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婉蓉 |
释义 | 简介中国末代皇后---婉蓉,郭布罗·婉容,字慕鸿,号植莲,1906年11月13日(清光绪三十二年九月二十七日)出生,病逝于一九四六年六月二十日(吉林省延吉)。达斡尔族,正白旗,郭博乐氏。 婉蓉 - 生平婉容,达斡尔族,全名为郭布罗-婉容,属布特哈正黄旗,祖籍讷河市龙河镇莽鼐屯(现保安村)。婉容是清乾隆、嘉庆、道光三朝任都统的阿那保之后。她曾祖父长顺,在光绪年间任乌鲁木齐都统、吉林将军;祖父西林布官至侍卫;父亲荣源(亦称任源)一品荫生,京师大学堂毕业,在宣统年间任蒙古副都统、宫廷内务大臣的要职。她母亲爱新觉罗-恒馨,是皇族毓朗贝勒的次女、溥仪的姑姑。婉蓉的曾祖父长顺,著名的《吉林通志》就是他与讷钦主持纂修。 婉容于清光绪31年(1905年)出生于北京内务府大臣荣源府内。册封皇后时年方17岁。这位出身高贵的大家闺秀,中上等身材,是旗中闻名遐迩的美人。她五官端正,杏眼玉肌,眉清目秀,黑发如云,婷婷玉立,姿色迷人。据当时能够接近皇后的人说,婉容不但相貌姣好,而且仪态不凡,举止端庄,谈吐文雅,琴棋书画样样都通,实在是百里挑一的有教养的才女。 1921年,溥仪16岁,开始由溥仪的叔伯们为其安排选妃。婉容父亲荣源为了当国丈,托门找人,四处奔忙。经几番淘汰,剩下四家,又经仔细挑选,最后只有荣源的女儿婉容和端恭的女儿文绣入选。文绣是由载洵夫妇推荐,得到敬懿太妃支持;婉容是由载涛推荐,得到康太妃支持;双方互不相让,一直拖到第二年春天,最后到皇宫请溥仪圣裁,指定婉容为皇后、文绣为妃。 1922年12月1日,已满17岁的婉容与溥仪举行清室最后一次轰动中外的帝婚,成为清朝史上的末代皇后。文绣退而居其次,成为皇妃。现在看来,婉容的幸运当选却正是她不幸命运的开始。 婉容婚后在故宫生活近二年。住在紫禁城的那段日子里,由于母仪天下的荣耀和新婚燕尔的欢愉,婉容过得还算惬意,她教溥仪吃西餐,常陪溥仪接待外宾,为救济贫苦灾民捐过银两。她的柔情与活泼也给溥仪带来了很多快乐,而她的饱学多识,更是使溥仪视之为知己。虽与文绣有过不少的勾心斗角,但在溥仪的袒护下,还是占有上风。由于宫廷礼法繁多,出入游逛很不自由,夫妻不能同吃同住,生活单调空虚,她虽有高贵的身份,却没有温暖而充实的夫妻生活,每天照例按时到皇上这儿请安。 1924年底,溥仪被逐出宫,婉容也随之结束了紫禁城的生活。1925年2月,婉容、文绣随溥仪来到天津,在日本租界的张园中混了七年,这段平民生活还算一般。随着时间的推移,溥仪性格上的弱点逐渐暴露出来,而他生理上的缺陷最终更是导致了文绣提出离婚。可溥仪却把这场给他带来奇耻大辱的“刀妃革命”的所有过失都推到了婉容身上。 “九一八”事变后,溥仪在日本帝国主义的诱骗下,被偷运到长春,当上伪满洲国儿皇帝。两个月后,婉容也乔装打扮,从天津偷运到大连,她这段经历惨不可言。找到溥仪后,婉容发现自己又钻进了新的鸟笼里,几次想逃脱没能走成,只好留在“满洲”度过了漫长而黑暗的14年,头两年的傀儡皇后,还算是好时代。1934年3月1日,溥仪在国人的骂声中第三次登基称帝,其时溥仪还送给婉容两件礼品,且有几次露面活动。 此期间,溥仪对婉容置若罔闻,不闻不问,同时婉容的行动也受到了日本人的严密监视和限制,这一切使婉容的身体和精神处于崩溃的边缘。如果说溥仪的出关是他政治堕落的开始,而婉容的离开天津则是自我毁灭的起步。婉容越来越放纵自己,她狂躁易怒,嗜毒成瘾,甚至与溥仪的侍卫私通;总之,婉容竭尽所能地做出所有可以激怒溥仪的事情。