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勿愿寿 |
释义 | 作品概况作品名称:勿愿寿 创作年代:宋代 作者:吕南公 作品体裁:杂言诗 作品原文勿愿寿,寿不利贫只利富。 君不见生平龌龊南邻翁,绮纨合杂歌鼓雄, 子孙奢华百事便,死后祭葬如王公; 西家老人晓稼穑,白发空多缺衣食, 儿孱妻病盆甑干,静卧藜床冷无席。 作品赏析这首诗以贫富悬殊的对比,表露了愤愤不平的情绪,为穷人发出了不愿长活受罪的心声。 诗一开篇,直言“勿愿寿”,这就超出了常理。诗人之所以对长寿有如此怪异的看法,原来是因为“寿不利贫只利富”,一下子点中要害,石破天惊,揭示了诗的主旨。 为了证明“寿不利贫只利富”,诗人引导读者来看富者与贫者迥然不同的生活情况。诗中出现了两个人物形象,一是“南邻翁”,一是“西家老人”。双方的家室,这边是荣华不尽,那边是赤贫如洗,一经相比,判若霄壤。诗人将此只作客观叙述,把两种截然相反的情形呈露出来,让人们从对比中作出结论。“南邻翁”,其人“生平龌龊”,为富不仁,而就“龌龊”两字来看,他可能是靠投机经商致富的。“南邻翁”身着纨绮,娱情于笙歌,陶醉于鼓乐,一派豪华气象。而他的儿孙亦锦衣玉食,任意挥霍。他的死后哀荣如同王公一样。把“南邻翁”的“富”写足写满,才更能突出“西家老人”的贫寒,也更能鲜明地表达主题思想。“西家老人”是“晓稼穑”的农夫,凭着自己一双手,本可以养家活口,却“白发空多缺衣食”,贫困不堪。“白发空多”,不只是写其年老,更是写其虽劳碌一世,依然衣食无著。这位老人的儿子孱弱,妻子患病,不仅没有条件调养,就是把肚子填饱也不可能。“盆甄干”三个字,概括了粒米全无的辛酸。“甄”,指古代做饭的一种瓦器。这种食不果腹的日子过得非常艰难,饥饿已忍受不了,再加上寒冷,生活更加痛苦。在饥寒交迫中如此打发岁月,于是就产生了“勿愿寿”的绝念。“静卧藜床冷无席”,静卧在草藜床上,连席子都没有,这就加重了“冷”感,身躯都冻僵了,活着也没有什么生趣了。诗中把“勿愿寿”的立意发挥得淋漓尽致。 全诗语言明快爽切,说理即寓于叙事之中,且又感情诚挚,因此,虽然没有一唱三叹,但仍能感人。 作者简介吕南公,北宋诗人,字次儒,自号灌园先生,建昌南城(今属江西)人。熙宁年间(1068—1077)贡生。试礼部不遇,退而著书。与曾巩友善。有《灌园集》。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