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大国的兴衰
释义

《大国的兴衰》,这是一部广泛论述国际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历史的巨著。作者反思五百年来世界各大国兴亡盛衰、成败得失的经验教训,强调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基础,经济力量是军事实力的后盾。大国兴起,起于经济和科技发达,以及随之而来的军事强盛和对外征战扩张;大国之衰,衰于国际生产力重心转移,过度侵略扩张并造成经济和科技相对衰退落后。

内容简介

保罗·肯尼迪的《大国的兴衰》(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Great Powers)一书总结了公元1500年以来大国兴衰的历史,并对“今后世界政治的格局”作了预言。当中国准备在21世纪“和平崛起”之际,这本书显然是很值得国人一读而再读的。

中国人素来有天下主义的抱负,他并不孜孜于追求中国的世界领导地位,也不反对由美国主导的全球化。但是,当今这个世界上还是现实主义者多过理想主义者。国际政治领域的现实主义反对政治一体化,满足于现在的国际无政府状态,坚持国家利益,民族利益至上。如果他们有理论上和政治上保持强势,世界联邦和世界政府的理想就会遥遥无期。在这种情况下,正在迅速崛起的中国就要准备好有朝一日担当“最后的大国”的历史责任。

如果中国有机会在21世纪成为最后的大国,那就不仅仅是一种“崛起”,而且是一种“复兴”。中国与英国和美国不同,它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曾经有过多次的沉沦与复兴。中国最近的一次沉沦不过是19世纪的事。中国最近一轮的复兴,也不是21世纪才提上议事日程,而是过去一个世纪艰苦卓绝努力的延续。

作者简介

保罗·肯尼迪(1945-),英格兰人,曾获牛津大学博士学位,皇家历史学会会长。现为美国耶鲁大学历史学教授,重点研究和讲授当代战略和国际关系,是多所大学的客座研究员和客座教授。曾撰写和编辑过10本有关海军史、帝国主义、英德关系、战略和外交等方面的著作。

目录

出版说明

推荐序一兴衰的秘密

推荐序二最后的大国

前言

PARTONE前工业社会

第一章西方的兴起

一时代中国

二穆斯林世界

三两个特例:日本和俄国

四“欧洲的奇迹”

第二章哈布斯堡家族争霸(1519-1659)

一角逐的目标与纪年

二实力与弱点

三国际较量

四战争、金钱和民族国家

第三章金融·地理·战争(1660-1815)

一金融革命

二地缘政治

三赢得战争(1660-1763)

四赢得战争(1763-1815)

PARTTWO工业时代

第四章工业化与力量对比(1815-1885)

一欧洲之外

二英国充当霸主?

三“中等强国”

四克里米亚战争和俄国的衰落

五内战与美国

六德国的统一

七结论

第五章“中等强国”的危机(1885-1918)

一世界均势的变动

二大国的地位(1885-1914)

三联盟与战争趋势(1890-1914)

四总体战(1914-1918)

第六章两极世界的来临(1919-1942)

一战后国际秩序

二战争策源地

三法国与英国

四幕后超级大国

五无法避免的危机(1931-1942)

PARTTHREE当代和未来

第七章两极世界的稳定与变革(1843-1980)

一“超级力量的正确使用”

二新的战略态势

三冷战与第三世界

四两极世界的解体

五变化中的经济格局(1950-1980)

