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陈锡联
释义

陈锡联,军事家。汉族。(1915年1月-1999年6月10日),原名陈锡廉,字廉甫,湖北红安人。1955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中文名:陈锡联

外文名:ChenXiLian

别名:陈锡廉,字廉甫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湖北黄安

出生日期:1915.1.4

逝世日期:1999.6.10

职业: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上将

主要成就:1988年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个人简介

陈锡联(1915年-1999年),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军四第十师三十团团部政治指导员,红三十军第八十八师二六三团营政治教导员、团政治委员,红四军第十一师副师长、师政治委员,第十师师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五旅七六九团团长、副旅长、旅长,太行军区第三军分区司令员,太行纵队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军区第三纵队司令员,第二野战军三兵团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三兵团司令员兼重庆市市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司令员兼炮兵学院院长,沈阳军区司令员,中共中央东北局书记,北京军区司令员,国务院副总理。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八届候补中央委员、中央委员,第九、十、十一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在中国共产党中央顾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被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

人物生平

陈锡联(1915年1月4日-1999年6月10日),字普庆,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1915年1月4日生与湖北黄安(今红安高桥陡山彭家村。1929年4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在红四方面军先后任连政治指导员、营政治委员、团政治委员、副师长、师政治委员、师长等职,参加了鄂豫皖苏区历次反“围剿”和开辟川陕苏区的斗争,参加了长征。他作战勇敢,屡建战功,被指战员们誉为“小钢炮”,李先念同志赞誉他“打仗数第一”。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任八路军第129师385旅769团团长。1937年10月率部夜袭阳明堡日军机场,一举击毁日军飞机24架,取得129师抗日的首战胜利,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受到八路军总部嘉奖。后率部参加神头岭、响堂铺等战役战斗。在晋东南反“九路围攻”战斗中,他身先士卒,英勇杀敌,下颌被子弹贯穿昏迷苏醒后,仍坚持指挥,直至战斗胜利。1938年4月起任第129师385旅副旅长、旅长,率部粉碎了日军晋中地区“六路围攻”,进行了邯长、白晋、武沙等战役。在百团大战中,率部扼守狮垴山,冒着敌机轰炸和毒气袭击,与敌血战数日,截断了正太铁路日军交通。后率部参加邢沙永战役和平汉路破袭战役,取得了辉煌战果。在抗日战争最困难时期,他坚决贯彻执行上级指示,积极对敌作战,扩大人民武装,坚持太行根据地的斗争。1942年5月,5万余名日伪军对太行根据地进行毁灭性大“扫荡”,他在内外线灵活指挥作战,毙伤敌千余名,给进犯之敌以沉重打击。1943年3月任太行军区第3分区司令员,指挥了蟠武战役。1943年到延安,入中共中央党校学习。在抗日战争期间,陈锡联为太行山抗日根据地的创立、巩固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军区和晋冀鲁豫野战军(后为中原野战军)第3纵队司令员,第二野战军3兵团司令员,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历任中共重庆市委第一书记、市长和川东军区司令员,人民解放军炮兵司令员兼炮兵学院院长,沈阳军区、北京军区司令员,中共中央军委常委,国务院副总理等职,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99年6月10日病逝于北京。

人物年表

土地革命时期

1929年4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8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土地革命时期,历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30团政治处通讯班班长、团通讯连指导员。

1933年任红30军88师263团营教导员、团政委。

1934年任红4军11师副师长、师政委,并参加了长征。

1935年后,历任红4军10师政委、师长,红4军11师政委,红4军10师师长。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第129师385旅769团团长。

抗日战争时期

1937年,任八路军第129师769团长。副旅长太行军区第三军分区司令员,太行纵队司令员。同年10月19日,在他的率领下,指挥769团袭击了山西代县日军阳明堡机场,炸毁日军24架作战飞机,歼敌160余人。阳明堡机场作战的胜利,有力地支持了忻口战役,是继平型关大捷后,我军取得的又一重大军事胜利。陈锡联也参加了百团大战。

1938年4月任385旅副旅长。6月任旅长。

1943年3月任太行军区第3军分区司令员。8月在延安中央党校学习。

解放战争时期

1945年6月任129师太行纵队政委。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军区、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三纵队司令员。

1948年5月任中原野战军第3纵队司令员。

1949年2月任二野第三兵团司令员、兵团党委副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解放军第三兵团司令员、兵团党委副书记,兼川东军区司令员。

1949年10月兼西南局委员。

陈锡联参加了上党战役、邯郸战役、鲁西南战役、进军大别山、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进军大西南、成都战役等。

