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吐谷浑王陵 |
释义 | 简介吐谷浑王国自叶延在沙洲开国,长期居住于高原之上,难改游牧习性,攻战又极频繁,都城难以固定。而且,吐谷浑史料多不详,遗存也不多,前期主要以沙州、莫河川、白兰山、浇河为统治中心,后期才在伏罗川和伏俟城修建固定都城。663年吐谷浑被吐蕃王朝所灭,以后其地长期被吐蕃所占据,故吐谷浑王陵已被湮没。吐谷浑灭亡后,吐谷浑王若曷钵率残部逃奔凉州。吐谷浑国虽亡而王室尚存,唐封之以王位。672年,吐谷浑又从凉州迁居灵州。近年,在今武威南山青嘴喇嘛湾发现一处吐谷浑墓葬群,出土大量文物和九方墓志铭,最有价值的是西平公主(唐弘化公主)、青海王乌地拔勤豆可汗、河东阴山郡安乐王、五原公燕王妻武氏(武则天侄孙女)等的墓志铭。 考古1982年,青海省考古所在吐谷浑的都城之一,都兰县察汗乌苏镇东南约10公里的热水乡,在方圆2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发现了2000多座至少有1500年历史的古墓,因其地在原吐谷浑王朝和吐蕃王朝所在地,被国家命名为都兰吐蕃墓葬群,定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青海省有关部门自1982年开始对这里进行大规模的考古发掘。其中“血渭一号大墓’坐北向南,高33米,东西长55米,南北宽37米,从正面看像一个“金”字,因此有“东方金字塔”之称。封土从上而下。每隔一米,便有一层排列整齐、粗细一样的柏木横穿冢丘,共有9层之多,当地群众称它为“九层妖楼”。封土下面有3层用泥石混合夯成的石砌围墙。据计算,修建这样的大墓,至少需要一万人修建一年以上。目前,考古人员仅发掘了墓葬的一、二层,出土了大量陪葬物品和陪葬的马、牛、羊等动物遗骸700余具。在众多的随葬品中,有古代的皮靴、古藏文木片、古蒙古族文木牍、彩绘木片及金饰、木碟、木鸟兽、粮食和大量丝绸。考古人员还在墓葬前发现了5条葬马沟和13个环形牛、狗等动物陪葬坑,出土了87匹马的完整骨架及大量其他动物骨骸。此外,大墓周围还分布着数十座小型墓葬。据青海省文物所推测这座大墓可能是吐谷浑国王墓。近些年,随着吐蕃墓葬群的影响不断扩大,这里遭到了盗墓赋的疯狂盗掘。一段时间内,盗墓者甚至动用推土机等大型机械推开封土,疯狂盗取珍贵文物。经过青海省多次专项行动打击后,盗墓分子虽有所收敛,但受经济利益的驱使,盗墓活动始终没有停止过。据统计,都兰县境内的2000多座墓葬已有一半遭到盗掘。日前,吐谷浑王陵的考古发掘工作正在进行当中。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