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大芦村民俗风情旅游区 |
释义 | 大芦村民俗风情旅游区在灵山县城东郊6公里,古宅建于明清两朝,宅内有楹联305副。是经广西壮族自治区建设厅、区旅游局联合规划、设计,县政府批准开发建设的新的旅游区。 简介一系列人造湖分隔开的明、清建筑群镬耳楼、三达堂、东园别墅、双庆堂、蟠龙堂、东明堂、陈卓园、富春园和劳克公祠,建筑占地总面积22万平方米,保护面积45万平方米。鸡犬之声相闻,宅旁湖畔寓意“文章显世,红顶当头”的古陛木树、樟树和荔枝树,犹如巨型盘景,往来曲径通幽,恬澹祥和。古宅群规模庞大,结构功能齐全,规划水平较高,生态环境优良,民俗文化积淀丰富。珍藏着许多文物,保留着一些“十里不同风”的习俗,活跃着一批黯然民间音乐舞蹈的艺人,1999年被授予“广西楹联第一村”称号。吸引了国内大江南北、港澳台地区和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以色列、新加坡、越南、日本等国家的学者专家、游客前来采风考察观光,自治区党政领导人曹伯纯、李兆焯、丁廷模、陆兵、袁凤兰、袁正中等曾莅临视察。 大芦村民俗风情旅游自2000年国庆开放以来,以其古、朴、奇、特的民俗风情吸引了众多游客,至目前止,已接待国内外游客3万多人次。大芦村民俗风情旅游区素以其规模恢宏的古民居建筑群、流传数百年楹联文化及其土特产“三月红”荔枝、“大芦”椪柑而享誉四方,因此号称“荔枝村”。村出产的“三月红”荔枝和椪柑以其色鲜、质优、味美而享誉国内外水果市场,深受各地消费者的欢迎。大芦村的古民居建筑群建于明朝和清朝,建筑面积4.2万平方米,由镬耳楼、三达堂、双庆堂、东园别墅和劳氏祠壶等九幢古宅建筑组成,均属岭南派民居建筑,讲究装饰,梁柱、斗拱、檐沿、墙头、柱基、屏风、门窗等有许多精美的艺术装饰,图家雕绘技法高超,建筑群保存完整,在厅门、堂内等处至今仍悬挂诰封匾、贺赠匾、科名匾、吉句匾等牌匾十多块,有着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古民居建筑群内存明、清两朝的对联近百幅,建国后创作的对联200多幅,有着其丰富的文化内涵。该古宅依山傍水,古静幽深,藏有文天祥手迹等大量的文物珍品,见证着历史的辉煌,最宝贵的是这里藏有三百多副明、清时期创作的传世楹联,有着珍贵的人文历史研究价值和欣赏价值。 景区文化特色楹联是大芦村古宅群文化中的一大特色,目前留存楹联共350副,为明清代创作留存,其内容几百年沿用不变,年抄录更新,固定位置张帖,绝不允许混淆。如:“大家露湛,芦舍云连”;“读书好、耕田好、识好便好,创业难、守业难、知难不难”等等。或写景状物,叙事述史,或抒情寄怀,教诲子孙,含意隽永,表达了修身、齐家、立业的思想。劳氏崇尚教育的良好传统,先后培育出县、府儒学和国子监文武生员102人,47人出仕做官,78人次获明、清历代王朝封赠。村中民俗民风十分浓郁,活跃着一批黯熟民间音乐、舞蹈的艺人。开展活动有:八音迎客、族老敬茶、“岭头同乐”、贵人乘轿等。 相传,大芦村的地方原本是芦荻丛生的荒芜之地,十五世纪中期始有人烟,经过该村劳氏先民们的辛勤开发,到十七世纪初已发展建设成为拥有十五个姓氏(如今是十三个姓氏)人家并和睦共处的富庶之乡,为了使后辈不忘当初的创业艰辛,故而给村子取名大芦村。如今,古意盎然的大芦,其村内是一座座已有百年以上历史的青砖建造的大宅院,院内雕梁画栋,古色古香。