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一串兰 |
释义 | 一串兰种中文名:一串兰 种拉丁名:Salvia farinacea Benth. 属中文名:鼠尾草属 科中文名:唇形科 科拉丁名:Labiatae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 是否栽培:栽培 湖北分布:武汉,十堰 一、生物学特性 一串兰,唇形科鼠尾草属一、二年生草本花卉,又名蓝花鼠尾草,原产于北美南部,适合盆栽或花坛、花带栽培。株高40厘米,花顶生,花穗长25厘米,蓝色。花期长,叶椭圆状卵形,叶缘有粗锯齿,喜温暖、湿润和阳光充足的环境,耐寒性较强,怕炎热、干燥,适宜在疏松、肥沃和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或腐叶土中生长,忌水涝,耐瘠薄,春季播种,开花期在春季和夏季。一串兰适合在15~30℃的环境中生长。 二、繁殖方法 一串兰可在春季通过播种进行繁殖。 1.播前准备 ①土壤要求 土壤疏松,有良好的透气性;渗透性能良好,不会积水;有充足的养分和水分,能不断供应花卉生长发育的需要;培养土的酸碱度适宜花卉的生长要求。 ②消毒措施 播种用土或育苗土必须经过消毒,避免苗期发生立枯病、病毒病、茎腐病等多种病害。土壤消毒用40%甲醛溶液喷洒,喷洒时要边翻边洒,保证土壤与药物均匀混合。盖上塑料薄膜闷3天,之后把土摊开,晾3~4天,待土壤中药物挥发完后待用。播种所用的育苗盆、瓦片或育苗床用高锰酸钾液进行喷洒,植物台面打扫干净后,还应施低量铁灭克、密达等药物,以防止鼠妇、蛞蝓、蚂蚁等对种子及花苗的危害。 2.播种技术 ①盆底部放粗颗粒土壤,上面覆筛细土,然后喷洒高锰酸钾溶液直到浇透后播种。一串兰的种子具有喜光性,可撒播,撒播后用压具或手镇压,以便使种子与土壤充分接触。然后在种子上覆土,厚度为种子直径厚度的2倍为宜,覆盖所用土壤可拌少量的多菌灵杀菌。覆土后,如土壤水分充足,不需要再喷水,如水分不足,可喷洒高锰酸钾溶液,喷透为止,再盖塑料薄膜以防止水分蒸发,并增加空气湿度。 ②播种期间将室内温度保持在22~25℃,苗床温度保持在22℃左右,空气湿度保持在70%~80%,育苗床内湿度以塑料薄膜上密布小水珠为准。在此期间,一般不用浇水,若表土出现微干的现象,用喷雾器少量喷水。播种后7~10天发芽。 三、苗期管理 1.一串兰出苗后,控温、控水,若温度过高,对幼苗生长不利。在气温高、采光差时,茎叶生长速度明显快于根系,从而影响根的发育,导致幼苗徒长。因此,出苗后最好有温度差,注意通风、透光,夜温不能低于15℃。一串兰忌水涝,保持盆土表面、叶片表面干燥,盆土见干见湿供水,湿度过大,易产生茎腐病和狰倒病。 2.一串兰生长较为强健,管理比一串红粗放。待子叶完全发育后,需要将苗移至15~20℃下炼苗。为使一串兰株丛茂密,增加花枝数量,在生长过程中侧枝摘心,有利于花簇增加,使株型丰满。一串兰幼苗期生长出4片叶以后摘心,使每株长出4~6个侧枝,达到株型丰满。苗高15厘米时,定植于盆内并再次摘心,使植株矮化,达到控制生长高度、抑制枝条徒长、增加花枝数、控制花期,适时开花的目的。苗期每7天喷1次磷酸二氢钾,生长期每半个月施肥1次,可促进幼苗生长。一串兰在苗期应施淡肥水,花前用氮、磷、钾肥料每20~30天追施1次,花谢后,将残花剪除并施肥,促进花芽产生,继续抽枝开花。 四、病虫害防治 1.猝倒病 病菌主要借灌溉水和雨水传播,也可以由带菌的堆肥、种子等传播,苗床土壤湿度大、浇水不当、播种过密、温度不适、幼苗生长瘦弱等均有利于猝倒病的发生。用多菌灵、百菌清、托布津灌根,可防止猝倒病的发生。 2.叶斑病 该病主要发生在叶片上,发病后叶缘呈褐色,一般植株过密、通风透光不良、浇水不当、植株生长势弱时易发病。可用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或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1000倍液喷洒,每隔7~10天喷药1次。 3.粉虱 粉虱一般都聚集在叶片背面,主要是植株过密、温度过高而引起,严重时可造成叶片褪色变黄、枯萎,甚至脱落,进而影响花蕾的正常发育。可用溴氰菊酯或蚜虱净粉剂稀释后喷雾防治。 4.蚜虫 各类草花幼苗萌发时,蚜虫从其它植物上飞来危害,致使受害幼苗叶片卷曲变黄;幼苗长大后,则常聚集在嫩梢、花柄、叶背上危害,导致叶片卷曲萎缩,严重时造成全株枯萎。可用敌蚜螨防治,也可用黄板诱杀。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