新中国建立初期

1949年12月兼重庆市第一书记(至1950年9月)、市长(至1951年1月)。川东军区司令员。1950年1-9月兼重庆市政协主席。

1950年6月-1953年3月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

1950年4月任解放军炮兵司令员、临时党委书记、党委书记。

1954年11月兼解放军总军械部部长。

1955年-1957年在南京军事学院战役系学习。

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十年探索时期

1957年兼任解放军炮兵学院院长。

1959年10月-1973年12月任沈阳军区司令员,党委第二书记、第三书记、第一书记。1960年10月-1967年8月任东北局书记处书记。

文化大革命时期

1968年5月-1973年12月任辽宁省革委会主任。

1970年3月-1971年1月任辽宁省革委会党的核心小组组长。

1971年1月-1973年12月任辽宁省委第一书记。

1969年4月-1975年2月任中共中央军委委员。

1973年12月-1980年1月任北京军区司令员,党委第一书记。

1975年1月-1980年4月任国务院副总理。

1975年2月-1982年9月任中共中央军委常委。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一、四、五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共七大代表,八届候补中央委员、十一中全会递补为中央委员,第九、十、十一届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1980年免),第十二、十三届中顾委常委。1955年9月被授予上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改革开放后

1988年7月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1999年6月10日在北京逝世。

陈锡联是中共七大至十四大代表、十五大特邀代表,中共八届候补中央委员、中央委员,九、十、十一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1999年6月10日于北京逝世,享年84岁。

历史评价

大革命时期,他是家乡“首任”儿童团长。参加了游击队,是游击队员中年龄最小的。改编为红军后,他第一个被提拔当了班长,又第一批加入了共产党。他曾经说过,在他的军事生涯中,一个很大的遗憾是没有担任过“排长”。因为作战勇敢、 且打仗聪明,领导很早就发现并着意培养这棵“苗子”,从班长直接提拔为连指导员,接着又升为营政委、团政委。有人认为陈锡联进步太快,找领导提意见。领导 说:昨天晚上,陈锡联带着三个通讯队去攻打敌人一个前哨连。这个前哨连驻守在山上,下面是班、排,最上面才是连部。按常规的打法,应当是从下往上攻,这样 打下来算胜利,打不下来就撤回来。但陈锡联不这样干。他带着人深更半夜悄悄地攀上山顶,先干掉敌人的连部,然后从山上往下打,也就是从敌人的屁股后面打, 很快就消灭了无头的敌人的班、排。战斗结束天还没亮。陈锡联所部没有伤亡一人,却活捉了一百多个敌人。这样漂亮的打法,你能想得出来?“小钢炮”(陈锡联 的绰号)就是有一套,这样的干部就是要培养提拔。后来不久,陈锡联担任了师政委、师长,成为红四方面军最年轻的师级指挥员。

抗日战争爆发,红军改编为八路军,陈锡联任129师769团团长,他率部打响了129师抗战第一枪,首战即奇袭阳明堡日军飞机场, 一举击毁日军飞机24架,开创了我军步兵打飞机的先例。一位英国记者称这是“神奇的战斗”。这一战例已作为我军以弱胜强、出奇制胜的优秀范例载入军史,至今仍为人们所研究、学习。

解放之初,陈锡联作为第三兵团司令员出任新中国第一任重庆市长,尽管只干了十个月,但他在向政务院汇报工作时,令听取汇报的民主人 士惊叹不已,史良说:真没想到你这个领兵打仗的,管城市管得也这样好。他是我军第一任炮兵司令员;1955年授衔时,年仅40岁的陈锡联被授予上将军衔,构成了陈锡联的传奇人生。

1939年11月,新华日报(华北版)特派记者采访时任385旅旅长的陈锡联,面对这位仍有些稚气但已是赫赫有名的八路军抗战名 将,记者由衷地感叹:“钢铁往往代表着健壮而坚定。二十五岁的陈锡联将军不只有着一付膂力过人的体格,而且有着一颗惊人的坚定果决的心。在战场上,一任战 争的波涛掀天覆地地滚来,他岩石般的雄姿,屹然不动……一个钢铁的人!”