1935年9月,婉容已有病尚不严重;就在这年,溥仪得知她与别人有幽会私通,已无法容忍。婉容的私生女儿生下不足半个钟头,便被宫中秘密处理了。她也开始了长达10年的冷宫生活,这段日子,她的精神崩溃了,身体也被摧残了,她的两条腿已不会走路,眼睛近于失明,从一个娇美恬静的美人变成了一个形如槁木的疯子。 1945年8月9日,在日军的胁迫下,溥仪、婉容乘专列溃逃到通化临江县大栗子沟躲避。8月15日,溥仪颁布退位诏书。8月17日带着贵重珠宝和随从逃跑,把婉容等人扔在“满鲜边境”上。 1946年春节前后,人民解放军撤离临江,在将婉容等人转移去通化的途中,年仅41岁的婉容客死在敦化图门。死时,由于处于战争年代,未按清朝祖制埋进东、西陵寝,也未得到应有的葬身之地,这位名噪一时的末代皇后,自此销声匿迹。孤苦伶仃的婉容终于香魂一缕随风散,化作一抔黄土,结束了她曾令人羡、令人怨、令人怜、令人叹的一生。 婉蓉 - 故里讷河市龙河镇保安村(原莽鼐屯)位于黑龙江省西部讷谟尔河北岸,距讷河市东60公里。据《讷河县志》记载,这是郭布罗氏南迁后,繁衍生息的主要地方。 清顺治11年(1654年),沙俄东犯,侵入我国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村等少数民族住区,所到之处抢劫一空,迫使这些渔猎民族渡江南迁;在这些迁徙的人流中,婉蓉的祖先乌默迪率其家族,选择了讷谟尔河北岸这片土地,他们按莫昆(家族)为单位,按照水域草原依次建立村屯。婉蓉祖先这支便定居在莽鼐屯(今保安村育林屯),乌默迪首领也被清朝册封为世袭章京(佐领)。 莽鼐屯周围是土地肥沃的平原地区,聚集南滨大河,北面是小兴安岭南麓的帽儿山、莲花山、四平山、笔架山和五指山等八座山峦;河套水草丰腴,山上林木丛生。优越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成为婉蓉的祖先们在这里张弓射猎、挥鞭放牧和耕耘放牧垦殖的好地方。达斡尔人勤劳勇敢,他们在这里从事着农业、牧业和狩猎业。农业耕作粗放,广种薄收,春季撒籽以后,很少铲趟管理,任其自然生长,等到秋天庄稼成熟后收割回家;作物主要种植燕麦(即铃当麦)、大麦、荞麦、稷子、黑豆、豌豆和苏子。牧业是重要经济来源,这里獐狍野鹿漫山遍野,貂狐獭犴等珍贵动物经常出没,为达斡尔族人民开展狩猎生产提供了可靠的资源和广阔的猎场。 定居后的郭布罗氏人民,经过辛勤劳动,在和平环境中,得到休养生息,很快地发展起来。达斡尔人精于骑射,在战场上英勇作战,所向披靡,始终被清庭视为劲旅,每遇战事必派遣,作为达斡尔族中的大代族的郭布罗氏更是劲旅中的主要力量。 婉蓉 - 家族从南迁讷谟尔河流域定居到清朝灭亡,婉蓉的祖先中前后共67次转战22个省的战事活动。代代有名人,文治武功,具称于世。婉蓉祖先曾担任和被晋赠为将军、都统者达24人,晋封为一品夫人者12人。婉蓉的曾祖父长顺,曾任乌鲁木齐都统、吉林将军,著名的《吉林通志》就是他与讷钦主持纂修。祖父西林布官至侍卫。父亲荣源一品荫生,京师大学堂毕业,清末历任候补道台、北洋考察商务官郎中、世袭一等轻车都尉、兵部行走、光绪皇帝陵工监修。宣统皇帝逊位后,为御前侍卫、内务府大臣,授辅国公级,成为四大臣之一;伪满时任满航空社社长、宫内府顾问官、石油株式会理事等职,干了许多媚日卖国之事。1945年与溥仪被苏军俘去西西伯利亚,引渡回国后,1953年病死哈尔滨。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