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胸穴指压疗法
释义

胸穴指压疗法,是以手指按压胸部的压痛点(即胸穴),通过经络、神经而引起治疗作用的一种新疗法。它是根据经络、神经与内脏相关的理论,在群众广泛实践的基础上,探索和总结出来的。

初步实践认为,胸穴指压疗法主要适用于一些常见的痛症。对于内脏和身体的某些部位因机能失调而引起的急性头痛、胸痛、胃痛、腹痛,以及颈、肩、臂、腰、骶部的软组织扭伤,肩关节周围炎,痛经等,疗效显著。对慢性痛症,如能坚持治疗,亦能获得较好疗效。对一些器质性疾患,如胃、十二指肠溃疡、肾结石等所引起的疼痛,可用以缓解症状。此外,对膈肌痉挛、心悸、昏厥、胸闷、腹胀等常见病症,也有一定疗效。还可试用于指压麻醉及作为某些疾病的辅助诊断。

实践证明,本疗法具有速效、简便、实用、安全、省钱、省药、易推广等特点。

一、胸穴指压疗法为什么能治病

对于胸穴指压疗法的原理,我们仅作了一些初步探讨,还有待今后在实践中进一步检验。

祖国医学认为,经络内联脏腑,外通肢节,内脏与体表密切相关。经络学说的“气街”理论还阐明,头、胸、腹、背是经气汇合通行的共同通道,故《内径》中有“胸气有街,腹气有街,头气有街,胫气有街”,“四街者,气之径路也。”的记述。分布在胸、腹、背部的一些特定穴位,例如背部的俞穴,胸、腹部的募穴,就是脏腑的经气输注和聚集之处。所以胸、背部与脏腑、周身的关系甚为密切。内脏的病变,往往通过经络反映到胸、背体表;而胸、背体表的一些治疗性刺激,也能通过经络影响到内脏及有关部位。根据这一原理,指压胸、背部的相应点(压痛点)即可通过经络而发挥其调整脏腑功能的作用,并且还能治疗局部疾患及与脏腑有关的其他疾病。

胸、背部的压痛点与内脏联系的实质是什么呢?根据现代医学的观点,这种联系可能与节段性的神经支配有关。在胚胎的早期,胚体系由四十个体节所组成。每一个体节分为体躯部、内脏部级神经节段三部分,三部分中以神经节段为主分别向体躯部和内脏部发出体躯神经和内脏神经,使之三部联成一个统一的整体。随着胚体的生长、分化,体节各部发生了很大的变移。其中,内脏部形成内脏,体躯部形成躯干、四肢,神经节段形成神经系统。但不管各部的形态变化多么大,而在机能上却仍然保持着节段性的支配关系,即其原来所属的节段支配领域基本保持不变。大体神经解剖学证实,某一内脏器官的感觉神经纤维,与相应的皮肤、肌肉区的感觉神经纤维,都进入同一脊髓节段,于脊髓后角发生联系(植物神经亦参与)。因此内脏疾患就往往在属于同一体节的体表反映出感觉过敏、疼痛或压痛,有些压痛点就是指压的穴位,即胸穴。临床实践证明,指压所用的胸穴按主治功能分区,大都符合神经节段的划分,支配某一胸穴的神经所属节段与该穴主治内脏的神经所属节段有相当的一致性,因而在胸穴上施加指压刺激,其冲动因子沿体躯神经入所属脊髓节,在高级中枢的参与下,通过体躯神经和相应的内脏神经的反射联系及相互作用,即可调整内脏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这与祖国医学的经穴作用原理和现代医学的神经节段理论基本相吻合。

此外,指压患处及其附近的胸穴,可调整局部机能;有些穴位的指压,能够刺激神经干或神经丛,以镇静止痛,治疗疾病。

二、胸穴指压疗法的穴位

1.胸穴的取穴方法

(一)胸穴的命名:一是根据穴位的主治功能来定名,如主治胃部疾患的叫胃穴;主治腹部疾患的叫腹穴;主治背部和腹部疾患的叫背腹穴。二是根据胸穴的所在部位来定名,如位于肩胛岗上的叫岗上穴,锁骨上的叫锁上穴。

