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管亥 |
释义 | 管亥是东汉末年黄巾大起义中的将领,管亥的出现引出了英雄人物太史慈,也让刘关张与孔融拉上关系,并再次立下破黄巾功勋。 人物传记史料管亥无传,其名仅在《三国志·吴书·太史慈传》中出现过: 时融以黄巾寇暴,出屯都昌,为贼管亥所围。慈从辽东还,母谓慈曰:“汝与孔北海未尝相见,至汝行后,赡恤殷勤,过於故旧,今为贼所围,汝宜赴之。”慈留三日,单步径至都昌。时围尚未密,夜伺间隙,得入见融,因求兵出斫贼。融不听,欲待外救。未有至者,而围日逼。融欲告急平原相刘备,城中人无由得出,慈自请求行。……比贼觉知,慈行已过,又射杀数人,皆应弦而倒,故无敢追者。遂到平原,说备曰:“慈,东莱之鄙人也,与孔北海亲非骨肉,比非乡党,特以名志相好,有分灾共患之义。今管亥暴乱,北海被围,孤穷无援,危在旦夕。以君有仁义之名,能救人之急,故北海区区,延颈恃仰,使慈冒白刃,突重围,从万死之中自讬於君,惟君所以存之。”备敛容答曰:“孔北海知世间有刘备邪!”即遣精兵三千人随慈。贼闻兵至,解围散走。 ——《三国志》 黄巾复来侵暴,融乃出屯都昌,为贼管亥所围。融逼急,乃遣东莱太史慈求救于平原相刘备。备惊曰:“孔北海乃复知天下有刘备邪?”即遣兵三千救之,贼乃散走。 ——《后汉书》 小说管亥在《三国演义》第十一回登场,详细描述如下: 正商议间(孔融与糜竺商议援救陶谦),忽报黄巾贼党管亥,部领群寇数万,杀奔前来。孔融大惊,急点本部人马,出城与贼迎战。管亥出马曰:“吾知北海粮广,可借一万石,即便退兵。不然,打破城池,老幼不留!”孔融叱曰:“吾乃大汉之臣,守大汉之地,岂有粮米与贼耶!”管亥大怒,拍马舞刀,直取孔融。融将宗宝,挺枪出马,战不数合,被管亥一刀砍宗宝于马下。孔融兵大乱,奔入城中。管亥分兵四面围城,孔融心中郁闷。糜竺怀愁,更不可言。 (然后引出太史慈出场,为孔融传书给刘备而杀出重围。)管亥知有人出城,料必是请救兵的,便自自变量百骑赶来,八面围定。慈倚住枪,拈弓搭箭,八面射之,无不应弦落马。贼众不敢来追。 (太史慈见了刘备,说:“……今管亥暴乱,北海被围,孤穷无告,危在旦夕。闻君仁义素着,能救人危急,故特令某冒锋突围,前来求救。”于是刘关张三兄弟引兵来解北海之围。) 管亥望见救军来到,亲自引兵迎敌。因见玄德兵少,不以为意。玄德与关、张、太史慈,立马阵前。管亥忿怒直出,太史慈却待向前,云长早出,直取管亥。两马相交,众军大喊。量管亥怎敌得云长?数十合之间,青龙刀起,劈管亥于马下。太史慈、张飞两骑齐出,双枪并举,杀入贼阵。玄德驱兵掩杀。城上孔融望见太史慈与关、张赶杀贼众,如虎入羊群,纵横莫当,便驱兵出城。两下夹攻,大败群贼,降者无数。余党溃散。 人物评价管亥,是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的黄巾军青州郡渠帅,出身不详,有二种说法说他怎么加入黄巾军 第一 管亥父亲生病被张角以符水饮之,得病或日浅而愈者,则云此人信道;其或不愈,则为不信道”。加入太平道成员及其狂信徒了。 第二也有可能是受到东汉朝廷压迫,加入黄巾军,浩浩荡荡地开始了反地主阶级的农民起义运动。 当然这种说法没有史实依据,作不得数,于是翻遍三国志、资治通鉴、后汉书,对管亥没有立传,甚至提及的数字寥寥可数,还依附在别人的传里,《三国志·吴书·太史慈传》:“时融以黄巾寇暴,出屯都昌,为贼管亥所围”、“今管亥暴乱,北海被围,孤穷无援,危在旦夕。以君有仁义之名,能救人之急。故北海区区,延颈恃仰,使慈冒白刃,突重围,从万死之中自托于君,惟君所以存之。” 易中天老师的品三国里,对管亥也是只字未提,那《三国演义》又是怎么说的呢?大名士孔融任北海太守时,有一天遭黄巾贼围攻,将领就是管亥。孔融点齐了本部人马,出城要与黄巾贼对战,闻得管亥说:我知道北海这个地方物产丰富,你要是给我一万石粮食,我立刻下令退兵,不然的话,就打进城去,老弱幼小,一个不留。