村边和村外,从山坡、田垌到农家的庭院旁,则是满目果树葱笼,一年四季花果飘香;几百年来的蓬勃发展使大芦村至今已成为一个有着将近五千人口的大村场。 刚进入大芦村,出现在面前的首先是一个近40亩的波光潋滟的人造湖,隔湖所见是一片屋脊层叠、鳞次栉毗、极富韵律的青砖绿瓦的建筑,这就是近七、八年来各种媒体揭开其神秘面纱后而闻名遐尔的大芦村劳氏古宅群,是目前广西面积最大、保存最好和最完整的明清时代民居建筑群,是富有艺术性和丰厚文化底蕴的古建筑群,是人们研究岭南地区明清时代民居的一处典型的活样板! 大芦村的劳氏古宅共有九个群落(居民点)十五个大型宅院,从明朝嘉靖二十五年到清朝道光六年(1546—1826年)逐步完成,这些古宅都根据地形傍山建设,山环路转,并且都是在宅前低洼地就地取材挖坭烧砖烧瓦,之后附形造势,蓄水为湖。各居民点间就以几个人工湖分隔,相距咫尺,又可守望相助,而且又各以始建时所在地的物产或地形标志命名,如樟木屋、杉木园、丹竹园、沙梨园、荔枝园、陈卓园、榕树塘、水井塘、牛路塘……等等。 在大芦村,一门一窗打开的都是历史的画卷,一砖一瓦都显尽了建筑的风流。该村九个古宅群落,个个建设得井井有条,主次分明,精雅的屋宇接连不断,紧密呼应,处处显出苍老,却又风骨尤在,没有太多的破旧感和潦倒感。每座古宅,都有2-5进,从第一进到最里一进,其入去的台阶逐进递减,每两进间台阶相差一级,最里一进的台阶只有一级,所以进入古宅大门, 只要看到第一进的大门前有几级台阶,就可知道这座古宅有几进;每两进间都有一个小天井,左右两边建有耳房,顶座的祖厅供奉着先祖牌位;每座宅院的前座前都有一个大门口或小门楼,大门口都安装了坚固的木制防盗门(本地人称之为“拖笼”);每座又各以中厅为中轴,两边近乎对称地建有一两列厢房,每列厢房又都与中间的每进大厅相通,厢房之间有廊道或小巷相连;这样整座宅院四通八达,廊廊相通,巷巷相连,而且门门相似,外人走进那厢房间的镶着青砖的廊道、小巷就象走进了迷宫,没有本地人是很难走得出来!大芦的古宅,每座都构成一个整体,从格局上看,都很有深宅大院的气派,而且其都突出地表现了古宅严整的对称艺术,体现了屋宇的庄严与气势!那些互通的小巷、廊道、门口,既方便了主人的往来,也方便了仆人为主人服务。 数百年的风霜雨露,使大芦的房子今天成了古宅,大树成了古树;使每一处宅院都烙下了明显的历史烙印和时代特征。当年劳氏先人自建造第一个宅院伊始,就很讲究风水,就刻意营造与周围环境和谐协调的优养生息氛围;在宅居的建设中,既考虑了依山傍水,又考虑了天、地、人环境的和谐,还考虑了金、木、水、火、土五行的相克相生。如屋前无水池,就人工挖掘开塘蓄水;“三达堂”、“双庆堂”屋后无山,则种植大木毕木(一种阔叶大榕树)以作“山”,这样就营造了一种“背靠青山又面对绿水”的风水宝地!大芦古宅多为砖木结构,墙体多为里生外熟或上生下熟,即墙体外部或下部为砖窑烧过的青砖(即熟砖,本地人称“火砖”),墙体里面或上部为泥砖,这样既是为了使墙体外部可经受雨水的冲洗和墙体下部能坚固地承载房子的体重,也考虑了“火、木、土”的相生相克,同时也使房子具备了冬暖夏凉,回南天不潮湿的优点。 从建筑上,每座古宅又各具特色: 最古老的祖屋镬耳楼,结构功能最齐全,恪守规制,表现出的封建家族宗法观念气息也最浓烈,当时什么身份的人住哪种房间,从哪个门口进出,走哪一条巷道,规定非常严格,等级极其分明——主人、贵客走的是正门,仆人只能走边门(侧门),而且还分男左女右,男人走的左巷道又比女人走的右巷道要宽阔一些。 