(二)胸穴与胸部经穴的区别是:①定位不同。经穴的定位,根据《千金方》记载,多在“肌肉纹理、节解缝会—宛陷之中”及“肋间空处”。国内的研究资料统计,位于“分肉之间”的经穴占总穴数的62.5%,其余则位于肌肉、肌腱之中或其起止点上。然而指压用的胸穴大都在肋骨的边上或其它骨的表面。②刺激方向不同。针刺经穴多是再肋间隙或皮下进行刺激,而指压胸穴则是刺激骨边或骨表面的骨膜。③敏感度不同:指压时胸穴叫经穴为敏感。④经穴都在经络线上,而胸穴绝大多数是位于经络线外。虽然有少数胸穴与经穴相近,但两者的刺激部位及主治功能却有很大差别。比如胸穴的剑上和经穴的中庭很近似。然而针刺中庭穴,是针尖向下沿皮刺入2—3分,主治胸胁支满、噎塞、呕吐。剑上穴则是直压骨膜,主治前额晕痛、心悸及上腹痛。

(三)为便利胸穴的定位,我们借助于胸、背部的几条假定垂线,有前正中线、胸骨线、胸骨旁线、锁骨中线、腋前线、腋中线、腋后线及肩胛内线。这些径线,因人体胖瘦、姿势不一、胸廓类型有别,而在体表的划线也有出入,故在依线取穴时不能死板硬套,千篇一律。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在所规定的胸穴周围,细心寻找敏感压痛点,以确定穴位。

(四)取穴时,必须审定胸穴的所在部位:位于肋骨边缘的,将手指按入肋间隙,再转向肋骨下缘抵压,并顺着肋骨左右滑动手指;位于其他骨骼表面的,手指直压穴位处的骨膜,同时,滑动手指。在手指滑动时,多可触到米粒大的结节或条索状的粗线样东西,患者伴有明显的敏感性压痛,这就是胸穴。

(五)无论健康人或病人,其胸穴所在部位一般均为敏感点。在临床上发现,病人身上与病变有关的胸穴往往更为敏感,而且在经过治疗病症缓解后,有关胸穴的敏感性可能减退。

2.胸穴的分布及主治功能

目前,已发现的胸穴有四十八个,其中除“剑上”“剑尖”穴为单位穴,其余均在右侧各一穴,实际共九十四穴。这些穴位大多分布于胸部的前面和侧面,只有少数几个穴在肩胛骨上和背腰部。在胸前的上部,第一、二、三肋、锁骨处及背部的肩胛岗上下,分布着治疗头、颈和上肢疾患的诸穴。在胸前的中、下部,穴位多集中于胸骨线和锁骨中线附近,在侧胸面,各穴排列在腋前线、腋中线和腋后线上(着三条线,自第四肋至第十肋的每条肋骨下缘,几乎都有三穴),这些穴位的主治功能有一定的规律性。从大体上分,胸骨线、锁骨中线附近及腋前线、腋中线上的穴位,多数是治疗胸、腹部疾患的主穴,其中第五肋以上的胸穴以治胸部疾患为主;第五至第十肋的胸穴以治腹部疾患为主。腋后线及背部各穴,多以治背、肩、腰部及上下肢疾患为主。各胸穴的初步定名、定位及主治功能见附表1、2及图1、图2。

3.反应压痛点

人体患某些疾病时,每因病种及病变部位的不同,而出现在体表的局部压痛点及病变附近或远隔部位的反射性压痛点的位置亦有不同。即是在同一次患病过程中,也可出现流窜不定的压痛点。我们把这些胸穴以外的压痛点统称为“反应压痛点”。这些压痛点出现的范围大概有个规律,四肢多在病变部位的同侧面,位于病变处的上下条状区。某些疾患出现于躯干部的“反应压痛点”大都在环绕躯干的横条状区域内。寻找这些压痛点,应以同等的压力,从病变的局部开始向附近及较远的有关部位,边按压边问病人痛不痛,病人感觉的较痛点,便是“反应压痛点”。有些病人的体表可以找到几个痛点,在指压时应选1—2个较敏感的作为治疗点。我们根据祖国医学“以痛为俞”的原理,常按压“反应压痛点”配合胸穴指压治疗,以提高疗效。

