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中国日食 |
释义 | 中国日食观测历史久远,日全食观测技术和成果不断取得新的突破。 夏代仲康年代的日食记录是世界上最早的日食记录之一。《尚书·胤征》记录了公元前21世纪的“仲康日食”,其后,殷商甲骨文中记录“贞,日有食”,“癸酉贞日夕又食,唯若”等。而从春秋到清朝末年,中国关于日食的记录有1000多条。 20世纪以来,日全食共在中国发生过8次。1907年日全食在河西走廊至黑龙江一带可见,但没有留下观测记录;1936年,日全食在中苏边境可见,研究者们分赴日本和前苏联观测,成功拍摄了日冕照片和日食影片,获取了宝贵经验;1941年日全食带横跨中国腹地,包括新疆、青海、甘肃、陕西、湖北、江西、福建、浙江等,这次的观测不仅拍摄到日冕照片、日食进程电影,并检测了地磁变化数据;1943年,日全食在东北部分地区可见,但并未留下太多观测记录。 新中国成立以后,科学得到重视和发展。据中科院国家天文台林元章研究员介绍,1968年9月22日,我国在新疆西部地区进行了一次大规模日全食综合观测,其中包括对太阳活动区对地球电离层的影响的综合观测、日冕和黄道光的高空和地面观测、日食对地球物理和大气效应影响观测等,取得了重要资料。 1980年2月16日,云南、贵州等地可见日全食。中科院在瑞丽、昆明等地组织进行太阳光学、射电观测,上海科教电影制片厂现场拍摄纪录片。据介绍,这次日全食已经有许多天文爱好者关注并前往云南观测。 1997年黑龙江漠河日全食观测以光学、射电观测、地磁、地电和大气观测等为主,《日全食与近地环境》随之出版。上千名中外爱好者参与观测,中央电视台和黑龙江电视台进行了现场直播。 2008年8月1日,新疆、甘肃、陕西等地发生日全食。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紫金山天文台、云南天文台和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等单位的科学家成功联合进行了日全食期间的太阳光学、射电波段以及电离层和重力等诸学科的综合科学观测。期间,日食-太阳-太阳系-银河系以及宇宙学方面的科普知识受到公众广泛欢迎。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