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鱼带绦虫感染 |
释义 | 本病由阔节裂头绦感染肠道所致,一般无症状,但可引起维生素B12缺乏和巨成红细胞贫血. 病因学和发病机制 世界范围内均有鱼带绦虫感染,但各大洲有污水污染淡水鱼的冷湖(Cool-lake)地区尤为多见.在美国,吃生鱼的人可发生这种感染. 成虫寄居于人的肠道,未发育的虫卵自节片释至肠腔然后随粪便排出.在淡水中,虫卵孵出能自由游动的钩毛蚴,后者被剑水蚤摄入并发育为原尾蚴,感染性幼虫在吞入感染性剑水蚤的淡水鱼内发育,在人的小肠内约经1个月成熟并开始产卵(每虫每日产卵约100万).成虫的寿命约数月至数年. 症状,体征和诊断 本病通常无症状,但有时也可见轻度胃肠道症状.鱼带绦虫在小肠上段摄取维生素B12,致使约1%的感染者,特别是斯堪的纳维亚人,发生恶性贫血.在粪便中很易找到有特征性的有盖虫卵. 预防和治疗 为防止感染,所有的淡水鱼均应充分烧煮或冷冻(-10℃)48小时.治疗可用吡喹酮单剂口服5~10mg/kg.为纠正贫血,需用维生素B12.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