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翁德祥 |
释义 | 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人物简介翁德祥(1936~)江苏南京人,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版画家协会会员,南京市少儿书画会理事、南京市美术教育研究会会员。擅长水印木刻、国画花鸟、水粉实用工艺等。作品《珠光闪闪》、《单港战斗》、《碱地之花分外红》、《冬繁》、《日以继夜》、《牡丹》、《支农忙》等参加国内外、省市展出。并在全国性的版画艺术、大众美术报及江苏画刊等专业报刊上发表,深受好评。辞条辑入《中国现代美术家人名大辞典》、《中国当代美术家名人录》、《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等。 履历翁德祥,1936年出生在南京,在他一岁时,日军侵略的炮火烧到了南京,幼小的他尚依偎在母亲的怀里,就加入了逃亡的队伍,他们一家五口在父亲的带领下,从下关坐船逃往安徽,到达安徽后,又步行经江西、湖南、广西,前往贵阳,一路上不断遭遇日军飞机的狂轰滥炸,抵达贵阳时全家五口人只剩下了三口,两位姐姐在途中遇难。而他的外婆、小姨也因没来得及逃离南京全部死在了日军的刺刀之下。说起这段伤痛的历史,翁老的眼中闪动着泪花。 在贵阳的日子里,一家人靠父亲当伙计维持生计。在他五岁的时候,弟弟出生了,可就在弟弟刚出生后不久,父亲却被国民党军队抓壮丁抓走,从此杳无音信。全家人的生活一下子失去了着落,母亲几乎卖光了家里所有值钱的东西,最后迫于无奈,只能将弟弟送给一姓徐的人家做养子,自己则做了奶妈。可不到一年,这个姓徐的人家便想完全割掉翁母与弟弟的关系,在一个夜晚带着他的弟弟悄然搬走了,从此弟弟便没了下落,他们母子俩的生活也再度陷入了困境。为生活所迫,母亲改嫁了。 翁老和母亲在极其贫困中度过了一年,在他七岁的时候,传来了南京形势转好,日本人已撤出南京的消息,这条消息对处于极度贫困中的翁老母子来说无疑是黑暗中的一道曙光,母亲带着他开始回故乡。可实际上当时南京的形势并未好转,日本军队正处于全面进攻阶段,果然一路上并不是想像中的那么太平,尤其是经过广西时,他们不断遭遇日军飞机的攻击,日军飞机经常对人群做俯冲式低空扫射,一阵疯狂扫射过后,地上到处是尸体。年幼的翁老趴在坟堆后面幸运地躲过了飞机一次又一次的扫射,活了下来。迫不得已,他们再次逃亡回贵阳。 直到抗战胜利后,翁老和母亲才回到南京,那时翁老已经十岁了,他跟着爷爷生活,母亲则随继父去了武汉。翁老在南京生活的日子里,开始不断地寻找弟弟。弟弟送给的那个姓徐的人在南京有一个大老婆,抗战胜利后,他也回到了南京,翁老的弟弟被留在他贵阳的小老婆处,可是翁老找到这个姓徐的人位于夫子庙地区的家时,这里已是一片平地,找弟弟的唯一线索断了。 1958年,翁老考进了江苏教育学院,后从事文艺工作,不久支持苏北建设到盐城阜宁。而此时他对亲人的思念也与日俱增。有一次翁老为一群来自全国的文艺工作者讲课,一位从贵阳来的人,坐在台下一直呆呆地看着他,课外又找到他,说他剧团中有个叫徐栖鹏的人和他长得特别像,一谈起来,正是翁老的弟弟。翁老激动不已,立即开始按照地址不停地给弟弟写信,可由于剧团不断改组,虽然他一连写了几十封信,却没得到任何回复。然而翁老却没因此而放弃寻找弟弟。 在盐城,翁老一待就是27年,回到南京后,他一边在家钻研国画,一边寻找弟弟。今年是抗战胜利六十周年,翁老也已年近古稀,然人到老年,对亲人的思念总会变得格外强烈,弟弟的下落始终是翁老无法忘却的一桩心事,能在有生之年见到自己的弟弟实现亲人团聚成了他最大的心愿。今年翁老寻找弟弟的心情变得更加迫切了,只要有一个线索,他都会仔细查个清楚。为了寻找弟弟,他一遍遍地给跟弟弟有关的单位打电话,每个月光电话费他就要花掉好几百元。 转机终于来了,春节后不久,他再次将电话一下子打到了弟弟以前单位的传达室,一位老人接了电话,这位老人回答说他认识翁老要找的弟弟,翁老顿时喜极而泣。 终于可以和失散多年的弟弟相见了,不久前翁老怀着激动的心情,坐了两天一夜的火车,走的还是当年逃亡的路线,但是却是完全不一样的心情,这让翁老百感交集。到达贵阳时,天还没有亮,可是在火车站台上,失散了65年的兄弟竟然在人群中同时叫起“老哥”、“老弟”来,跨过65年时空,他们兄弟紧紧抱在一起。 原来,弟弟的养父回到南京后,弟弟和养母的生活就失去了依靠。后来,年幼的弟弟无意中被人带到剧团中玩,悟性极强的弟弟就此走上了文艺工作道路,并开始肩负起生活的重担,。如今弟弟徐栖鹏生活状况很好,在贵阳的一家老年大学当教师。 在这抗战胜利六十周年纪念日快要到来之际,翁老希望通过对自己一家人故事的讲述,让现实中的人们更加关心自己的亲人,珍惜现今和平美好的生活。因为只有他那一辈的人才知道,在战争的苦难中亲情是多么可贵,和平的生活是多么美好。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