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大洞村 |
释义 | 1 湖南省蓝山县太平圩乡大洞村大洞村地处蓝山、嘉禾、临武三县交界之地的湖南省蓝山县之地,S324线穿村而过,交通便捷。全村辖12个村民小组,259户,1468人。据2008年的年报统计,该村年生产总值达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8200余元,全村固定资产上百万元的农户有69户,拥有丰田、别克、本田等中高档轿车26台,是远近闻名的小康富裕村。 2008年县委把大洞村列入了全县新农村建设示范点来抓,2009年市委常委、统战部长蒋吉秀也把大洞村作为了新农村建设联系点来抓。市、县领导的重视为大洞村的小康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开拓了更广阔的发展前景,在“突出产业谋发展,夯实基础促发展”科学发展观理念的正确引领下,“与邻为友,共享和谐发展”的创业新理念唤醒了迷茫的大洞村人,这块昔日的“是非之地”犹如睡醒的猛兽一样,彰显出了他兴旺发达的实力,在短短近2年多的时间里,这里拥有全县唯一的村办工业园民营企业一片红火,已引进企业落户32家,年产值达2个多亿,其中年产值五百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达5家。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成效明显,生猪养殖专业户达12家,其中年出栏生猪1000头以上的就达5家,以种植黄花梨、葡萄为主的5000亩连片优质水果基地初具雏形。 聪明的大洞村人本着“敢为人先,开拓创新”的实干精神,理清了发展思路,确定了走“开放活村、工业强村、农业养村、生态美村”的发展之路,依托湘南小五金集散地塘村镇的优势,积极内引外联,打造良好的投资平台,大力发展以铸造业为主的工业企业,充分发挥本地自然优势,大力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 大洞村工业的引进令人精神为之一振,这里林立有序的厂房一间紧邻一间,厂房内机器工作时发出阵阵悦耳动听的交响曲吸引着每个来客的心灵,发展中的大洞村工业园内,今年又引进5家工业企业,新增工业产值2000多万元,彰显着他强劲的发展后劲;大洞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同样令人心旷神怡,以黄花梨、葡萄种植为主的果树,连片布列在交织有序的果园路两旁,连绵几公里,让人望不到边,品不完他的香甜,今年,种植大户唐厚相开发荒山60多亩,种上了良种蜜枣;大洞村生态农业开发前景更是令人欢欣鼓舞,今年,市委统战部新农村建设联系点的工作同志,立足大洞村黄花梨成片种植在全市面积最广,最集中的优越条件和果园边上连绵1200多亩的天然石林,毅然引进了开发以“金梨飘香”生态休闲游等农家乐旅游项目,让游客充分享受那似潮的梨花与怪异的石林浑然一体、相互辉映、美丽至极的田园风光,这为本地自然资源开发开拓了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同时,随着工业企业的崛起,带动了村里餐饮、运输、劳务等第三产业的发展,目前,全村发展餐饮业6家,运输车辆36台,安置外来务工人员3000多人。 近年来,村里通过信托筹集和上级项目资金扶持的方式,投入90万元,修通了5公里长的环村路和果园路;投入5万元新建了高标准的灯光球场;投入37万元修建了村级办公中心;投入6万元安装了环村公路两侧的路灯;投入28万元接通了村里的自来水工程;投入117万元实施了烟水配套工程建设;投入26万元实施了清洁工程,安装了12个垃圾箱和2处废水处理场,拆除旧房253间,改水157户,改厕119户,清理垃圾、淤泥945吨。昔日杂草丛生的荒坡,如今变成了果园,生活垃圾得到了有效的清理,基本农田排灌系统能旱涝保收,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扮倩了村容村貌,“三清三改”工程净化了人居环境。 大洞村村民生活富裕了,大家更注重发扬团结互助、共创和谐家园的生活风气。近年来,村里通过开展“知荣辱、树新风、促和谐”、“三学三比”、“争当文明户”和“五好家庭评比”等活动,采取上法制课、收看远程教育专栏、放广播和刊登墙报等方式,切实加强了村民的思想道德教育,建立健全了村里的各项规章制度,推行阳光村务工程理顺了干群关系。投入10多万元创办了村里的“农家书屋”和购买了村里的健身、娱乐器材。今年重阳节,村里组织52名60多岁以上的老龄人开展了联欢娱乐活动。每逢重大节日,村里还安排集体资金为那些困难群众发放50元至200元不等的慰问金。村民一人有难就会得到其他人伸出的援助之手,如村民唐厚日因病花费了家里的大笔资金,村民自发的为其捐款达5000多元等等。时下,大洞村处处洋溢着集体的关爱和村民间互相帮助之情,全村上下好人好事有人夸,不良风气有人抓,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新农村建设蔚然成风。 昔日的械斗村、难管村、落后村,变成了今日的平安村、文明村、富裕村。大洞村正以“和谐幸福花”的娇艳身姿绽放在三县边界之地,显得更为美丽、迷人。 