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道德经通释
释义

《道德经通释》一书按照《道德经》的顺序,逐篇逐段、逐字逐句地进行了阐释。在阐释的同时,在尽可能详尽地梳理前人观点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新理解。如对“名”和“道”等一些基本概念都进行了全新的解释。该书既是全文《道德经》的学术读本,也是前人研究《道德经》的种种观点的汇编,还是颇有见地的学术专著。本书的写作特别是对《道德经》八十一章的解说,都是采用先抄录原文,再作题解,然后注释,最后直译成白话文。

作者:王强 编

ISBN:10位[780040837X] 13位[9787800408373]

出版社:昆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6-1

定价:¥36.00 元

编辑推荐

一部“道德经”,实际上就是一部“得道经”。本书按照《道德经》的顺序,逐篇逐段、逐字逐句地进行了阐释。在阐释的同时,在尽可能详尽地梳理前人观点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新理解。如对“名”和“道”等一些基本概念都进行了全新的解释。该书既是全文《道德经》的学术读本,也是前人研究《道德经》的种种观点的汇编,还是颇有见地的学术专著。本书的写作特别是对《道德经》八十一章的解说,都是采用先抄录原文,再作题解,然后注诠,最后直译成白话文。

《老子》是一部什么样的书呢?有说它是言哲思的,有说它是言治术的,有说它是言兵事的,于此我不敢说是还是不是,我只能说我的一己之见。我以为它是说了个“大道理”,是什么大道理呢?是如何“得道”的大道理。所以我说一部《道德经》就是“得道经”。进而言之,我以为《老子》是一部讲何为真生命的书,是讲如何修为一个真身、建构一个真世界的书。生命之活动不能离开生命的本然之“有”,也就是不能离开真实之“有”,这才是“真身”,才是“真生命”。而宇宙世界间的万物原本是都应该享有此一己之“真实之有”的,万物各自享有其一己之“真实之有”而互不侵犯,则天下万物与人才会享有一共存而和谐的世界。此所谓“真世界”。而如何修为一己之“真生命”,如何建构物物各享其“真实之有”而又互不侵犯的“真世界”,就应得道而合道而守道。

老子书真是一部大智慧的书,是一部去蔽存真的书,吾人真应好好地读。

作者简介

王强,1959年2月生于北京。1982年1月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为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院长,教授。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巍晋南北朝隋唐文学专业_在读博士生。主要著作有:《中国书法导论》(1992),《中国人的忌讳》(1997),《宋词说略》(1998),《中国古代公文选注》(2002),《老子道德经新研》(2002),《唐宋词讲录》(2003),《中国传统文化精神》(2004)等。

目录

写在前面的话

一章

附录:《“名”字本义考》

二章

三章

四章

五章

六章

七章

八章

九章

十章

十一章

十二章

十三章

十四章

十五章

十六章

十七章

十八章

十九章

二十章

二十一章

附录:《说“道”“德”》

二十二章

二十三章

二十四章

二十五章

二十六章

二十七章

二十八章

二十九章

三十章

三十一章

三十二章

三十三章

三十四章

三十五章

三十六章

三十七章

三十八章

三十九章

四十章

四十一章

四十二章

四十三章-

四十四章

四十五章

四十六章

四十七章

四十八章

四十九章

五十章

五十一章

五十二章

五十三章

五十四章

五十五章

五十六章

五十七章

五十八章

五十九章

六十章

六十一章

六十二章

六十三章

六十四章

六十五章

六十六章

六十七章

六十八章

六十九章

七十章

七十一章

七十二章

七十三章

七十四章

七十五章

七十六章

七十七章

七十八章

七十九章

八十章

八十一章

本书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书摘

《老子》五千言,首章开宗明义者何?“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点到“常道”,点到“常名”。《老子》一书,关心的“道”是“常道”;关心的“名”是“常名”。“道”是宇宙的根本大法;“名”是世界的器物总称。(见本章所附对“名”字的考证。)“道”是“法”,“名”是“器”。有“道”则可以约“名”,有“名”则可以显“道”。“道”与“名”之间有个“德”,“道”因“德”而使“名”(器)立;“名”(器)因“德”而使“道”现。“名”因显“道”而为“常名”,不因“可名”而为“常名”;“道”因立“名”而为“常道”,不因“可道”而为“常道”。

所谓“常”,恒常也,不变也。这恒常的、不变的“道”与“名”是什么?说不明,道不白,但有一点可以认定:可以说出的(“可道”),或者已经说出的、正在说着的那个“道”,不是“常道”;可以命名的(“可名”),或者已经命名的、正在命名着的那个“名”,不是“常名”。

河上公注《老子》的影宋本在这一章标题为“体道”,虽非河上公原题,但似颇合此章意旨。若“体道”,“体”老子所说之“道”(“常道”),则必先明常俗之言所说的“道”,非“常道”;常俗之言能命名之“名”,非“常名”。体道、悟道、明道,自不可以已有之论道的说法(包括“言”与“文”)为梯航。以那个“说法”为准则为中心,就永远也不知“道”为何物。依着那固有的、现成的说话方式去谈“道”,受制于那世人都认定的惟一的语言形式去思“道”,那么,越“谈”,那个“道”就越假;越“思”,那个“道”就越远。

体“道”,不能被“语言”所左右,“语言”在这里不是“中心”。消解“语言中心”,乃是体道之根本原则,不摆脱固有的语言权力之统治,则永远不能明道体道。

“道”不可“言”,很难“言”;“体道”,尚可言,所以在这里开宗明义,明确体道之原则。《老子》一书,可以说更主要的不是让人知道什么是“道体”,而是让人知道怎样能“体道”。“体道”是第一位的,也就是“道用”是第一位的。所以一部“道德经”,说到底,未若叫“得道经”也!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这一句的句读历来有争议,是断为“无,名……;有,名……。”还是断为“无名,……;有名,……。”其实如何断法,均无大碍,因不管怎样断,主要还是说“无”与“有”的问题,故争之无益。

王安石首先在其《老子注》中于“无”与“有”处断句,以前皆以“无名”“有名”断句也。王氏如此断是 ……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4 10:1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