三、胸穴指压疗法的应用:

治疗原则

明确诊断,辨证施治。本疗法和古今中外的其他疗法一样,都有它本身的适应症,因此必须在诊断明确的基础上,根据疾病的性质和临床需要来决定作为主要治疗方法,还是辅助治疗。在治疗选穴上,要抓住主要矛盾,本着“少而精”的原则,辩证施治。例如遇到上腹痛的患者时,首先应弄清楚他是哪个脏腑的病变,选择其适应症。然后才能据病情来确定主、配穴。像治疗慢性胃炎所致的脘腹胀痛、恶心、呕吐等,就应选1——2个敏感的胃穴及剑旁穴作为主穴,以宽中理气,镇痛止呕。再选1——2个较敏感的腹穴或腰腹穴作配穴,以排气消胀。

同侧取穴,远近相配。本疗法一般均在患侧根据神经节段理论或经络学说的“气街”原理,选用相应的胸穴,即病在左者取左侧胸穴,病在右者取右侧胸穴。同时,还可于病变部位就近取穴,像肝区痛取胸5穴。胃痛取剑尖或剑旁穴。这两种取穴法常配合应用。

失穴勿失区。胸穴的分布与节段性的神经支配有关,故在治疗时,凡遇到胸穴不敏感的或治疗效果不显著的,可以丢开穴位,在与病变同一脊髓节段支配的相应体表区找敏感点,或者将与病变相对应的键侧点作为治疗点,常可收到较好的疗效。

指压手法

滑动指压法:用较强的压力抵紧胸穴,以穴位处的结节状或条索状物为中心,顺着肋骨下缘或其他骨的表面左右滑动手指,使病人有较强的触痛感。此法适用于重症、急症、及胸穴不太敏感者。若遇软组织扭伤,肌肉处于痉挛状态时,亦在局部反应压痛点上作大幅度的滑动,其滑动方向与病变部位的肌肉走向呈十字交叉,这叫“大幅度滑动指压法”;若因损伤、劳损或其他原因引起的肌肉、肌腱粘连,呈现慢性疼痛的病理过程时,亦将手指深入反应压痛点内,着力于深部,反复滑动,使粘连分离,这叫“深部滑动指压法”。

持续指压法:以中等强度的压力持续抵压胸穴,不滑动手指。适用于轻症、小儿、体弱者或胸穴过度敏感者。

其他:为使胸穴保持较强的反应,手指抵紧穴位可做持续颤抖的动作。对于腰肢穴及位于肌肉肥厚处的胸穴,必要时可利用短棒(一端圆钝,缠裹纱布)压迫代替指压。

一般来讲,胸穴反应越强,治疗效果越好,因此在治疗上多采用较重的指压手法。但指压的强度要因人而异,根据每个人的耐受程度来定,像小儿、老人、体弱者及胸穴特别敏感者,手法就要适当放轻些。

指压的时间和疗程

根据临床观察,足够的指压强度还必须持续一定的时间,直到达到一定的刺激量,才能克制病理反应。指压的时间越长,疗效越持久。一般每次指压7——15分钟。急性病每日2——3次,必要时可连续治疗2——3日。慢性病每日1次或2次,7日为一疗程。两个疗程之间休息2——3天。一般3——4个疗程即可。

与其他治疗的配合应用

本疗法除了配合中草药、针灸等法治疗外,还可与以下几种疗法配合使用:

胸穴内药物注射,以提高疗效。如用维生素B1、B12注射背腹穴,治疗上肢麻木疼痛。

对慢性痛症和风湿性疾病,可配合药物熏蒸、热敷和按摩治疗。

注意事项

指压胸穴应先上后下按主、配穴依次进行。为了迅速解除病人痛苦,常以两手或两人对左右侧相应穴位或不同穴位同时按压。

凡病人的胸穴敏感、反应强的,指压疗效一般都比较好。对于胸穴不敏感者,轻度指压多不见效,若给予足够的指压强度,亦能获得一定的疗效。在这里,准确的取穴,足够的指压强度和维持一定的时间是取得疗效的关键。