时势造英雄。陈锡联上将从一个大字不识的放牛娃,成长为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共和国的一代名将。

光荣“第一”

“首任”儿童团长

大革命时期,他是家乡“首任”儿童团长。参加了游击队,是游击队员中年龄最小的。改编为红军后,他第一个被提拔当了班长,又第一批加入了共产党。因为作战勇敢 、且打仗聪明,领导很早就发现并着意培养这棵“苗子”,从班长直接提拔为连指导员,接着又升为营政委、团政委。

陈锡联带着三个通讯队去攻打敌人一个前哨连。这个前哨连驻守在山上,下面是班、排,最上面才是连部。按常规的打法,应当是从下往上攻,这样打下来算胜利,打不下来就撤回来。但陈锡联不这样干。他带着人深更半夜悄悄地攀上山顶,先干掉敌人的连部,然后从山上往下打,也就是从敌人的屁股后面打,很快就消灭了无头的敌人的班、排。战斗结束天还没亮。陈锡联所部没有伤亡一人,却活捉了一百多个敌人。这样漂亮的打法,你能想得出来?“小钢炮”(陈锡联的绰号)就是有一套,这样的干部就是要培养提拔。后来不久,陈锡联担任了师政委、师长,成为红四方面军最年轻的师级指挥员。

陈锡联上将把毛泽东题词送给雷锋生前所在部队

129师抗战第一枪

抗日战争爆发,红军改编为八路军,陈锡联任129师769团团长,他率部打响了129师抗战第一枪,首战即奇袭阳明堡日军飞机场,一举击毁日军飞机24架,开创了八路军步兵打飞机的先例。

解放之初,陈锡联作为第三兵团司令员出任新中国第一任重庆市长,尽管只干了十个月,但他在向政务院汇报工作时,令听取汇报的民主人士惊叹不已,史良说:真没想到你这个领兵打仗的,管城市管得也这样好。他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任炮兵司令员;1955年授衔时,年仅40岁的陈锡联被授予上将军衔,是最年轻的上将之一,这一系列“第一”、“之最”,构成了陈锡联的传奇人生。

主要著作

书名:陈锡联回忆录

图书编号:2385366

出版社:解放军(原长虹)

定价:35.0

ISBN:750655418

作者:陈锡联

出版日期:

版次:1

开本:16开

简介:

从14岁偷跑出家门参加红军,由一个放牛娃成长为共和国高级将领,陈锡联经历了诸多难以忘怀的往事:参加长征“夜袭阳明堡”、进行淮海决战、组建军委炮兵等。本书通过一代革命家对人民解放事业的波澜壮阔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曲折前进的辉煌壮丽往事的回顾,让今天的人们重新感受那段艰难而又辉煌的革命历史。

本书是作者作为北京军区司令员、国务院副总理的回忆录,记述了其作为“放牛娃子”、到“红军一兵”、及“出征抗日、鏖战太行”等的战斗与革命生涯。

目录:

第一章 放牛娃子

又回故乡

童年的生活

投身革命

第二章 红军一兵(上)

14岁的“红小鬼”

三出平汉路

参加反“围剿”

徐老总救了我一命

离开鄂豫皖前后

第三章 红军一兵(下)

粉碎三路、六路围攻

风雪长征路

第四章 出征抗日

三原改编

聆听刘师长教诲”

夜袭阳明堡机场

第五章 鏖战太行(上)

“麻雀满天飞”

3次伏击战

负伤玉女山

成立第385旅

在冀南的战斗活动

战斗在辽县

第六章 麈战太行(下)

刘师长讲评白晋破袭战

护送朱德总司令去洛阳

参加百团大战

双管齐下灭高逆

精兵简政渡难关

蟠武战役和山田的故事

赴延安学习

第七章 针锋相对

上党战役第一仗——打屯留

激战磨盘垴

成立第3纵队

参加邯郸战役

第八章 转战冀鲁豫

出击陇海

“南顶北攻”战定陶

“龙”、“凤”之战

滑县战役——奇袭邵耳寨

大战巨(野)金(乡)鱼(台)

第2快速纵队的覆灭

第九章 挺进大别山

血战羊山集

千里跃进大别山

皖西展开

张家店歼灭战

皖西根据地的创建

斗智斗勇18天

第十章 参加淮海决战

宛西、宛东战役

叶县整训

攻克宿县截断徐蚌

鏖战双堆集

第十一章 打过长江去

成立第3兵团

进逼长江

战前准备

突破江防,截断浙赣线

第十二章 进军大西南

南京动员

湘西集结

川黔作战,解放重庆

成都战役

第十三章 接管“陪都”——重庆

新的使命

从接到管

两次大搜捕

团结起来,战胜困难

第十四章 军委炮兵的组建与发展

领导体制的确立

炮兵部队的大规模发展

朝鲜之行

兼任炮兵学院院长

“战争之神”的威力

综合导弹试验基地的勘察定点

苏联专家在炮兵的工作

第十五章 在沈阳军区(上)

