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张匹青 |
释义 | 人物简介张匹青,原名张依祥,1878年9月出生,湖南省长沙县人。祖上几代寒微,其父给人打长工,后成为佃户,农闲时挑担做小买卖,赚取微薄利润以贴补家用。 学业经历张匹青自幼聪颖,爱读书习字。入私塾后更是勤奋努力,遵从教诲。老师见其好学上进并一表人才,力劝其父送子升学,张乃于1896年得考入县城公立学堂。1900年毕业,考取南京格志学堂。在校目睹清政府腐败,又阅读《猛回头》、《革命军》等进步书籍,乃立下献身革命之志向。1905年东渡日本,进日本士官学校学习军事知识。旅日留学期间,结识了孙中山、黄兴等革命人士,并加入孙中山创建的同盟会,极力倡导推翻清政府。 主要功绩1911年毕业回国,旋参加了武昌起义,任黄兴大元帅府机要参谋。攻城战中,张匹青亲率一个警卫连冲向敌营,被一颗子弹穿帽而过,侥幸得免于难。1912年8月同盟会改组,张重新登记加入国民党。袁世凯窃取政权后,乃随孙中山、黄兴在江浙和天津一带讨袁,屡立战功。1915年返湘,先后任湖南督军署及陈嘉佑司令部副官长,参加了讨伐军阀吴佩孚、张敬尧之战。1920年调任沅江县知事,兴办学校,修筑堤坝,为百姓谋福祉。1923年回身军界,任湘五军十六旅旅长,次年调任湘军督战委员长,在湘西一带北伐并剿匪,取得重大胜利,孙中山因此将本人6寸半身照相赠,并亲笔题写:“匹青先生惠存 ——孙文敬赠”。 1926年,陈嘉佑在广州创建第二军军官学校,张匹青受邀出任该校管理部长。校内设有政治讲习班,张曾多次接待毛泽东、周恩来、何香凝等来校讲授社会主义学说,而其爱人周庄亦与杨开慧同班同桌听讲。1927年,蒋介石背叛革命,张联络陈嘉佑、方鼎英等赴香港、上海等地倒蒋,并掩护了陈义、陈秩常等20余名被蒋通缉的中共地下党员出境。蒋曾派爪牙张群对其进行封官许愿及金钱收买,被严词拒绝后旋以3000元大洋悬赏缉拿。为躲避抓捕,张于1930年回湘,闲居长沙东乡十余年。在乡热心公益事业,在群众中有较高的威望。 抗战胜利后,张匹青在长沙组织辛亥革命首义同志会,开展各种爱国自救活动。后当选为长沙市参议员,曾为增加教师薪水、修缮和恢复学校、善后救济等事关民众利益的问题热心奔走。1949年出任长沙市人民自救委员会委员、长沙市北区迎解委员会主任,配合开展“迎解”工作。新中国成立后任长沙市北区支前委员会委员、北区助学委员会副主任、湖南省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代表等职,协助政府推动和完成了支前借款、劝募公债、抗美援朝、民主建设、人民监察及消防、救济、教育等多项工作。1951年在长沙市举行的抗美援朝大会上,张应湖南省政府主席王首道之邀发表了鼓舞人心的讲话。1953年6月任湖南省人民政府参事室参事。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