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气管、支气管囊肿 |
释义 | 概述气管、支气管囊肿为先天性发育异常性疾病。在胚胎气管、支气管发育过程中,若有一部分细胞脱离了喉气管沟,则可形成气管、支气管囊肿。根据胚胎发育的过程,支气管树芽在胚胎早期发育异常形成的囊肿沿支气管树分布,常位于中纵隔或在后纵隔内,一般不与支气管相通。 肿瘤呈圆形或卵圆形,大小不等,单房或多房,表面光滑,囊壁完整。根据囊肿部位可将纵隔气管、支气管囊肿分为:气管旁型、隆突下型、食管型和肺门型4型。囊内含清亮液体,内壁被覆柱状上皮或扁平上皮,囊壁可由软骨、黏膜腺体、平滑肌以及有特征性呼吸道纤毛上皮内衬的纤维组织组成。 诊断要点临床表现气管、支气管囊肿是纵隔内最常见的囊肿,占原发纵隔囊肿的34%。任何年龄均可发病。2/3的病人无症状,婴儿气管、支气管囊肿由于气管和支气管的压迫,可出现严重的呼吸窘迫,支气管压迫可引起支气管狭窄、反复发作性肺炎。在儿童可反复出现肺部感染。在较大的儿童或成人中,可出现胸痛、呼吸困难、咳嗽、喘鸣或吞咽困难。囊内出血、感染并与支气管相通时可出现咯血、咳脓痰等症状。 诊断标准胸片表现为中纵隔圆形、卵圆形或分叶状肿块影,边缘光滑,密度均匀,肿块边缘有时可见钙化,有时可见压迫气管、食管的征象。CT扫描见囊肿位于气管旁、隆突下,囊肿内密度均匀,边缘锐利。CT还能显示隆突下间隙,而此间隙用常规胸片不能显示。当囊肿位于隆突下显示为均匀密度的包块时,吞钡可显示食管受压,很难与肺门结构区别。 治疗概述主要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可选择开胸切除囊肿,胸膜外切除囊肿或胸腔镜下摘除囊肿。手术切除不仅可明确诊断,减轻症状,而且可防止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由于反复感染或其他原因,不能完整切除时,可将囊肿开放,内囊壁尽量切除,残留者可用碘酒或石炭酸措灭,亦可达到良好的效果。另外,曾有在囊肿内查到支气管腺癌的报道,也是手术切除的重要原因。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