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先秦伦理学概论 |
释义 | 版权信息作者:朱伯昆著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1984 页数: 286页 更新日期:2003年10月 分类号:B82-092 开本:32 内容介绍中国古代伦理学说产生在春秋战国时期,并非历史的偶然,而是有其社会的和思想的根源。首先,春秋战国是社会大变革的时期,这种社会变革究竟属于什么性质,学术界至今尚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本书采取由奴隶制转变为封建制的历史分期说,认为这一社会性质的根本变革,始于春秋时期,到秦始皇统一中国,才告结束。本书是按流派来写的,包括先秦儒家和道家以及先秦墨家和法家著作的评述。 目录前言 第一节 孔丘 一 道德观 二 论道德规范和道德情操 三 关于道德的基本准则和道德行为的评价 四 论道德修养的过程和方法 第二节 孟轲 一 仁义为道德生活的最高原则 二 论人道的本质 三 道德出于良知、良能 四 性善论 五 关于道德行为评价的准则 六 反省内求的修养方法 第三节 荀况 一 礼为行为的最高准则 二 论礼的起源和意义 三 性恶论 四 修养方法 第四节 秦汉之际的儒家 一 《礼记》 二 《大学》 三 《中庸》 第二章 墨家 第一节 墨翟 一 兼爱和义为人类最高道德理念 二 论节俭为人类美德 三 功利主义道德原则 四 关于道德品质的形成和道德观念的来源 第二节 宋钘 第三节 后期墨家 一 利他主义和泛爱主义 二 论功利主义道德原则 第三章 道家 第一节 老子 一 道德观 二 论品德 三 修养方法 第二节 庄周 一 评人类道德生活 二 评善恶评价的标准 三 理想人格 四 修养方法 第四章 法家 第一节 商鞅 一 论道德和法律 二 论社会规范的起源 第二节 《管子》 一 道德观 二 论行为善恶的准则 第三节 韩非 一 人性自私说 二 论务法不务德 三 关于道德行为的基本准则 四 关于道德规范的性质和作用 五 修养方法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