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桓 |
释义 | 汉字释义基本信息桓 拼音:huán 注音:ㄏㄨㄢˊ部首:木, 部外笔画:6 总笔画:10 五笔86&98:SGJG 仓颉:DMAM 郑码:FBK 笔顺编号:1234125111 四角号码:41916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6853 详细释义(1)、(形声。从木,亘( gen)声。本义:表柱。古代立在驿站、官署等建筑物旁作标志的木柱,后称华表) (2)、 同本义,后也泛指寺、墓、桥梁等用作表识或其他用途的柱子 桓,亭邮表也。——东汉·许慎《说文》 三家视桓楹。——《礼记·檀弓》。注:“四植谓之桓。” 公执桓圭。——《周礼·大宗伯》。注:“双植谓之桓。桓宫室之象,所以安其上也。” (3)、 又如:桓楹(古代天子,诸侯葬时下棺所植的大柱子);桓表(即华表) (4)、 木名。即无患木。叶似柳,皮黄白色 (5)、 水名。即今白龙江。发源于甘肃省西倾山 (6)、 山名。在今江苏省铜山县东北。如:桓山之泣(谓家人离散的悲痛);桓山鸟(喻离别的痛苦) 词性变化(7)、 大 [big] 玄王桓拨。——《诗·商颂·长发》。传:“大也。” (8)、 又如:桓蒲(祭祀用的大蒲席);桓拨(谓大治) (9)、姓氏。[huan]。 方言集汇(1)、粤语:wun4 (2)、客家话:[东莞腔] hen2 [台湾四县腔] fan2 [梅县腔] fan2 [宝安腔] fan2 [客语拼音字汇] fan2 [海陆丰腔] fan2 [客英字典] fan2 《康熙字典》记载《辰集中》《木字部》 ·桓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胡官切,音丸。《说文》邮亭表也。《徐曰》表双立为桓。汉法,亭表四角建大木,贯以方板,名曰桓表,县所治两边各一。《前汉·尹赏传》葬寺门桓东。 又斲木如石四植谓之桓,以下棺也。《礼·檀弓》三家视桓楹。 又《周礼·春官》公执桓圭。 又桓桓,武貌。《书·牧誓》尚桓桓。《诗·鲁颂》桓桓于征。 又盤桓,难进貌。《易·屯卦》盤桓利居贞。 又水名。《书·禹贡》西倾因桓是来。 又《諡法》辟土服远,克敬勤民,皆曰桓。 又《方言》桓,忧也。 又木名。《郭璞云》叶似柳,子似楝。《玉篇》皮黄白色。《山海经》袟周之山木多桓。 又《酉阳杂俎》无患木,一名桓。 又盤桓,髻名。《古今注》长安妇人好为盤桓髻。 又姓。《姓苑》望出谯郡,汉有桓荣。 又叶敕伦切,音櫄。《汉高彪诗》古之君子,卽戎忘身。明其果毅,尚其桓桓。 又叶王权切,音圆。《陶潜·归去来辞》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以盤桓。还音旋。*考证:〔《礼·王制》三家视桓楹。〕 谨照原书王制改檀弓。〔《书·武成》尚桓桓。〕 谨照原书武成改牧誓。〔《方言》桓桓,忧也。〕 谨照原文省一桓字。 《诗经·周颂·桓》原文绥万邦1, 屡丰年2。 天命匪解3, 桓桓武王4。 保有厥士5, 于以四方6, 克定厥家7。 於昭于天8, 皇以间之9。 注释1.绥:和。万邦:指天下各诸侯国。 2.娄(lǚ):同"屡"。 3.匪解(fēi xiè):非懈,不懈怠。 4.桓桓:威武的样子。 5.保:拥有。士:指武士。 6.于:往。以:有。有四方,即征服四方之国而拥有天下。 7.克:能。家:周室,周王宗室。 8.於(wū):叹词。昭:光明,显耀。 9.皇:皇天。间(jiàn):通"瞷",监察。 译文万国和睦, 连年丰收, 全靠上天降福祥。 威风凛凛的武王, 拥有英勇的兵将, 安抚了天下四方, 周室安定兴旺。 啊,功德昭著于上苍, 请皇天监察我周室家邦。 赏析据《左传·宣公十二年》“楚子曰:‘武王克商,作《颂》曰:……又作《武》,……其六曰:‘绥万邦,屡丰年。”’可知《桓》是乐舞《大武》六成(第六场)的歌诗(关于《大武》的详细介绍,见前面《我将》一诗的赏析文字)。据《礼记·乐记》,孔子对《大武》六成所表现的历史事件作有如下说明:“始而北出;再成而灭商;三成而南;四成而南国是疆;五成而分,周公左,召公右;六成复缀,以崇天子(按,旧读“崇”下断句,非)。”郑玄注解“六成”为“六奏象兵还振旅也”。而《毛诗序》云:“《桓》,讲武类祃也。桓,武志也。”孔颖达疏云:“《桓》诗者,讲武类祃之乐歌也,武王将欲伐殷,陈列六军,讲习武事,又为类祭于上帝,为祃祭于所征之地,治兵祭神,然后克纣,至周公、成王大平之时,诗人追述其事,而为此歌焉。”则所述与《礼记》所引孔子之言不合。按谥法辟土服远曰桓,本篇文字又有“于以四方,克定厥家”之句,表明周王朝已经统有四方,则毛序孔疏谓此诗为武王伐殷讲武类祃之乐歌与原诗文本不合。今按:《大武》六成的乐舞表现的是周公带成王东伐奄国之后,回到镐京,大会四方诸侯及远国使者,举行阅兵仪式,即所谓“兵还振旅”,以扬天子之威的史实,《桓》诗即为举行阅兵仪式前的祷词。 诗的前三句,是以“绥万邦,娄丰年”来证明天命是完全支持周朝的。“娄丰年”在农耕社会对赢得民心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百姓对能致物阜年丰的王朝总会表示拥护;而获得农业丰收,在上古时代离不开风调雨顺的自然条件,“娄丰年”便理所当然地成为天意的象征。中间四句歌颂英勇的武王和全体将士,并告诉全体诸侯,武王的将士有能力征服天下、保卫周室。叠字词“桓桓”领出整段文字,有威武雄壮的气势,而“于以四方”云云,与首句“绥万邦”上下绾合,一强调国泰民安,一强调征服统治,而都有周室君临天下的自豪感。最后两句是祷告上苍、让天帝来作证,以加强肯定,同时也是对第三句“天命匪解”的呼应。诗的核心就是扬军威以震慑诸侯,从而达到树立周天子崇高权威的目的,其内容正与《尚书·周书·多方》一致。诗名为《桓》,“桓”即威武之貌,正点明了主题。诗的语言雍容典雅,威严而出之以和平,呈现出一种欢乐的氛围,涌动着新王朝的蓬勃朝气。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