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战后二十年中国文学研究 |
释义 | 图书信息作 者:黄万华著 丛 书 名: 出 版 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ISBN:9787020067473 出版时间:2008-10-01 版 次:1 页 数:321 装 帧:平装 开 本:16开 内容简介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在政治与军事上呈现良好发展势头的中国共产党,在文化建设上也以其远见卓识和有效策略,迅速在国统区发展壮大自己的文化力量。黄万华通过对战后香港文学资源的大量占有,还原了左翼文化在战后香港的发展、布局及地位,从而令人信服地指出,四十年代末香港文坛流行的话语,以及所展开的一系列作家批判(批判沈从文、萧乾、朱光潜、胡风等),实际是五十年代大陆文化和文学运动的预演。香港本土作家“真正意义上的香港文学”的边缘状态,南来作家“居高临下”的对香港殖民地及资本主义文化的批判,是怎样构成那个时期作为大陆左翼文化另一中心的“香港文坛”的,在黄万华的文章中,都有客观的论证。 作者简介黄万华,浙江上虞人。现为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省“十一五”重点学科带头人。曾获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一、二等奖,入选国家精品课程。教学之余,主持承担三项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八项省部级课题,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300余篇,获社科优秀成果一、二等奖。 出版著作有:《中国抗战时期沦陷区文学史》《新马百年华文小说史》《文化转换中的世界华文文学》《中国和海外:20世纪汉语文学史论》等10部,主编《美国华文文学论》等4部,参与主编《中国文艺社团流派辞典》等4部,参与撰写《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中华文学通史》等13部,著述600余万字。 兼任中国现代文学学会理事、山东省现代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教学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 目录上编:思潮和格局 战后二十年:中国(大陆和台港)文学新的历史进程 “预演”:1945-1949年的香港文学 文学精神和文学经典——以战后五六十年代的海峡两岸文学为例 1950年代文学“悬置”中的突围:历史转折和作家身份的变动 东亚现代性曲折展开中的战后中国内地文学思潮和运动 台湾战后政治高压缝隙中发生的多种文学思潮 左右翼政治对峙中的战后香港文学思潮和创作格局 中编:创作和文体 “规范”“训谕”中的“描绘”和“真实”:战后大陆小说中的乡土叙事和 革命叙事 战后台湾小说:多元典律空间的艰难拓展 本地化进程中的战后香港小说 颂歌、战歌的流变中的大陆战后诗歌 战歌、颂歌中突围而出的台湾战后三大诗社 三代作家传承中的战后台湾散文 下编:作品和期刊 归来已隔万重山——张爱玲五六十年代小说创作中的“出走”与“回归” 黑色苍穹中的星光——孙犁《铁木前传》再解读 《梦回青河》:“抗战记忆”中的人性叙事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