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中国共产党领导科技工作历史经验研究 |
释义 | 简介作 者:栾雪飞 著 丛 书 名:东北师范大学文库 出 版 社: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0242668 出版时间:2005-06-01 版 次:1 页 数:334 装 帧:平装 开 本:32开 内容简介《中国共产党领导科技工作历史经验研究》对我们党今后应如何改善对科技工作的领导,提出了具体对策和建议。主要是:要进一步加深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认识并充分发挥其功能作用;强化基础科学和尖端科学的研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科技与经济有效结合的运行机制;加速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进程向市场体制目标迈进;运用市场机制与宏观管理手段推动科技进步,把我国经济建设真正转入依靠科学技术进步的轨道上来。 目录前言 第一章 新中国科技工作的背景因素分析 一、世界科技革命浪潮的冲击 二、新中国的科技状况 三、新中国科技工作的赶超性与紧迫性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领导科技工作的理论探索 一、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对马克思主义科技观的继承 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对马克思主义科技观的发展 三、科教兴国战略:对马克思主义科技观的深化 四、中国共产党关于科技发展的理论体系 第三章 中国共产党领导科技工作的政策实践 一、科技体制的建立与改革经历 二、科技规划与部署及其成效 三、科技队伍的形成和培养 四、科技政策的运行机制 第四章 中国共产党领导科技工作的历史经验 一、制定和实施符合国情的科技发展战略 二、“两弹一星”经验及其启示 三、统一领导优化资源配置的“大科学”体制 四、适时进行科技体制改革 五、自主创新与国际合作的有机结合 第五章 中国共产党领导科技工作的局限性反思 一、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取向对科技工作的影响 二、中国共产党对科技本身独立性与规律性的曲折认识 三、中国共产党对知识分子阶级定位认识上的反复 四、科技运行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的脱节 第六章 改善党领导科技工作的对策 一、加深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认识 二、强化基础科学和尖端科学的研究 三、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科技与经济有效结合的运行机制 四、加速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进程向市场体制目标迈进 五、运用市场机制与宏观管理手段推动科技进步 后记 精彩书摘第二,用行政的力量在国家层次上强力推动,其中的项目、计划、措施等均属于指令性的,政府实行的是行政领导而不是“行政诱导”; 第三,基本上不依靠或无从依靠社会独立、自发的科技力量开展技术活动,而是依靠自上而下的力量促进科技的发展; 第四,科学技术事业的经费来源是政府拨款,不存在非政府科技资金投入。 经验三:十二年科技规划所体现出来的“规划模式”之所以能在既缺乏现代意义上的科学背景、又没有社会经济发达背景的中国实行并获得成功,有着独特的中国因素--中国革命的成功经验和中国历史文化传统。 中国之所以能实行国家级的“规划模式”,首先,是中国共产党几十年的成功经验--军事化组织管理和“集中力量打歼灭战”的军事化思想的充分运用和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高度集权和实行计划经济体制以及强化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力量,也给“规划模式”的决策与实施以极大的帮助。其次,是中国古代以来的中央动员型的社会动员机制和能力,也是“规划模式”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国有着国家和政府干预重大社会工程的历史传统,这在兴修水利、天文立法和军事技术等领域表现得尤为明显,这种社会动员机制和能力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新中国不是被湮灭而是被强化和升华了,应该说,这是科学发展现代模式与中国社会的古老传统相结合奏出的华美乐章,从这一意义上说,科学技术的“规划模式”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民族精神。 经验四:十二年科技规划还集中体现了中央决策者、科技专家与人民群众在对社会基本价值的共同认知基础上,团结一致、万众一心的爱国主义向心力和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精神。 ……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