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郑英烈
释义

郑英烈,1932年出生于广东省汕头市,音乐理论家、教育家,中国“勋伯格研究”第一人,武汉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

1951年考入广州华南文艺学院音乐部(系),在校期间曾参加云浮、罗定两县土改。

1953年随着院系调整进武汉中南音专(武汉音乐学院前身)作曲系学习。

1956年毕业,留校从事和声教学工作。

1958年被错划为“右派”,下放潜江县周矶农场和本校(时为湖北艺术学院)农场劳动;

1961年“摘帽”重返讲坛;

1963年调图书馆资料室工作;

1970~72年举家下放潜江县张金区民主公社“插队落户”,1973年回校,依然在资料室;

1975~77年调师范班(今音教学院之前身)任作曲理论方面课程的教学;

1978年“右派”问题获改正,调至音乐研究所,开始研究十二音音乐(序列音乐);

1978年全国恢复评职称时被定为讲师;回作曲系后于1983年晋升为副教授。其间除继续从事和声教学外,还为作曲系的研究生和本科的高年级学生开设“序列音乐写作”课,并担任现代和声与文献编译硕士生导师。

1988年起晋升为教授,学科带头人。所开设的“序列音乐写作”课,填补了我国专业作曲教学领域的一块空白。该课程在1989年全院“优秀教学成果”评奖中获唯一的一等奖。

1989年出版了专著《序列音乐写作基础》(上海音乐出版社)。该书的出版及相关论、译文的发表,在国内业界引起强烈反响,许多作曲家尝试用该技法进行创作,涌现了一批具有中国特色的序列音乐作品。郑英烈对其中一些优秀作品进行研究,写出英文论文《The Use of Twelve-Tone Technique in Chinese Musical Composition》(十二音技法在中国音乐作品中的运用),发表在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The Musical Quarterly》(音乐季刊,纽约)1990年第3期上,向国外同行介绍中国作曲家创造性地运用十二音技法创作的成果。

1992年起,又为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开设了专业英语共同课。

1986~1990年先后应邀到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广西艺术学院讲学。

2007年5月,《序列音乐写作基础》修订本在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书名改为《序列音乐写作教程》,对原版本作了较多的调整补充(增加五章)。

2007年5月,中央音乐学院举办“北京现代音乐节”,郑英烈作为音乐节中“勋伯格研讨会”的顾问出席了该音乐节,为研讨会提供了有关勋伯格研究的论文3篇,并应邀作了题为《勋伯格和他的〈摩西与亚伦〉》的讲座。

改革开放以来,在新课题研究的基础上,先后出版了专、译著三本(除《序列音乐写作基础》外,还有译著《现代对位及其和声》和《调性.无调性.泛调性》)及相关的论文、译文数十篇。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17:3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