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杨尘因 |
释义 | 杨尘因(?—1961),号雪门、烟生,安徽省全椒城仙鹤街人,生于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前后,前清举人杨攀龙之子,小说《新华春梦记》的作者。 杨尘因自幼聪慧,年14进学,时值孙中山先生倡导旧民主主义革命,遂赴日本留学,毕业于早稻田大学,并在日本加入了同盟会。 武昌起义后,受《申报》报馆经理史量才之聘,担任该报副刊编辑,因而结识了在沪做寓公的原北洋政府外交次长唐有壬。唐向杨尘因提供了有关袁世凯称帝活动的电文及新华宫内的一些内幕,杨便用章回体小说写成了《新华春梦记》,民国五年(公元1916年)春由上海泰东图书局出版。当时正值南北对峙,袁世凯之子袁克定为了避免袁氏丑闻外泄,遂派人到上海向各书店收购此书,并出5000块银元托人向杨尘因收买版权,杨尘因乃迁居租界,避而不见。 由于该书被袁氏大量收买,因之社会上只有少量流行。《新华春梦记》为灰蓝色封面,书名下方署有“杨尘因著,张冥飞校评”字样。 《新华春梦记》是一部描写袁世凯复辟帝制始末的历史小说,多以史实为据,以辛辣、诙谐的手法揭露了袁世凯强奸民意、卖国求荣的行径,以及筹安会的丑行。作家还用较多的笔墨描写了蔡锷讨袁之义举,以及蔡的爱情生活(1985年3月10日,黑龙江朝鲜民族出版社对该书进行再版,改名《新华春梦》,作适当删节、改动,删节本为64.9万字)。由于《新华春梦记》揭露了袁世凯在新华宫内的丑恶生活,因之影响很大。吴稚晖在叙言中说:“杨子的《新华春梦记》史实甚详,可惜以稗史传。”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也提到过该书,蔡东藩著述的《民国演义》引用了《新华春梦记》的大量史料。 民国二十六年8月13日,日军进攻上海,杨尘因回全椒避难。12月,任县临时参议会秘书。 民国二十八年,应聘任教于“省立三临中”、霍丘师范。 抗战胜利后任嘉山中学教师,均教授国文。 建国初,杨尘因应旧友周信芳、欧阳予倩之邀,出任华东戏曲研究院编剧。该院撤销后,改任上海戏曲学校顾问,在编研处从事资料整理工作。由于他阅历广泛,知识渊博,校内同行都把他当成“活字典”,有不懂的问题就请教他。这一时期,他参加了上海作家协会,并与苏雪安、伍月华等人合写过剧本。 杨尘因生前与梅兰芳、周信芳、苏曼殊、柳亚子、欧阳予倩等文学、艺术大师友善。他能编能唱,善评京剧,据说曾为梅兰芳、欧阳予倩等人编写过剧本。杨尘因与苏曼殊的交往很深,当时,苏曼殊和杨尘因在上海颇有名气,人称苏为“文豪”,杨为“铁嘴”,可见杨尘因是能言善辩的。 杨尘因生得魁梧,他懂武术、善气功,曾著有《江湖廿四侠》在申报副刊上连载。杨尘因因对当时的社会现实不满,性格上又受吴敬梓的影响很大,因之狂放不羁、不修边幅、挥金如土,家无隔夜粮也从不知愁。他嗜烟如命,除睡眠外从不离口。他抽烟不分优劣,有时将香烟拧成烟丝,放在火盆上烧闻,谓之“过瘾”,因之自号“烟生”。他还常穿西装忘了打领带,穿袜子一只黑的一只白的,但他对学生和蔼可亲,常与学生论今谈古,讲京剧,说奇侠故事,因之,学生们都愿意接近他。 杨尘因于1961年病逝于上海,《羊城晚报·花地》专栏曾载有纪念他的文章。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