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西里伯斯岛 |
释义 | 西里伯斯岛即为苏拉威西岛,是苏拉威西岛的旧称。是印度尼西亚东部的一个大岛屿。岛形奇特,由四个半岛向北、东北、东南和南方伸出。多高山深谷,少平原,是印尼山地面积比重最大的岛屿。 概况面积17.9万平方公里,地当巽他与太平洋岛弧的汇合带,构造运动活跃,多火山与地震。岛形奇特,由四个半岛向北、东北、东南和南方伸出。多高山深谷,少平原,是印尼山地面积比重最大的岛屿。中部有海拔2000米的高原,北部有10多座火山,山峰高达3000米以上,西南半岛中部的兰特孔博拉山海拔3455米,为全岛最高峰。河网稠密,流程短促,多峡谷、瀑布和地堑湖,富水力资源,利灌溉,无航运意义。海岸陡峭曲折,岸线总长5478公里,海湾深邃,沿海满布珊瑚礁,海滨平原狭窄。矿藏种类多,有铁、金、煤、石油、硫磺、金刚石等,以镍矿最丰富。位于赤道雨林气候区,年降水量2500毫米以上,大部分地区雨水 苏拉威西岛 均匀;受地形作用,山地气候凉爽宜人,波尼湾头沿岸,受焚风影响,年降水量550毫米,是印尼最干燥的地方。森林覆盖率53%。地处亚、澳两大陆的过渡带,生物区系含有来自两大陆的成分,如鹿、小野牛、鹦鹉和鳄鱼等。沿海居民从事农耕、捕捞或海上贸易,内地居民从事游耕、渔猎、伐木和采集。农产有稻米、木薯、芋类、籼谷、咖啡、香料、烟叶、椰子,在全国有重要地位;牧养牛马,捕捞珍珠、龟蛋、海参、海藻。林产有铁木、乌木、藤条和树脂。工业有纺织、锯木、造船及金银工艺。纵贯全岛的公路网总长2500公里。主要城市和港口有比通、万鸦老、乌戎潘当等。 居民居民主要由7个民族组成,即托亚拉(Toala)、托拉查(Toradja)、布吉(Buginese)、望加锡(Makasarese)、米纳哈萨(Minahasan)、莫里(Mori)和戈龙塔洛(Gorontalese)人。托亚拉人散布于岛上各地,是隐居丛林中的游牧居民,有自己的语言。托拉查人在岛中部、东南部和东部,属于澳斯特罗尼西亚族(马来-玻里尼西亚族),有自己的语言,基本上务农,大部分信基督教,但仍保留许多有灵论的习俗。布吉人和望加锡人是穆斯林,体格强壮,精力充沛,肤色白皙,酷爱赌博、欢宴和斗鸡,居住在南部,很勤奋,善于制作编织物品、纺织品、金银细工和造船等。米纳哈萨人与其他民族不同,他们肤色白皙、高鼻梁、突嘴唇、双眼间距较大,黑发短而硬,身材高大健壮,住在万鸦老(Manado)周围,是岛民中最西化的民族,生活方式也属欧洲式,每座村落都有基督教堂和学校。莫里人是高地民族,住在东部许多地方。戈龙塔洛人住在东北半岛西部和中南部,身材矮小,头发平直,肤色较白,是穆斯林。 经济该岛及邻近岛屿分为4省。岛上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在南半岛和东北半岛顶端部分。南方种水稻、玉米、木薯、芋、豆;沿海种烟草,制取海盐;坦佩(Tempe)与锡登伦(Sidenreng)两湖周围的冲积平原种植谷类;巴里巴里(Parepare)以东的萨维洛(Sawito)河上有水电站。东北出产椰乾、林产品和一些硫磺,还有相当规模的渔业。 东半岛大部分未开发,人口稀疏,主要是自给性农业。西南半岛和岛的中部是国家移民计画的中心,根据这个计画,中央政府试图从爪哇和巴里岛大量移民来此定居,以减轻那些岛屿的人口压力。这些地方的经济因此日益发达,经济部门也逐步多样化。西南半岛的主要城镇之间有公路相接,而在其他地方,公路(万鸦老-克马〔Kema〕、肯达里-科拉卡〔Kendari-Kolaka〕及多拉亚〔Toraja〕高原公路除外)则仅限于沿海地区。主要机场在望加锡、万鸦老、歌仑打洛(Gorontalo)、肯达里、波索和帕卢。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