孔融听了很生气,大声斥道:我是大汉的臣民,守着大汉的土地,岂能把粮食给你们这些贼寇!管亥大怒,提刀拍马,直奔孔融而来,孔融一武将宗宝迎上前去,打不了几个回合,就被管亥从马上打了下来,当场毙命。孔融的军队大乱,纷纷逃回城去,闭门不战。于是管亥分兵四方把北海城围了个水泄不通。 话说那太史慈,为了感谢孔融的恩情,就到了北海城来救他,太史慈本来是要开成杀敌的,被孔融制止,并修书一封,让他带去给刘备,借兵解困,刘备一听还有人知道他,很惊喜,就高高兴兴的亲自率兵马前来营救孔融。来到阵前,管亥一看对方援军将寡兵少,就没在意,提着刀,策着马,就往前冲,被关羽拦下,战不了几个回合,就被关羽一刀挂掉。 管亥死了,生前就没光荣过,死后还让后人痛快了一把,这一辈子把黄巾贼的“贼”字,背负到底了。本来嘛,统治阶级蛊惑老百姓,凡是反动的,总是不对的,都是该杀的,所以身为黄巾贼的首领,管亥是死有余辜的。再者,看他为数不多的两句话“你给我一万石粮食,我就不打你”,言外之意,你要是不给,就不要怪我拳头硬了,这就是赤裸裸的恃强凌弱的强盗所为。“你要真是不给,我就率众打进城去,抢光你们的东西,杀光你们的百姓,老弱妇孺一概不放过”,看啊,这与日本鬼子进村的行径有什么区别? 所以管亥死了,死在了武圣关羽的刀下,着实让关羽又风光了一把。一个恶贼的死,总是能让老百姓大快人心的。而管亥扮演的反面角色,也让世人唾弃了几千年。 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纵观历史,农民之所以起义,乃是因为遭到压迫,为了活命,不得不奋起反抗。试想一下,农民兄弟们要是吃得饱穿得暖,逢年过节的还能置办点首饰家具什么的,谁还想着要起义?“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管亥作为农民起义军的一员,与当朝作对,是没有错的,甚至还应该套着正义军的光环。再来看看正史里面是怎么记录北海城的这次战役,还是管亥率众围困孔融,但那些“给了就撤,不给就杀”的话是不曾说过的,接下来还是太史慈来救,还是太史慈领命去找刘备借救兵,不过太史慈要冲出铁桶阵去搬救兵也不是那么容易,于是就使了个计策,挑选两个骑兵,让他们各自做了一个箭靶举着,天一亮,就背鞬提弓上马,打开城门,带着两个骑兵,一直冲出。城外黄巾军见状,以为太史慈要突围;非常惊骇,兵马出动,严加戒备。太史慈不慌不忙,拨马到城下护城壕内,叫骑兵把靶子树立起来,然后用箭射靶子,射完,返回城去。第二天早晨,又照样做。围城的兵士,已经有些懈怠,有的懒洋洋地站起来,有的睡卧着一动也不动。太史慈射完靶子,返回城去。第三天早晨,太史慈出城,依旧照此行动。黄巾营中人已经习以为常,连一个起来看的人都没有了。这时,太史慈突然策马,风驰电掣,破围而出。等到围兵发觉,为时已晚。有几个追赶的,被太史慈连发数箭,皆应弦而倒,无人敢再追。于是太史慈找到刘备,借得了三千精兵,“贼闻兵至,解围散走”。 “贼闻兵至,解围散走”,这区区八个字,暗地里却彰显着管亥的军事智慧。试想,孔融明里派人出城射箭,扰乱军心,暗里却派人突出重围,请求援军,这瞒天过海的计策,肯定会在第一时间报到管亥这里,吃亏一次不可怕,可怕的是第二次继续吃亏,相信管亥也明白这个道理,作为围攻北海城的主帅,一个决策就能关乎胜败。北海城物产丰富,食物供给不成问题,如果单单围而不攻,没有胜算,而且又拖大量时间,给对方有时间求助。如果强攻,北海城高而坚固,再看看自己的装备,没有攻城利器,再说城里的正规军依仗高城利器,一时半会肯定打不下来。所以管亥一听对方援军到了,马上意识到不好了,很有可能遭受两面夹击的处境,于是果断退兵。 管亥有勇,斩宗宝于马上,令太史慈心惧,更是杀得孔融关城免站。管亥有谋,果断退兵,规避风险,使对方计策不能得逞。如此有勇有谋之人,当称之为猛将而无愧。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