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影视艺术心理学 |
释义 | 图书信息书 名: 影视艺术心理学 作 者:宋家玲 丛书:刘书亮 出版社: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年02月 ISBN: 9787811277760 开本: 16开 定价: 39.00 元 内容简介《影视艺术心理学》内容简介:反观近百年的人类生活,心理学和影视艺术的影响举足轻重,二者互证式的发展都是为了一个目标:通向人类心灵的极点。可以说,影视艺术现象无一例外地皆发端于心理学的根基之上,并为心理学研究提供鲜活生动的实证案例。伴随着科学和艺术之间更广阔、更深远的相互渗透,影视艺术心理学的研究也将展开新的篇章。 作者简介宋家玲,中国传媒大学教授、电影学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和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文学学会理事,《当代电影》编委。 出版著作:《电视剧艺术论》、《影视文学创作论》(获国家广电总局高校科研二等奖)、《影视艺术比较论》、《电视剧编剧艺术》(合著)、《电视片写作》(合著)、《香港电影80年》(合编)、《影视艺术之道》(自选集)、《影视剧本选评》(合编)、《电影学前沿》,以及中篇小说《危险的脑疝》、诗集《恋人眼睛》等。 图书目录导言 电影、电视研究与心理学结合——20世纪文化、科学的表征和本质 上编 心理学流变与影视艺术心理研究之概说 第一章 心理学与影视艺术构成 第一节 心理物理学:物质构成元素对视听感知的作用 第二节 实验心理学和构造心理学:心理结构对影视表达的影响 第三节 机能主义心理学:意识流电影和情绪表达的意义 第四节 人本主义心理学:影视文本中人物性格之生成原理 第二章 心理学是探究影视创作、观赏心理的基础 第一节 行为主义心理学:“场”理论和影视审美经验研究 第二节 皮亚杰学派:影视创作欣赏中的“同化”和“顺应” 第三节 文艺心理学:形象的直觉思维和“心理距离说” 第四节 认知心理学:影视传播中的信息产生和交流 第五节 心理学发展的一个新取向——后现代氛围中的心理学:叙事心理研究时代的到来 第三章 格式塔理论与影像艺术心理的建构 第一节 格式塔心理学产生的背景 第二节 格式塔心理学的基本原理 第三节 格式塔理论对审美心理研究的贡献 第四节 格式塔心理学与电视:生活与信息、审美的链接 第五节 格式塔理论的新扩展:“生态感知”的重要意义 第四章 精神分析学说与影视艺术原理 第一节 精神分析心理学产生的背景与研究方法 第二节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主要理论和观点 第三节 荣格的分析心理学 第四节 精神分析与影像艺术魅力之追寻 第五节 影视叙事中情节推进的“动力源” 第六节 影视中的角色设置和发展之“情结”依据 第七节 充分调动观众心理层面上的“认同”机制 第八节 电影研究从经典理论进入现代理论阶段 下编 多维视角下的影视艺术心理辨析 第五章 影像表达心理机制的形成 第一节 视知觉理论与影像表达 第二节 像场起始于心理感应——像场空气说 第三节 看与被看(摄与被摄)——创作心理的一道屏障 第四节 影像隐喻:暗示与象征 第五节 影像审美意象的构建 第六节 视听语言的感知思辨 附录:《视觉心理学》(摘要) 第六章 影视叙事心理简论 第一节 “看”的行为动机和心理机制 第二节 影视叙事策略对视听知觉的激发 第三节 影视叙事对心理欲望的满足 第四节 后现代影像游戏叙事的心理学阐释 第七章 影视审美心理探析 第一节 影视审美心理的先在结构 第二节 影视审美心理之深层构成 第三节 电影与电视艺术接受心理之同异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