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转型中的中国就业政策 |
释义 | 基本信息出版社: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第1版 (2007年5月1日) 平装: 301页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16 ISBN: 750456365X 条形码: 9787504563651 商品尺寸: 23.8 x 16.5 x 1.2 cm 商品重量: 440 g ASIN: B0011F8MB2 内容简介《转型中的中国就业政策》基于“就业政策矩阵模型”所确立的分析框架与我国就业政策所面临的宏观背景,剖析了我国功能性就业政策与对象性就业政策的变迁与转型过程。在战略性就业政策领域,我国正在从创业抑制转向创业激励;在市场性就业政策领域,行政管制模式已经逐渐地被市场深化模式所取代;在保护性就业政策领域,我国正从保护不足迈向对所有劳动者的就业权利的普遍保护。在城镇就业政策方面,我国针对国有企业下岗失业的再就业政策开始转向构建面向“城镇地区”的就业政策;在农民就业政策方面,基于公民权利的平等就业制度正在确立之中;在大学生就业政策方面,基于自由就业制度与国家“扶持之手”功能的高端劳动力资源配置机制正在形成。《转型中的中国就业政策》特别引入了就业政策评估理论方法与最佳实践研究,探讨了我国就业政策转型的绩效与展望。 作者简介杨伟国,经济学博士,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助理,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副所长。1999—2000年德国法兰克福大学经济系留学,2000—2002年欧洲经济学会(布鲁塞尔)会员,2004年度美国“国际访问者计划”(IVP)成员;2005—2006年德国奥斯纳布吕克大学访问学者(PPP—DAAD项目)。2006年入选北京市优秀人才计划、国家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等。先后任职于中央政府部委、大型私有企业、国有企业、合资银行、驻外企业、科研机构等;主持或参与社科重点、社科基金、教育部重大攻关、财政部、国家工商总局、北京市委等各类科研项目近50项,发表论文近百篇,著作(专著、译著、教材)10多部。先后数十次主持或参与能源、金融等企业、上市公司,以及政府部门战略人力资源咨询与培训项目。作者现在的教学研究领域为:就业理论与政策、劳动经济学、战略人力资源审计、人力资源管理、人事管理经济学。 目录第1章 导言:中国改革与就业政策转型(1) 1.1 中国改革与就业重组(1) 1.2 就业矩阵模型(3) 1.2.1 就业矩阵模型及其解释(4) 1.2.2 充分就业、过度就业与不充分就业(8) 1.3 就业政策矩阵模型(10) 1.3.1 政策与就业政策(11) 1.3.2 就业政策矩阵模型及其解释(12) 1.4 转型与中国就业政策转型(13) 1.4.1 转型与转轨(13) 1.4.2 中国经济转型(14) 1.4.3 中国就业政策转型(17) 1.5 从功能性政策到对象性政策(18) 1.5.1 就业政策转型的宏观背景(18) 1.5.2 功能性就业政策转型(19) 1.5.3 对象性就业政策转型(20) 第2章 中国就业政策转型的宏观环境(25) 2.1 国家治理(25) 2.1.1 经济时代:以经济建设为中心(25) 2.1.2 和谐时代:全面建设小康与和谐社会(31) 2.1.3 创新时代:国家创新战略(35) 2.2 经济成长(36) 2.2.1 GDP的增长(37) 2.2.2 经济增长的源泉与前景(40) 2.2.3 经济结构:科技与金融(44) 2.3 国际联系(47) 2.3.1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的选择(48) 2.3.2 WTO与中国(49) 2.3.3 国际劳工标准与中国(52) 第3章 战略性就业政策:从创业抑制到创业激励(61) 3.1 产权的法律与政治保护(61) 3.1.1 产权保护与创业激励(61) 3.1.2 中国产权保护实践(63) 3.1.3 中国产权保护政策转型(64) 3.2 激活企业家精神(66) 3.2.1 企业家精神理论(66) 3.2.2 中国企业家精神与民营企业发展(68) 3.2.3 企业家精神激活政策转型(71) 3.3 市场准入(73) 3.3.1 市场准入与创业(73) 3.3.2 中国市场准入限制(74) 3.3.3 中国市场准入政策转型(76) 3.4 行政成本(78) 3.4.1 行政成本与创业(78) 3.4.2 中国企业的行政成本壁垒(79) 3.4.3 中国行政成本政策转型(81) 3.5 融资便利(86) 3.5.1 融资与创业(86) 3.5.2 中国企业融资实践(87) 3.5.3 中国融资便利政策转型(89) 3.6 税收政策(92) 3.6.1 税收与创业(92) 3.6.2 中国企业税收政策实践(93) 3.6.3 中国税收激励政策转型(95) 第4章 市场性就业政策:从行政管制到市场深化(103) 4.1 劳动力供给:宏观与微观机制并举(103) 4.1.1 劳动力供给的宏观机制(104) 4.1.2 劳动力供给的微观机制(107) 4.1.3 劳动力供给政策转型(109) 4.2 劳动力需求:增长与多元化(111) 4.2.1 引致需求与就业增长(111) 4.2.2 产业结构转换与劳动力需求(116) 4.2.3 