指压胸穴,着力应先轻后重,逐渐加强,切忌用力太猛,以免刺激过重发生昏厥或因病人难以忍受而影响治疗。

有些痛症病人,指压后症状缓解或明显减轻,但过一段时间症状又复出现,这是反跳现象。一般来说,反跳期的症状要比首次治疗时轻,如能再坚持指压1——2次,症状多可好转或消失。要避免或减少反跳现象期的出现,必须在首次治疗时施予足够的指压强度和持续一定的指压时间。同时,还可以在治疗后半小时左右再加强治疗一次,以巩固疗效。对病情较重或反跳期出现较勤的患者,可每日治疗3——4次,每次压半小时。

遇有下列情况时些法慎用:体质过度虚弱或过度疲劳者、出血性素质、胸穴局部皮肤破损、脊柱或骨关节结核、妇女妊娠期等。

四、常见病症的治疗选穴

以下几种常见病症的治疗选穴,系我们临床实践初步探索,仅供参考。

胃痛(慢性胃炎、胃痉挛、胃胀气痛)取穴:(1)双侧各取一个敏感胃穴;

(2)剑上配背腹穴;

(3)腰肢配剑旁或剑尖穴。

三组穴任选一组,亦可轮用或同用。效果不显著的加用:(一)1—2个最敏感的腹穴或腰腹穴;(二)重压病变附近及背部的反应压痛点;(三)试用民间捏板筋法,即以两手抓起肩胛骨内侧缘的肌肉,用力向上提几次。胃神经官能症或伴有恶心、呕吐者加锁上1、锁上2.胃溃疡病一般只作辅助治疗,如果病人能坚持长期指压疗法,亦能获得一定疗效。指压之后出现嗳气或排气者疗效较好。

腹痛(功能性的肠痉挛效果较好)取穴:七个腹穴

取穴原则:病变在上的取上部腹穴,病变在下的取下部腹穴,满腹痛的上、下部腹穴兼取。一般选用2个较敏感的穴位即可。具体选穴范围是:(1)上腹及脐周围痛的多在腹1—4找敏感点,配背腹、剑旁和剑上。(2)中、下腹痛的多在腹3—7找敏感点,配腰肢穴或一个敏感的腰腹穴。(3)满腹痛的,上、下各敏感腹穴并用,指压顺序是先上后下。对于顽固病例还可根据情况加用:(一)重按背部反应压痛点。(二)捏板筋、提腹壁(医生的两手轻按患者腹部,使腹壁放松,然后突然抓起脐部及其周围的腹肌用力连续上提几次)。肠道蛔虫症于止血后要立即驱虫。

胆道蛔虫症、胆囊炎、胆结石等引起的疼痛取穴:(1)背腹(右),配剑旁;

(2)从腹1、3、6穴中选最敏感的一穴,配胸5。

治疗任选一组穴,或轮用。若痛不止,可于反应压痛点上或双侧胆囊穴部位向腓骨上重压。指压对缓解痉挛性疼痛效果较好。但在疼痛缓解后,胆道蛔虫症要给予驱蛔治疗,胆石症及胆囊炎要配合其他治疗方法。

头痛(血管神经性头痛、偏头痛等)取穴:(1)前额痛:剑上(或剑尖)、反应压痛点。

(2)颞侧痛:锁上2、反应压痛点、扶突(系经穴)。

(3)枕部痛:岗上1、反应压痛点。

5.落枕

主穴:岗上1、锁上2。

配穴:肩臂1、背腹穴。

一般取两个主穴即可。在指压的同时,让患者用力转动颈部,直到功能恢复正常为止,并于局部反应压痛点上作大幅度滑动指压。配以热敷效果更好。

6.胸痛(胸壁挫伤、疝气、肋间神经痛)

取穴:(1)上胸、胁肋部痛:胸1、2。

(2)下胸部痛:胸3、4、5。

指压上穴的同时,加用病变处两侧的敏感穴。效果不显著的可指压与病区痛点前后相对的背部点,或左右相对称的健侧点。

7.肩痛(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疾患)

