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赵立汉 |
释义 | 烈士简介赵立汉(1908-1936),原名赵礼汉,安徽省濉溪县四铺乡五铺村人。 烈士事迹民国14 年(1925 年)开始从事农民运动。 民国15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五铺农民协会执行委员,曾领导了反对大地主赵文理的斗争。 民国17 年被调到蚌埠,协助朱务平开展党的工作,是年重新组建了中共蚌埠特别支部。 民国18 年又组建了中共蚌埠市委。 民国19 年10 月,中共江南省委决定将徐海蚌特委划分为徐州、东海(海州)和蚌埠(长淮)3 个特委,赵立汉任蚌埠(长淮)特委委员和职工部部长(职委书记)。为便于开展职工运动,他以拉黄包车作职业掩护,在津浦铁路、淮河码头、黄包车夫、电灯厂和航船工人中开展工作,先后领导了码头工人和卷烟厂、毛巾厂工人要求增加工资的斗争。他还领导了黄包车夫反对增加牌照税和车租费的斗争。 民国20 年夏,淮河流域发生了历史上罕见的特大洪水,淮上火柴厂被迫停止了生产,停发了工人工资,职工生活发生极大困难。是年9 月,赵立汉调任中共凤阳县委书记。这时,洪水已经下去,淮上火柴厂恢复了生产,但拒绝补发停产期间工人的工资,引起工人的强烈不满。为了维护工人的利益,赵立汉决定发动全厂工人举行罢工斗争,最后迫使厂方答应了工人的要求。“九一八”事变后,他根据中共中央发表的《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宣言》和长淮特委的指示,决定发动全县工农群众和青年学生,声援东北人民的抗日救亡活动。11 月,在临淮关组建了“反帝同盟”。12 月,发动安徽省立第五中学学生向校方提出:组织请愿团去南京向国民政府请愿,要求对日本宣战;组织义勇军赴东北,抗击日本侵略者。 民国21 年3 月,朱务平决定把赵立汉调回特委,负责组织工作。5 月,朱务平、赵立汉、刘浚三、顾均、丁禹畴等特委负责人在尤家巷召开会议,决定在盱眙、灵璧、泗县、凤阳等县同时举行武装暴动。7 月31 日,原长淮特委军委书记刘平擅自推迟亮岗地区的武装暴动时间,造成计划泄密。事后,朱务平、赵立汉、丁禹畴和凤阳县委书记赵连轩等在临淮关津浦铁路南太平桥下开会,决定给刘小平留党察看处分。 烈士牺牲1932年8月26日,刘小平去南京向国民党中央党部告密。30日刘小平带领大批国民党军警和特务,在临淮关和蚌埠等地大肆逮捕共产党人。朱务平、赵立汉冒着被捕的危险,连夜分头通知各地的党团员转移隐蔽。朱务平和赵立汉也先后被国民党特务逮捕。 民国25年(1936),赵立汉在上海被国民党杀害。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