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大狼把草 |
释义 | 一年生草本,高30—150cm。叶对生,无毛,叶柄有狭翅,中部叶通常羽状,3—5裂,顶端裂片较大,椭圆形或长椭圆状披针形,边缘有锯齿;上部叶3深裂或不裂。头状花序顶生或腋生,直径1—3cm;总苞片多数,外层倒披针形,叶状,长1—4cm,有睫毛;花黄色,全为两性管状花。瘦果扁平,倒卵状楔形,边缘有倒刺毛,顶端有芒刺2,少有3—4枚,两侧有倒刺毛 中文学名:大狼把草 拉丁学名:Bidens frondosa 别称:狼把草、接力草、针线包、一包针、外国脱力草、针线包草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目:菊目 科:菊科 属:鬼针草属 英文名:Bevils Beggarticks 原产地:北美洲 入侵地:河北、吉林、江苏、辽宁、浙江等 生长习性在温带地区,于5—6月出苗,一周左右即开始抽茎,7—8月开花,8—9月结实,在亚热带地区,4月下旬以后出苗,6—8月中旬分枝,8月中旬至9月孕蕾开花,9—10月结果并成熟,至11月中旬(降霜)以后枯死,其生育朋为150—195天。狼把草的种子繁殖能力较强,一株正常发育的植抹可产种子数百至数千粒,瘦果干粒重约3.82g。种子体大而轻,具倒钩刺,成熟后极易脱落,能借风力、水流向外传播。也能借粘附在动物和人体上进行传播。狼把草的成热种子处于休眠状态。经过越冬,翌年才能发芽出苗,在土中的麦芽深度为2—4cm,深层不易发芽的种子,能保持发芽力达两年之久。狼把草的再生力强,下部茎秆极易生出大量的不定根。基部茎·枝的叶腋有腋芽,当地上部分受损后,腋芽萌动生出新的再生枝.在生长期内,只要留茬适宜,刈割2—3次,不会影响再生。狼把草属湿生性广布植物。在温带、亚热带气候下的湿生、浅水域条件均能生长。喜酸性至中性土壤,也能耐盐碱,在东北松嫩平原草甸,盐碱化较高的湖边,经常成为禾本科、莎草科、蓼科中某些湿生植物群落的亚优势种或优势种。狼把草常群生,或为单优势种纯群落,也以伴生种或亚优势种参与群落的组成。 饲料价值狼把草在开花前,枝叶柔嫩多汁,无毛。但因稍有异味,畜禽多避而不食,经切碎,蒸煮后,猪喜食,鹅、鸭、鸡也采食,青干草或霜打后的枯草,可饲喂牛,羊,马,骆驼。加工成干草粉,可做配合饲料的原料。狼把草的营养成分在干草中,粗蛋白质含量较高,粗纤维含量较低,其籽实含有较高的粗脂肪和丰富的粗蛋白质,无毒,可作梢饲料利用。狼把草的能量价值,在杂类草中是较高的种。清除异味后,适宜羊、猪的利用。狼把草的株丛高大,分枝多,叶量大。在蕾期,鲜草的茎叶比为1:1.24。结果后,茎下部叶片自下而上逐渐变黄并凋落。在以狼把草为优势的植物群落,开花期一次刈割,鲜草产量可达37.5—75t/ha。但由于它含有挥发油,具有异昧,其果实极易粘附在羊的身上,影响毛皮质量,故降低了利用价值,仅是一种低等牧草。狼把草除可作饲用外,可作绿肥植物用。 药材价值据江苏新医学院编《中药大辞典》载:大狼把草的干草中含挥发油0.11%,含鞣质2.01%,叶中含纤维素C160g/kg,果实含油率达23.78%,还含有木犀草素-7-葡萄糖甙等黄酮类成分,故全草叮入药,能养阴润肺、清热解毒。是一种有价值的补质资源。 药材拉丁名:Herba Bidentis Frondosae 中药化学成分:大狼把草中含十二碳-3,5,7.9-四炔11-烯-1.2.13-三醇-1-葡萄糖甙(trideca-3,5,7,9-te-trayn-11-en-1,2,13-trlol-1-glucoside)。 药性:味苦;性平 功效:补虚清热 主治:体虚乏力;盗汗;咯血;小儿疳积;痢疾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