加强战备,准备打仗

粉碎蒋介石军事冒险

抓基层打基础

冬季大练兵

战胜灾荒

培养、宣传雷锋

参加地方社教运动

第十六章 在沈阳军区(下)

稳定部队

生产问题

珍宝岛自卫反击作战

准备打仗与庐山会议

第十七章 到北京军区和国务院工作

任职北京军区

分管国防工业和体委

关于主持军委日常工作

组织唐山、丰南抗震救灾

解决“四人帮”的问题

结束语

后记

附录 陈锡联同志生平

人物轶事

1948年11月淮海战役中,陈锡联率领3纵队(附9纵队一个旅)受领攻克宿县的任务。他亲率各级指挥员抵近前沿勘察,作出周密部署,研究攻坚战法,经一夜激战,全歼守敌12000余人。后来一些军史专家称赞,这一仗在淮海战役中是画龙点睛之笔。陈锡联刻苦学习是有名的。他在紧张的战斗生活和艰苦的斗争环境中,利用一切机会向领导和同志们请教,用石子、瓦块、小木棍在地上习字。他总把笔记本装在身上,随时记下学习心得、作战经验和国内外大事。

1939年,《新华日报华北版》记者到部队采访陈锡联,时常看到他在紧张的战斗间隙凝神地伏在桌前,读书学习。记者感慨地写道:"八路军是一所伟大而实际的大学。这里,理论的花朵真正从实际的土壤里培植出来。多少埋藏在地下的天才,人民的天才,由于得到充分的阳光与素养,而光荣滋发。陈锡联将军便是其中一个。"陈锡联善于从战争中学习战争,努力掌握革命战争的规律。每次战役战斗前,他都尽一切可能,亲自勘察地形,了解敌情,与一级指挥员研究作战部署甚至战术动作。战斗之后,他及时写出作战报告,分析战术得失;只要条件许可,他都要带领各级指挥员重返战场,将作战经过进行复盘,从中研究改进战术。打胜仗多的部队,容易产生经验主义,在新的环境、对象条件下搬用过去成功的战法,付出本来可以避免的代价。陈锡联及时抓住类似教训组织指挥员进行分析,启发大家注意掌握不同敌人的不同特点,同一敌人在不同条件下的不同特点,从而使他所指挥的部队形成了打一仗进一步的好作风,干部的军事素养和作战指挥艺术得到不断提高,成为一支攻必克、守必固的拳头部队。在解放战争中,他以毛泽东提出的十大军事原则为指导,创造和总结出不少成功的经验。他的作战实践,为丰富毛泽东军事思想作出了贡献。邓小平同志多次谈到,陈锡联胸怀宽广,不仅能打仗,还特别能团结人。作为一代功勋卓著的战将,陈锡联同志从不居功自傲,视名利如淡水。在延安中央党校学习时,刘伯承、徐向前称他为四方面军最优秀的干部。但他却从来不愿宣扬自己,前几年,不少单位请他写回忆文章,介绍个人的历史功绩,都被他婉言谢绝。

1982年4月,二儿子在执行任务时不幸牺牲,当儿子生前所在部队领导来看望他时,他忍住悲痛反过来安慰部队同志说:"你们不要太难过,战争年代有牺牲,和平年代也会有牺牲的。"在场的人无不为他这种革命家的风范所感动。

参考资料

1.图片来源 

2.个人简介参考资料 

3.轶事典故参考资料 

扩展阅读:

1

http://www.wikilib.com/wiki/%E9%99%88%E9%94%A1%E8%81%94

2

http://www.import.net.cn/bbs/viewthread.php?tid=18306&extra=page%3D1&frombbs=1

3

陈锡联 著 《陈锡联回忆录》 解放军出版社 2007年8月第二版 ISBN 978-7-5065-5418-3

4

星火燎原编辑部 编 《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帅名录》 第一卷 解放军出版社 ISBN 7-5065-5031-8

开放分类:
历史人物名人军事家将领无产阶级革命家
“陈锡联”相关词条:

百度百科中的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本词条对我有帮助
合作编辑者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需进一步完善,百科欢迎您也来参与在开始编辑前,您还可以先学习如何编辑词条

如想投诉,请到;如想提出意见、建议,请到。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约 次
编辑次数:36次
最近更新:2012-05-08
创建者:smwkxgc
更多贡献光荣榜

突出贡献者:

selfeel 展开

辛勤贡献者:

eeextg 

补补大师 

sermowa 

1021a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9:1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