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刺芒野古草
释义

基本资料

【学名】Arundinella setosa Trin.

【分类】禾本科Gramineae,野古草属Arundinella。

【别名】三芒野古草

【分布】分布于我国华南,华东、西南等省区,在国外亚洲热带区域和巴布亚新几内亚也有分布。

用途

刺芒野古草是我国亚热带草坡主要牧草之一。但是其叶量少,草质粗糙,据在江西泰和县测定茎叶比为5:2。适口性亦随季节变化很大。营养期适口性中等,抽穗后植株老化,适口性迅速下降而不被家畜所采食。其化学成分见表12。刺芒野古草饲用价值较低,耐牧性差,利用不当容易造成草场退化。生长刺芒野古草的草地,今后可改造为半人工草场。

形态

性喜温热,耐热耐瘠薄,多生于干燥的红壤山坡和丘陵地。其须根可深入土层40厘米以下,而要分布于。10厘米的淋溶层中。据对江西泰和县草山草坡的考察,气温达30—35℃以上的伏秋高温干旱季节,在地表温度可高达50℃以上的沙砾质坡地上,刺芒野古草是少数可生存下来的草本植物之一,并成为群落中的优势种。这时其叶片内卷,叶尖变红,以半休眠护态渡过于热时期,而后又可返青生长。其生育期长于250天左右,3月中旬返青,7—9月份开花结实,11月底进入枯黄期。刺芒野古草是早中生草本植物。它在湿润亚热带地区的出现,往往同植被受人为干扰破坏,表土层受到一定程度的侵蚀,生境发生旱化相联系。在亚热带低温地区和海拔500或1000米以上山地或北亚热带,则被同屑的野古草(Arundinella hirta)所代替。在中,南亚热带草坡,刺芒野古草是主要的建群种之一,其生态幅度宽,分布广,常出现在不同坡位的不同群落之中,并可在疏林下成为优势植物。在强度刈割条件下,其再生能力很差,放牧利用不当,则容易引起群落退化演替和土壤流失。根茎可于距主茎不远处穿出地表形成地上植株。根茎每节的腋芽都可能萌发成新株,植株在生长良好条件下,在地下部分距地表3—5厘米的部位和近地表的各节都能形成分蘖节。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2 17: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