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道德经·德交归焉 |
释义 | 作品名称:德交归焉 创作年代:春秋 文学体裁:古诗 作者:老子 作者及作品简介李耳(约前571年—前471年) (诞辰:西周末年庚辰二月十五日卯时),字伯阳,又称老聃,后人称其为“老子”。汉族,春秋时期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今河南鹿邑县人)。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被唐皇武后封为太上老君,世界文化名人。存世有《道德经》。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祖。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李耳(似是作者、注释者、传抄者的集合体)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辩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 《德交归焉》出自《道德经》第六十章。 原文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①天下,其鬼不神②。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夫③两不相④伤,故德交归⑤焉。 注释(1)莅:治理,统治,管理。 (2)鬼:为乱者,国之不安定因素。 (3)神:显神通。名词用作动词。 (4)圣人:本篇讲治国方略,是针对君主而言的,古代称王为“圣上”,故此处应理解为统治者。 (5)夫:句首发语词,不翻译。 (6)交:相互,交错意。 (7)归:本意为返回,此处为合并,或集中于一类,或集中于一地之意。 译文治理大国如同烹饪小鱼一样。用大道治理天下,那些为乱者就不能作怪了。并不是为乱者不再作怪了,而是他们作怪也不能伤害人了。不仅为乱者不再害人,统治者也不会伤害人了。为乱者与统治者两者都不再互相伤害,因而上下德行相偕(国家便得到了治理)。 释义《道德经》一书中以“道”,即客观规律,贯穿始终。老子认为万事万物都是遵循着一定的规律在有序发展的,国家的治理和烹饪的道理如出一辙。只要能够以正道大而化之,以德服人,则民不怨,为乱者少,国人便都能安居乐业。 鉴赏正确理解本篇的意思,其关键在于了解作者在对谁说,说什么。而这一主旨,篇首一句便已言明:“治大国若烹小鲜。”“治大国”,谁治?当然是统治阶级,君王。所以全篇是针对君王说的。说什么呢?治国见解——治理一个泱泱大国,就像烹饪小虾米一样。 为什么说治理国家就像烹饪虾米一样?针对下文,如果肯仔细想想,就不难明白了。 下文说,只要治国者以大道治国,为乱国家,祸害百姓的宵小之徒便会收敛,不再做那么多祸害人的事。那么宵小之徒不兴风作浪了,统治阶级能够以道治国,不搜刮压榨,民风是不是就好起来了?所以,作者的意思,说的再明白些,就是你用“大道”把想做乱的都摆平了,你自己也别祸害百姓,你国家就得到治理了。你煮虾米,不是也得把每个都弄熟了,弄得服服帖帖了,才成一道漂亮的菜肴嘛。 所以全文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