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赵纶 |
释义 | 赵纶(1164-1222),字君任,萧山人,文武双全,是南宋名臣。任湖南潭州知府时,首倡发起开掘安公河,消除洞庭湖水患。造福于民,称颂一方。 自靖康元年(1126),金兵攻打大宋江山,夺取了京都。南宋臣民迫切希望洗雪国耻,以“卧薪尝胆”的方式,恢复国土的心理,得到了一向力主抗金、挥师北伐、恢复中原、实现祖国统一的浙东安抚使辛弃疾,礼部郎中、杰出的爱国诗人陆游和朝散郎直龙图阁学士、绍兴知府来廷绍等大臣和社会各界知名人士的广泛支持,一时朝野上下的抗金热情被迅速调动起来。南宋军队开始在边界不时地制造摩擦,前孝宗“隆兴和议”后相对平静了40余年的宋金关系再度趋于紧张,战事再起。 开禧二年(1206)开始,韩侘胄贸然发动了对金的北伐战争。然则,南宋的三路大军除了猛将毕再遇所率军队取得了泗州大捷外,其他人马都纷纷败北。金兵却后发制人,很快转入战略反攻。南宋嘉定九年(1216),赵纶奉命镇守信阳(今属河南),金国元帅高乞带领兵马11万人入侵河南。赵纶厉兵秣马,筹备军需,开展一系列备战工作,在民众中广泛宣传抗金救国,并“慧眼独具”地破例挑选了囚犯袁海及贫民董思明,授予他们俩正副元帅之职,在军中建立一支“特别能战,战之能胜”的敢死“飞虎队”。战前赵纶召集他们,作了抗金救国动员,充分调动了各将士的爱国热情。一时,在宋军上下磨拳擦掌,士气激昂。由于袁海是一名重刑囚犯,一时提升为出征主帅,带兵抗金,从心底里十分感恩赵纶,董思明也有同感。当日金兵非常嚣张,围攻城池,扬言要杀掉城内所有老百姓,踏平整个信阳。袁、董大怒,拍马舞刀出城迎战。在战场上,袁、董显得非常勇猛,不到几个回合,金兵死伤无数。一刀砍去,总有兵将人仰马翻,一片喊杀声、叫声、哭声、击鼓声响彻云霄,使金兵乱作一团。袁、董二帅的刀像削瓜似的砍杀金兵,金国元帅高乞节节败退,而宋军越战越勇,大步推进。高乞支架不住,眼看自己性命难保,只得败下阵来,带了一些残兵败将逃回金国。这次战斗使金军损失兵马近一半,宋军取得了辉煌胜利,这都是赵纶用兵有方,克敌制胜的良策。 嘉定十一年(1218),金兵再次入侵中原,来势汹汹,围浮光,破光山,妄想一举扫平南宋江山。就在这紧要时刻,宁宗皇帝赵扩即令赵纶火速率军支援,金兵得知赵纶的兵马赶到,个个失魂落魄,无心再战,不战而退。解除浮光之围,收复了光山。赵纶抗金能征贯战,屡战屡胜,一时威名震天下,使金兵闻风丧胆,也不敢再犯南宋边界,确保了一方平安,为国为民作出了重大功绩。 赵纶以抗金战功,被升任大宗正丞兼右侍郎,直焕章阁并庐州按抚使,官终至直焕章阁淮西按抚使等职。嘉定十五年(1222)逝世。享年59岁。赵纶著有《时斋集》存世。在南宋朝廷偏安于半壁江山的主流中,萧山文有来廷绍,武有赵纶力主抗金,恢复国土,统一祖国是何等可贵的民族精神。可见萧山历来是藏龙卧虎之地,英杰辈出。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