在清朝鼎盛时期的乾隆年间建设的东园别墅其规模恢宏,装饰堂皇;浮雕精美,且寓意深刻,如那墙挑柱头象征“福禄富贵”的蝙蝠、梅花鹿和桂花的石雕就栩栩如生;那花岗岩鼓形雕花柱墩,那平滑的大理石台阶,那镂空的如今附生着藤本爬山虎的雕花大理石窗则会让你大开眼界,足可以把你带进一个古老的梦境中……而且东园别墅的建筑很复杂,使生人入内通常找不着北。那古老的官厅(即客厅),气派确实非凡,据说过去是用来接待官员的驿站、厅堂,我不知这是否真的为了接待官员而建,但其确实透露出一股“官气”,据村中人介绍,厅中足可以摆上20桌酒席,这是大芦古宅中最大的一个官厅;而且其也象其它古宅中的官厅一样,是古宅的中轴厅堂,装上屏风,挂上《朱子家训》,便是一个威严的厅堂;若遇家族中重大活动,撤开屏风,则族中长老、主人、贵客从一进走着中门就直通祖厅。自古以来,古宅中的官厅一直都是族中长老们决策、议事的地方;在大芦,官厅实际上也就是劳氏家族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中心,尤其作为家族礼仪教育中心其功能更加彰现。看着气派的官厅,恍然间那些顶戴花翎的达官和鹅冠博带的贵客的古人影像似乎就在厅堂里进进出出,使得游客仿佛就置身于从前。 而道光六年(1826)建造的双庆堂则高广宽敞,且只有两进,其更讲求实用和居住的舒适。 其实,大芦的每座古宅都包含着浓厚的氏族文化,都展示了她饱经风霜的历史苍桑,彰显着这块土地上的神奇魅力。游人走进古宅,一种历史的厚重感总会不由涌上心头;走进古宅,游人有如在解读一部厚重浩瀚的古书,而且没有一定的历史文化知识,还很难一眼就能读出其中的韵味;走进古宅,让人总会感到无处不经典,到处有故事。若在那斑驳幽静的小巷里钻来钻去,步履踏在小巷,鞋跟敲着青砖,扣响的那正是历史沉重的回声!走在那些青砖铺就的长着青苔的曲折巷道,游客好象就在阅读大芦村曲折迷离的传奇,使人好象一不小心已跨进了一个远去的朝代,自己宛如已经掉进了清朝的大户人家庭院中,时光在这里停滞了!但若是游人稀少时,进入古宅,那种冷清和幽森,使人感觉有如置身于聊斋中人去楼空的城。走出古宅大门,身边是青瓦泥墙,屋旁也有竹篱菜畦,门前狗猫追随、鸡鸣鸭叫,不时还可见三三两两的村妇坐在门边制作手工艺品,担桶的或荷锄的农夫穿行在塘基上,顽皮的儿童嬉闹在屋前的空坪,坐在古树下的老翁悠然地叼着烟斗海阔天空地聊天,“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乡村的情趣或许都在那家长里短的话语里了。从封建庄园到眼前的民族风情旅游村,历史一下跨越了数百年,真令人有疑幻疑真、恍然不知何世的感觉。可眼前确实就是一幅悠闲自在的太平盛世的景象!几百年来的兴盛与变迁,似乎由此而看得清清楚楚;此时此刻,又让人仿佛置身世外桃源一般,一切安详得令人心如止水!这,就是经历沧海桑田后依旧山水美丽、淡朴温润的大芦村,一个真正的乡村,古老的中国乡村! 景区旅游小贴士大芦村民俗风情旅游景区旅游小贴士 交通:在灵山县城可搭三轮车前往,需12元左右。(钦州客运站到灵山县巴士:车票22元,车程1小时) 住宿:可投宿在当地村民家中或返回灵山县城。 旅游商品灵山地处亚热带,盛产荔枝、龙眼、芒果、香蕉、西瓜、桃、李、柑、橙等多种水果,一年四季都有鲜水果上市。灵山现有水果面积115万亩,其中被誉为“中华珍品”、“果中之王”的荔枝是灵山的特产,灵山荔枝品种多,生产期长,从每年五月上旬到七月下旬都有荔枝鲜果上市,其中优质品种主要有三月红、黑叶荔、灵山香荔、桂味、糯米糍等。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