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油麦菜霜霉病 |
释义 | 病名油麦菜霜霉病 病因病原是莴苣盘梗霉菌。病菌孢囊梗自气孔伸出,单生或2~6根束生,无色,个别有分隔,主干基部稍膨大,4~6次二杈对称分枝,长度为215~478微米,主干和分枝呈锐角,孢囊梗顶端分枝扩展成小碟状,大小为4.5~12微米,边缘长出3~5根小梗,大小为(2.5~5.0)微米×(0.75~1.75)微米,每一小梗上着生一个孢子囊。孢子囊卵形至椭圆形,无色,无乳状突起,大小为(10.0~17.5)微米×(5.0~22.5)微米。 流行情况在南方常年种植油麦菜,田间病株上的孢子囊也可以通过气流传播到新栽种的油麦菜上进行初侵染。春季温度在15~20℃,阴雨连绵,空气潮湿,有利于孢子囊的形成、萌发和侵染。菜田地势低洼、土质粘重或种植过密、灌水过多、田间管理粗放、杂草丛生、通风透光性差等情况,均可诱发和加重病害发生。偏施氮肥也会降低植株抗病性。 症状主要浸染叶片。幼苗发病后变黄枯死;成株期发病,叶片自下而上发病,初期叶片上产生淡黄色近圆形或多角形病斑,潮湿时叶片背面的病斑长出白色霉状物,有时白色霉状物可蔓延到叶片的正面;后期病斑枯死变为黄褐色并连接成片,最后全叶干枯。有时病菌能浸染到茎部,引起茎部变黑。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