2 广东省清远市阳山县青莲镇大洞村大洞村位于青莲镇东南部,距圩镇约18公里,交通方便,路面硬底化,工程于2007年底完成,水泥路通到村委会。现村级办公楼建于1998年,共2层,建筑面积320平方米,设有党员活动室50平方米。现全村辖村民小组27个,总人口有2520人,542户,常年外出务工的约800多人,耕地总面积3592亩。设党小组3个,有党员55人,党员平均年龄55岁。贫因户数62户,贫困人口173人。 村“两委”干部7人,其中:支委干部3人,村委干部6人,交叉任职2人,支书、主任一肩挑。班子团结,相互协作,具有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精神,想方设法抓好村的各项建设。大洞村大部分群众到清远、佛山、南海移耕,造成有土地没有人耕作局面,交通不便,农作物产值不高,这是贫困的主要原因。今后通过调整产业结构,种植经济价值高的反季节蔬菜,扩大笋竹基地,开发铁矿资源,使该村早日脱贫致富。2007年,村集体经济纯收入2.3万多元,本村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土地肥沃,水源充沛,有利于种植各种反季节蔬菜。 3 云南省富源县后所镇岩上村委会大洞村◎ 村情概况大洞村隶属于 后所镇岩上村委会,属于 山区。距离 村委会8 公里,距离 镇43公里。国土面积4.5平方公里,海拔2140米,年平均气温12 ℃,年降水量1160毫米,适宜种植等农作物。有耕地270亩,其中人均耕地1.7亩;有林地2700亩。全村有农户47户,有乡村人口158人,其中农业人口158人,劳动力72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50人。2009年全村经济总收入5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29元。该村属于贫困村,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为主。 ◎ 农村经济该村2009年农村经济总收入53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10万元,畜牧业收入4万元,(其中,年内出栏肉猪66头,肉牛2头,肉羊20头);第二、三产业收入3万元,工资性收入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29元,农民收入以种植业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4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10人(占劳动力的35%),在省内务工10人,到省外务工0人。 ◎ 自然资源全村有耕地总面积270亩(其中:地270亩),人均耕地1.7亩,主要种植洋芋、玉米等作物;拥有林地2700亩,其中经济林果地28亩,人均经济林果地0.18亩,主要种植核桃 萍果等经济林果;草地1000亩;荒山荒地500亩,其他面积2280亩。 ◎ 基础设施该村截止2009年底,已实现通水、电、路、电视、电话五通,全村有47户通自来水,有0户饮用井水,有0户还存在饮水困难,有47户通电,拥有电视机农户40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100%和46%);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30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30户. 该村到乡镇道路为土路;进村道路为土路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未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16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16公里。 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28户;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厨、改厕、改厩)的农户0户。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207亩,有效灌溉率为85%,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207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1.31 亩。 该村到2009年底,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7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35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5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