劳动力需求的灵活性(118) 4.2.4 劳动力需求政策转型(121) 4.3 劳动力市场匹配:就业中介服务(124) 4.3.1 劳动力市场中介的功能与形式(125) 4.3.2 劳动力市场中介机构的发展(127) 4.3.3 劳动力市场匹配政策转型(131) 第5章 保护性就业政策:从保护不足到普遍保护(141) 5.1 就业前:保护平等就业权利(141) 5.1.1 就业歧视的形式与治理(142) 5.1.2 基于人口统计学特征的就业权利保护(144) 5.1.3 基于户籍的就业权利保护(147) 5.2 就业中:关注工作场所权利(150) 5.2.1 自我组织与就业合同(150) 5.2.2 工资权(154) 5.2.3 工作环境与职业健康(157) 5.3 非就业:扩展社会保障权利(160) 5.3.1 养老保障(160) 5.3.2 失业保障(163) 5.3.3 医疗、工伤与生育保障(164) 5.4 权利平衡:自我负责与社会保护(166) 5.4.1 社会保护的双刃剑(166) 5.4.2 权利平衡的政策支持(168) 第6章 国有企业改革、失业群集与城镇就业政策转型(175) 6.1 国有企业改革与城镇就业政策变迁(175) 6.1.1 一元时代:企业安置(176) 6.1.2 二元时代:再就业工程(178) 6.1.3 三元时代:再就业服务中心(180) 6.1.4 多元时代:市场配置机制(183) 6.2 下岗、失业与失业群集(186) 6.2.1 下岗(186) 6.2.2 失业(189) 6.2.3 失业群集(192) 6.3 城镇就业政策转型(198) 6.3.1 国有企业改革的走向(199) 6.3.2 国有企业改革与再就业政策转型(202) 6.3.3 城镇就业政策转型的总体框架(204) 第7章 无限供给、非均衡性与农民就业政策转型(210) 7.1 从公民时代到新公民时代(210) 7.1.1 公民时代(211) 7.1.2 农民时代(213) 7.1.3 过渡时代(216) 7.1.4 农民工时代(219) 7.1.5 新公民时代(222) 7.2 无限供给与非均衡性:民工潮与民工荒(223) 7.2.1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估计(224) 7.2.2 无限供给与民工潮(225) 7.2.3 民工潮背景下的民工荒(229) 7.3 中国农民就业政策转型(232) 7.3.1 农民就业政策转型的基点(232) 7.3.2 农民就业政策转型的基本框架(235) 7.3.3 平等就业制度的就业政策基础(238) 第8章 短期紧张、结构缺口与大学生就业政策转型(245) 8.1 政策变迁:从行政安置到市场选择(245) 8.1.1 行政安置阶段(246) 8.1.2 双轨并行阶段(248) 8.1.3 市场选择阶段(250) 8.2 大学生就业:短期紧张与结构缺口(251) 8.2.1 供求失衡(251) 8.2.2 需求苛刻(254) 8.2.3 期望错位(256) 8.2.4 政策错位(259) 8.3 大学生就业政策转型(261) 8.3.1 大学生就业政策转型的目标与原则(261) 8.3.2 大学生就业政策转型的路径选择(262) 8.3.3 大学生就业政策转型的政策设计(269) 第9章 中国就业政策转型绩效与展望(273) 9.1 就业政策评估理论与方法(273) 9.1.1 就业政策评估模型(273) 9.1.2 就业政策评估方法(276) 9.2 就业政策评估实践(279) 9.2.1 OECD与欧洲国家(280) 9.2.2 瑞典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283) 9.2.3 英国青年新政(286) 9.3 中国就业政策转型绩效与展望(288) 9.3.1 中国就业政策转型绩效:简要回顾(288) 9.3.2 中国就业政策转型绩效的理论评价(290) 9.3.3 中国就业政策展望(293) 序言有关就业问题的研究可从多学科、多角度以及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开展就业政策研究,对于就业政策评估,完善国家宏观就业政策体系,最终实现充分就业的发展战略目标,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杨伟国博士的著作《转型中的中国就业政策》基于大量研究文献、原始政策文件与就业数据,以独特的视角,清晰的结构,从理论与实证的角度探讨了我国就业政策的变迁与转型过程。本书是作者多年来对我国就业政策问题思考和探索的重要成果。本书的创新与特色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作者构建了“就业矩阵模型”,对“就业”概念不仅从经济学上而且从统计学上进行了重新定义的尝试,从而不仅将全球劳动力市场的发展所产生的诸多就业形式纳入新的定义之中,而且将具有“中国特色的”就业形式(如下岗、待业等)也纳入到统一的就业范畴之下。第二,作者根据就业政策的功能和对象构建了由功能性就业政策与对象性就业政策构成的“就业政策矩阵模型”,并基于这个模型确定了全书的分析框架,从而保证了全书在逻辑上的一致性与完整性。第三,作者根据就业政策在国家宏观经济与劳动力市场中所承担的就业功能的差异,将功能性的就业政策分为战略性就业政策、市场性就业政策以及保护性就业政策三个层面,确定了不同功能性就业政策的测量要素,并根据这些测量要素评价了我国功能性就业政策对我国就业的影响以及政策转型的选择。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