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文昌白鹭湖文明生态片区 |
释义 | 片区简介文昌白鹭湖文明生态片区村村相连,绿荫成片,古树参天,犹如一个森林公园,在白鹭湖文明生态片区可以见识鸟的繁衍生息的全过程,雏鸟在地上随处可见,白鹭鸟翩翩起舞,树梢上白鸟欢歌,犹如鸟的王国。现在当地已经建立起一些水果种植基地、农产品加工基地、养殖基地,农业有产业支撑,加上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如果白鹭湖文明生态片区在生态文化、生态产业、生态旅游等方面做文章,走健康的可持续的生态经济道路,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典范工程指日可待! 蛟塘村位于东路镇的西南面,村风淳朴,树木环抱,生态环境一流。全村共有7个经济社,120户432人,耕地面积约1800亩,其中水田面积800亩,坡地面积1000亩,2006年全村人均收入3400元。2006年年初,文昌市把东路镇以白鹭湖为中心的西部片区作为文明生态村创建点进行连片创建,受此鼓舞,蛟塘村的干部群众热情高涨,他们在省、市领导的关心支持和驻村工作队员的帮助下,紧抓机遇,全民动员,踊跃捐款,积极参与,全面掀起文明生态村的创建热潮,使蛟塘村的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片区之最一是保护古树最多。据统计,蛟塘村是西部片区38个自然村中古树最多的村,全村共有树龄100年以上的古树达30多棵,树龄最长的达300多年,在创建过程中该村制定了古树保护村规民约。 二是修筑的挡土墙最长。蛟塘村干部群众自己动手,自己找建筑材料,投入资金30万元,共修筑环村挡土墙长达1.5公里,是西部片区38个村庄当中修筑挡土墙最长的村庄。 三是硬化入户小道最长。该村共硬化入户小道14条长1.1公里,是西部片区38个自然村中硬化入户小道最长的村庄。 四是建设的沼气池最多。蛟塘村群众在市农技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自筹资金,共建成蓄气容量达8立方米的沼气池17个,受益群众432人,是西部片区38个创建村庄当中建设沼气池最多的。 五是新建文体设施配套最齐全。在省市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蛟塘村共建成面积120平方米的文化室一间,排球场、篮球场、宣传栏各1个,在建有文体设施的村庄当中是配套最为齐全的。 六是种植的热带经济作物面积最多。蛟塘村群众共种有荔枝、香蕉、槟榔、橡胶、胡椒、杨桃等热带经济作物面积1200亩,是西部片区38个创建村庄当中种植热带经济作物面积最多的,热带经济作物收入成为该村群众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 七是硬化的灌溉渠道最长。自创建以来,文昌市水务局捆绑农综资金21万元帮助蛟塘村硬化长达1.6公里的灌溉渠道,是西部片区38个创建村庄当中最长的,大大改善了蛟塘村群众的生产条件。八是投入的创建资金最多。该村共投入各类创建资金约80万元用于村中各项建设,是西部片区38个创建村庄中投入创建资金最多的。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