗和复原。古生物学家用了几个月的时间,像做拼图游戏一般将这些碎片拼接复原。最终,人们得到了第一个完整的俾路支巨兽头盖骨。它足有4.5英尺长,真是大得惊人!后来人们发现,相对于巨兽庞大的身体而言,它的脑袋实在不算大。

有关俾路支巨兽的下一个发现经过如下:同一考察队中一个目光敏锐的人看到,黄色的沙漠中有一块白骨闪闪发光。经发掘,发现这是巨兽的脚骨及小腿骨。骨骼呈站立状,仿佛巨兽正小心翼翼地抬起后腿向前走。站立状的化石十分罕见。唯一符合逻辑的解释是:流沙吞噬了这只正在行走的巨兽。

想到这里,科学家们推测,巨兽的右前腿应在前方约12英尺处。他们细心地丈量了距离,在相应的地方开始挖掘,并找到了一块如同树干一般粗的巨型骨骼化石。此后,他们又轻而易举地找到了左侧两只腿的骨骼。这只巨兽显然是闯进了流沙区,并且陷入了流沙底部。它必定是全身都陷入了流沙,否则死亡时身体便会倒向一侧。事实是,它庞大的身躯陷于流沙之中,保持了站立的姿态。数千年前,覆盖地面的岩石被侵蚀剥落,巨兽尚未腐蚀的骨骼便露出了地面。可以说,这只巨兽原地站立了 2000 万年。再结实的鞋子也不顶用啊!

安得鲁博士在日记中写到:“如果能在数千年前发现这具骨骼的话,它一定还是完好无损的。”

此后,在1928年的一次考察中,人们又发现了另一具巨兽的骨骼。这只俾路支巨兽死在一条湍急的河流边上。肉早已腐烂,骨骼也散架了。较小的骨头被河水冲走了,可是巨大的腿骨仍留在原处。它们太重了,河水不能将其移动。有些骨骼比人的身体还大,单是前腿的大腿骨便长达4英尺,人的上臂根本无法与之相比。这绝对是巨兽之腿!这一点后来得到了证实。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法国古生物学家J. Welcomme开始了在俾路支省找寻这种神秘生物化石的探索之旅。依据前人的足迹找到了Cooper第一次发现俾路支兽的地方:德拉布格蒂(Dera Bugti)。经过多年的努力,1997年Welcomme终于在德拉布格蒂附近的山谷中发现了俾路支兽的手指化石。

此后,在附近200平方米以内还出土了大量化石,其中不乏惊人的化石新发现。这里的俾路支兽化石都是“躺着的”。可能史前河流把它们带到这里,并堆积起来。科学家还在化石上发现鳄鱼牙齿的咬痕,也许俾路支兽是鳄鱼经常捕猎的对象之一。

2003年,法国小组经过对每块不同大小的骨头化石的研究,重建了俾路支兽的完整骨架模型。从骨架可推断这种史前巨兽可高达5米,重20吨,几乎是大象的三倍。

考察所得的化石在纽约复原了。人们确定,这种俾路支巨兽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最大的哺乳动物化石。它从鼻子到尾巴长35英尺,成年巨兽肩部高18英尺。当它仰起脖子时,鼻尖距地面25英尺,比最高的长颈鹿还高出9英尺。6英尺高的人几乎摸不着它的肚皮。俾路支巨兽被证实是一种巨大的无角犀牛。如今的犀牛有角,而当年体格庞大的巨兽则不需要任何防卫武器。

生活习性

巨兽以嫩叶为食,吃树木顶端的叶子、嫩枝和花蕾。它体格高大,脖子很长,能轻易地吃到高枝上的树叶。它性情温和,可是没有哪种食肉动物敢于侵犯健康的成年巨兽。然而,一定也曾有过尖牙利齿的猫科动物悄悄靠近巨兽群,伺机扑向离队的小兽或病弱的老兽。

显然,俾路支巨兽约在2000万年前的中新世生活在中亚地区。当时气候温暖湿润,地面上河湖纵横,青草茂盛。中亚地区虽没有密布的森林,却也不乏树木。

灭绝原因

中新世中期,印度板块与亚洲板块相撞,喜马拉雅山脉隆起了。这个山脉像墙一般挡住了暖湿气流,引起了气候变化。中亚地区变得干燥,树木消失了。俾路支巨兽没有迁徙,而是留在了中亚地区。这种动物十分依赖于温暖湿润的气候,然而它所适应的环境已发生了变化。不迁徙的结果便是灭绝。

过于依赖于某种生存环境是造成物种灭绝的原因之一。喜马拉雅山脉的隆起使环境发生了较快的变化。俾路支巨兽所依赖的生存环境不复存在,而它们又不能适应新的环境;因此,在地球上繁衍了1000万年之久的俾路支巨兽逐渐灭绝了。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6:4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