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乙醇提取法 |
释义 | 简介 乙醇提取法是指利用乙醇的溶解性,将乙醇作为溶剂对物质进行分离提纯的方法。在化学实验、化工提纯、化学制药和中医药剂的制取等广泛应用。 成分结构 乙醇结构式为CH3CH2OH,是醇类的一种,是酒的主要成份,所以又叫酒精,俗称火酒。化学式也可写为C2H5OH或EtOH,Et代表乙基。乙醇与甲醚是同分异构体。 乙醇的物理性质主要与其低碳直链醇的性质有关。分子中的羟基可以形成氢键,因此乙醇黏度很大,也不及相近相对分子质量的有机化合物极性大。室温下,乙醇是无色易燃,且有特殊香味的挥发性液体。 λ=589.3nm和18.35°C下,乙醇的折射率为1.36242,比水稍高。 脱水反应 乙醇可以在浓硫酸和高温的催化发生脱水反应,随着温度的不同生成物也不同。 如果温度在140℃左右生成物是乙醚 CH3CH2-OH + HO-CH2CH3 → CH3CH2OCH2CH3 + H2O 如果温度在170℃左右,生成物为乙烯 CH2HCH2OH →CH2=CH2 + H2O 应用领域 乙醇是常用的燃料、溶剂和消毒剂,也用于制取其他化合物。工业酒精含有少量甲醇,医用酒精是浓度为75%左右的乙醇。 在中药提取、 酊剂的制备中常用到,多用渗漉法,亦可用浸渍法,溶解法或稀释法。如下。 (1)渗漉法:以规定浓度的乙醇为溶剂,按“渗漉法”操作,在多数情况下,收集渗漉液达到酊剂全量的3/4时,应停止渗漉,压榨药渣,压榨液与渗漉液合并,添加适量溶剂至所需量,静置一定时间,分取上清液,下层液滤过,合并即得。若原料为毒性药时,收集渗漉液后应测定其有效成分的含量,再加适量溶剂使符合规定的含量标准。如颠茄酊等。 (2)浸渍法:以规定浓度的乙醇为溶剂,按“冷浸渍法”操作,收集浸渍液,静置24小时,滤过,自滤器上添加浸渍时所 用乙醇至规定量,即得。如十滴水等。 (3)溶解法:将处方中药物直接加入规定浓度的乙醇溶解至需要量,即得。此法适用于化学药物及中药有效部位或提纯品酊剂的制备,如复方樟脑酊等。 (4)稀释法:以药物的流浸膏或浸膏为原料,加入规定浓度的乙醇稀释至需要量,混合后,静置至澄清,虹吸上清液,残渣滤过,合并上清液及滤液,即得。如远志酊等。 在医学上,采用低温乙醇提取法从人血浆中提取HDL,并进行检定。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