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伊拉斯谟像 |
释义 | 画家介绍小荷尔拜因(1497~1543),德国宗教改革时期最著名的肖像画画家。生于奥格斯堡,卒于英国伦敦。自幼就在父亲老荷尔拜因的画坊中学习绘画,奠定了扎实的绘画基础。1514 年前往瑞士巴塞尔,受到了人文主义思想的熏陶,画艺也大有长进。后来由于画技精湛,得到英国亨利八世的赏识,成为了英国王室的宫廷画家。他的主要作品有《伊拉斯谟像》、《德国商人吉兹像》、《大使们》、《亨利八世》、《死神之舞》等。 名画介绍名 称:《伊拉斯谟像》作 者:小荷尔拜因 创作时间:1523~1524 年 尺 寸:42 × 32cm 类 别:木板油画 收 藏:法国,巴黎,卢浮宫 小荷尔拜因艺术上最大的成就就是肖像画。而肖像画中最成功的作品无疑是他为伊拉斯谟画的3 幅肖像画。在这幅肖像画中,画家描绘的是伊拉斯谟的侧面,将伊拉斯谟置于书桌前,刻意表现他在奋笔疾书时的精神状态,着力刻画侧面突出的高高的鼻梁、专注的目光、坚毅的嘴唇,这些细节极富个性,显出伊拉斯谟坚毅果敢、沉着稳健的内心世界。 名画赏析《伊拉斯谟像》中的主人公伊拉斯谟,是当时尼德兰具有鲜明反封建、反教会思想的人文主义学者,也是《愚人颂》一书的作者。小荷尔拜因很早就闻其大名,后在朋友的引见下与其相识并成为至交。小荷尔拜因在1523~1524年间,先后为伊拉斯谟画了三幅肖像画,这是其中最杰出的一幅。画面描绘了伊拉斯谟侧身而坐、闭目凝思的一瞬间。他身穿黑袍,头戴黑帽,正闭目沉思、全神贯注地思索问题。高挺的鼻梁,浓密的眉毛,紧闭的嘴唇透露出一种哲人的睿智和思索的快感,甚至还有嘲讽和揶揄的味道。那伏案疾书的双手,正握着一支长笔,洁白的书纸上已经书写下了几行鞭挞时弊、树立新风的名言警句。他的左手指上还戴着一个熠熠生辉的宝石钻戒,暗示着主人公光明磊落的人格和永远光芒的思想。这幅画采用了侧身而坐、闭目凝思的构图,这种看似简单的造型,其实是肖像画中最不容易发挥好的姿态,因为这种架构留给画家的表现空间极小。画家必须通过极为简单传神的肢体或者表情的生动刻画而达到一种画龙点睛般的效果,很有以少胜多,四两拨千斤之势。在这幅画中,画家的表现无疑是极为出色的,他把全画的焦点集中在人物的面部和双手上。通过对人物眯缝的双眼、紧闭的嘴唇以及高挑的鼻梁的细致描绘,把伊拉斯谟和蔼可亲、可敬可佩的外部形象以及坚强勇敢、聪明睿智、沉着稳健的内心世界都刻画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这是极为难得的,如果没有扎实的写实功底,不能对人物言行举止以及内心世界有一定的了解和把握,是很难取得这种艺术效果的。人物的双手和面部的表情是浑然一体,密不可分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