第八章面对21世纪

一历史回顾与思考

二平衡发展的中国

三进退维谷的日本

四得失并存的西欧

五矛盾重重的苏联

六相对衰落的美国

后记

书摘

16世纪初期,中西欧诸国能否在世界民族之林脱颖而出,显然未见端倪;东方帝国尽管显得不可一世,组织得法,却深受中央集权制之害。

公元1500年被许多学者当作近代和现代的分界线,这个时候欧洲的居民们绝对看不出他们的大陆即将统治其余的大部分地球。当时人们对东方伟大文明的知识是支离破碎的,而且常常是错误的。这些知识主要来源于旅行者的故事,他们在重述这些故事时常常添油加醋。尽管如此,许多人对拥有神话般的财富和庞大军队的广袤的东方帝国的想像,还是相当准确的。当初次接触这些社会时,它们必定显得比西欧的人民和国家得天独厚。的确,若拿其他重要文化和经济活动中心同这些社会比较,欧洲的相对弱势就比其实力更加明显。首先它既不是世界上最肥沃的地区,也不是人口最稠密的地区。印度和中国对它们在这两方面的地位都引以为自豪。从地缘政治学方面讲,欧洲“大陆”的形状隐含着困难和危险,它的北部和西部与冰天雪地和大海相连,东面容易招致频繁的陆路入侵,而南面则易受到战略包围。在1500年及以前很长时间和在这以后,这些都不是抽象的想像。仅仅8年以前,西班牙最后一个穆斯林地区格拉纳达才向斐迪南和伊莎贝拉的军队投降,但这仅表示地区性战役的结束,而不是基督教世界和先知Il’的军队之间更大规模战争的结束。1453年君士坦丁堡的陷落所造成的震动,仍然笼罩着大部分西方世界,这一事件似乎孕育着更多的东西,因为它绝不表明奥斯曼土耳其人向前推进的极限。到该世纪末,他们已夺取了希腊和伊奥尼亚群岛、波斯尼亚、阿尔巴尼亚和巴尔干半岛其他大部分地区。到16世纪20年代,情况变得更糟,当时可怕的土耳其军队迫近布达佩斯和维也纳。在南部,奥斯曼的战船袭击意大利港口,教皇开始担心罗马可能很快就会遭受君士坦丁堡的命运。

虽然这些威胁似乎是穆罕默德二世苏丹及其继任者们新领导的一个整体性大战略的一部分,但欧洲人的反应是分散的、时断时续的。不像奥斯曼帝国和中华帝国,也不像莫卧儿王朝不久在印度建立的统治,从来没有一个各部分都承认一个世俗领袖或宗教领袖的统一欧洲。不,欧洲是一些小王国和公国、边境贵族领地和城邦的大杂烩。在西方出现了一些比较强大的君主国,主要是西班牙、法国和英国,但没有一个国家能摆脱国内紧张状态,而且每个国家都把其他国家看成竞争对手,而不是反对伊斯兰世界的盟国。

同亚洲的伟大文明比较起来,也不能说欧洲在文化、数学、工程学或者航海和其他技术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总之,欧洲文化和科学遗产的相当大一部分是从伊斯兰世界“借用”来的,恰如穆斯林社会几百年里通过通商、征伐和殖民从中国借用一样。回顾历史,你可以看到,到15世纪末,欧洲在贸易和技术方面的发展加快了。然而,或许最恰当的一般评价应是:在这前后每个大的世界文明中心都处在大致相似的发展阶段,有些文明中心在一个领域先进一些,而在别的领域却要落后一些。奥斯曼帝国、明朝时期的中国,稍后是莫卧儿王朝时期的北印度和欧洲国家体系及其俄国人旁支,在技术上,因而也在军事上要比非洲、美洲和大洋洲分散的社会先进得多。虽然这意味着1500年的欧洲是最重要的文化实力中心之一,但绝对看不出有一天它将出现在顶峰。因此在研究欧洲兴起的原因以前,有必要考查其他竞争者的实力和弱点。……

点评

书中主要从经济的角度分析近代前到2000年英美日本等国家的兴衰,以及在兴衰过程中,对世界格局等方面造成的影响,尤其是中国读者更愿意关注的19世纪前后到新中国建立前后的,在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外之间的关系,背后涉及到的相关国家的深层次的关系和问题,在这本书里都有分析比较,跟提出了一些相识的数字资料,还有作者的深层次的分析和评价,对中国读者而言,可能会有耳目一新的感觉,会接触到传统史学书籍中不曾有过的资料和观点,对近代史上的西方崛起和中国衰落的原因会有更清晰的认识!

提示:书的写法,有点散文的气息,作者的态度较传统史家较为主观,本着客观对待历史的态度,还是对有些观点多方印证吧!但视角、思维都值得推介!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1 11:2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