主穴:肩臂1、背腹穴、锁上2。

配穴:(1)反应压痛点;

(2)肩前痛:肩臂4;

(3)肩后痛:肩胛、背腹、肩臂2、3;

(4)肩内痛:肩臂3、背胛1、2;

(5)肩上及三角肌处痛:锁上2、肩胛穴;

(6)腋窝部痛:肩臂4、腋肋1—4。

治疗肩关节周围炎,一般先选两个主穴,再针对疼痛部位选用配穴。软组织有粘连的,亦在局部反应压痛点上施行深部滑动指压法。在指压治疗的同时,要让患肩的上肢被动抬举、前平举、摸对侧肩、屈肘后伸。嘱咐病人在治疗期间及治疗后腰每天进行功能锻炼,持之以恒。

8.上肢痛(软组织扭伤及功能性疾患)

主穴:肩臂1、背腹穴、锁上2。

配穴:(1)反应压痛点;

(2)尺侧痛:肩臂2、5;

(3)桡侧痛:腋肋1;

(4)臂前区痛:肩臂4;

(5)臂后区痛:肩臂2、3。

肘、腕关节痛及网球肘,除压相应的主、配穴外,还要注意重压局部反应压痛点。

9.背痛(扭伤)

主穴:背腹、锁上2。

配穴:(1)背上部痛:肩胛1、2,肩臂3;

(2)背下部痛:肩胛3、4;

(3)反应压痛点。

10.腰痛(肌肉、韧带扭伤)

主穴:腰肢穴、腰腹1、4。

配穴:反应压痛点。

慢性疼痛亦在局部反应压痛点上作深部滑动指压。韧带撕脱移位的应予复位。

11.腰腿痛

主穴:腰肢。

配穴:反应压痛点。

腰椎间盘突出症在指压的同时要进行手法复位。风湿痛应配以药物蒸疗。

12.肌纤维织炎(于受累肌肉的起止点上往往有明显的压痛点,此点深部可触及橡皮样硬结,称之为“触发点”。由“触发点”发源的疼痛牵涉到一定的部位,即患者感觉的最痛处,叫作“牵涉痛”)。

取穴及治疗:分别依据触发点和牵涉痛的部位,按照颈、背、胸、腰及四肢疼痛取穴原则,选用相应的胸穴及反应压痛点。治疗时,首先指压触发点的相应胸穴及反应压痛点,同时用手指将触发点深部的硬结从肌肉上捏起来,用力向体表方向挤压,反复数次。或用深部滑动指压法处理触发点,手指从硬结的一边推挤滑动。其次指压牵涉痛区的相应胸穴及反应压痛点。亦可配合蒸疗、水针等方法治疗。

13.痛经

主穴:腰腹1、从腹3—6中选一个敏感穴。

配穴:腰肢、腰骶部反应压痛点。

坚持每次经前指压,可以巩固和提高疗效。

14.膈肌痉挛

取穴:(1)腹1、背腹穴;

(2)胃1、胸5。

(3)剑尖、锁上1(或锁上2)。

治疗时任选一组穴。若病情有反复可采用三组穴轮用。

15.心悸

取穴:(1)锁上2、剑上;

(2)锁上1、剑旁。

任选一组穴即可。若效果不好的加用胸2、反应压痛点或颈部脉窦(间断点压)。

16.昏厥

取穴:锁上2、剑尖。

强刺激。

17.胸闷、气急

主穴:胸肋八穴(选敏感的1—2对)。

配穴:胸1、锁上2、反应压痛点。

五、体会

1.胸穴指压疗法对于农村常见病症,特别是急性痛症疗效显著,具有简、便、速、易等特点,符合多快、好、省的精神,在巩固、发展农村合作医疗和加强战备工作方面都有一定适用价值。

2.应用本疗法必须:选择适应症,辨证取胸穴。做到:压穴准,时间长,反复治,刺激强,认真克服反跳现象。并要注意与其他疗法的配合应用,以提高疗效。

3.此疗法产生时间不长,对其作用原理、适应范围、远期疗效及影响疗效的一些因素,都还不甚清楚,有待今后在实践中逐步认识和解决。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26 15:4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