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崖岭村 |
释义 | 简介宜黄县棠阴镇白竹村崖岭村小组,是一个历史悠久、生态自然环境优美的小村庄,村子里古木参天,胜迹遍布,玉泉古井、将军亭、倒栽杉等名胜,至今仍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观赏。 大暑时节,记者来到崖岭村访古探幽。崖岭村在桃华山岭之上,山势险峻,道路崎岖,从棠阴去有8公里远,还有很长一段路必须陡步行走。在向导的带领下,冒着酷暑,记者大汗淋漓徒步攀登一个多小时,终于到达崖岭村。 历史人文玉泉古井将军亭 走进崖岭村,沿着一条鹅卵石小路向后山而去,道旁有一口造型古朴的古井,名曰玉泉古井,古井上方立了一座牌楼式的纪念碑,碑文上记录的是清道光十一年(公元1831年),该村重修玉泉井之盛况。据碑文记载:玉泉古井于宋末元初(公元1246年)由该村肇基祖廖春阳所凿,始名玉芸井,后清代抚州郡守张伯琮游此地,饮此井水,极力称颂,改其名玉泉井。井底沙砾琉亮,泉水清而味甘美。其井水一人饮而不外溢,众人用而不竭,饮其水而寿人。用碗盛其泉,观其水略凸其碗。目前,村民已用水管接水至每户人家厨房。 从古井沿鹅卵石路上攀援数百米,在村子的后山脊凹隘处,可见一古亭扼守其间,这就是将军亭。将军亭原名水井亭,据该村族谱记载,将军亭始建于清康熙丁酉年(公元1717年),亭内长4.2米,深5米,以全石构砌成巩瓮,其顶以山土填平,形成拱桥状。亭东门楣上有“紫气东来”四石刻字。立亭内,南可鸟瞰山下村庄貌,一片绿源。北面修竹层层,满目青翠,丛间炊烟袅袅,似云如雾,山风对流,清凉无比。清代雍正年间,该村出了一名将军,亭便由此改名。 倒栽杉树盼儿归 从将军亭左行数十步,就能看见倒栽杉树,树高5米,树围3米多,令人惊奇的是此树上粗下细,干直无节,顶部无数弯曲交错的桠枝,似根须朝天,多根桠枝斜插入泥中,俨如一株倒栽的杉树。倒栽杉的旁边,还有一座名曰“尚书殿”的残墙断垣,但青石门楼的“尚书殿”三字清晰可辨,从门楼进去,可看见两座石坊式的墓。 有关“倒栽杉”的传说,源于清康熙年间的一个传奇故事。当年该村住着一贫苦母子,儿子叫黄君遴。那年福建沿海倭寇屡犯,边关吃紧,国内大征兵,黄君遴被征去当了兵,在福建一兵营当伙夫。那年战事吃紧,部队开到前线,大将恐倭寇夜间偷袭,就在兵营周围埋下土炮。一天,天还不到五更,君遴因腹泻到营房外大解,也是阴差阳错,他方便的地方正好埋有土炮。君遴有吸烟的习惯,早烟筒的残烟不慎被他吹到了引线上,只听得引线咝咝作响,土炮便轰轰隆隆的爆炸起来。君遴回头望去,远处地上横七竖八躺满了倭寇的尸体。他乐极了,向领军报捷。领军大喜,连升他三级。从此君遴当了管带,他后来又连战连胜,官位频频高升,一直做到游击、参军。 崖岭村里可怜的黄妈妈,不知儿子生死,更不晓得儿子升了官。朝朝暮暮,思念儿子,每日以泪洗面,忧虑之中,她挖来一棵杉树苗,砍了树叶,倒栽在崖岭将军亭之傍,祈祷儿子平安归来。几年后,倒栽杉枝繁叶茂,儿子果然荣归故里。 在崖岭村采访,记者还获得了一个信息,这个原本有17户人家的村庄,近些年来,由于出外打工人员增多,由于交通不便,许多村民外迁,如今常年在村里居住的,只剩下廖宗福、廖公义两户人家。还有半户人家已在山下购买了房子,只是在农忙时节才来村里干活。 两户半人家居住此 由于人烟稀少,生态环境日益好转,山林中的野兽也时常到村里游荡,甚至捕食家禽家兽。就在一个月前,廖公义家饲养的两只大肥猪,竟然被不知名的野兽咬死了;一只近100公斤的生猪,被野兽咬死后,前两只猪蹄也被野兽吃掉了。据林业部门分析,能咬死两百斤重的生猪,应该是大型猫科动物。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