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特工生涯 |
释义 | 基本信息出版社: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 第1版 (2003年9月1日) 精装: 606页 开本: 32开 ISBN: 7532730964 条形码: 9787532730964 产品尺寸及重量: 20.9 x 14 x 2.1 cm ASIN: B0011983K8 内容简介这是苏联最后一届作家协会主席、苏联英雄弗·瓦·卡尔波夫所著的一部自传体军事文学回忆录。 塔什干军事学校毕业班学员罗马什金遭人诬陷,以诋毁领袖的罪名被判五年监禁 ,送劳改营劳改。因受刑事犯胁迫,准备逃跑时被抓,几乎被枪毙。因卫国战争爆发,罗马什金被编入惩戒连送上战场。同在惩戒连服役的刑事犯准备在战时挟持他投敌,被识破后一起押去正法。执行老兵知其冤枉,枪口一抬放其一条活路,继续编进惩戒连服役。此后罗马什金冒死拼杀,屡立战功,成为一名特工,先后荣获红星勋章,列宁勋章和苏联英雄称号。卫国战争结束时已是一位出色的侦察连长。战后他被送进红军情报总局高级侦察学校深造,毕业后分配至情报总局工作。他曾派往英国,土耳其等国执行特殊任务。虽然工作出色,但因受英国驱逐苏联特工事件影响,加上情报总局部分人员和工作任务被克格勃所接管,他进克格勃受到冷遇。此时公务清闲,他考入高尔基文学院,在帕乌斯托夫斯基等文学大师的教育培养下,退伍后成了一名颇有成就的专业作家。 作品的主人公通过努力,摆脱了一个个厄运,从一名囚成长为一位苏联英雄。但是,作为一名特工,他牺牲了爱情、家庭和幸福,连母亲的葬礼都由邻居操办。为招募英国女间谍玛丽,他还被迫也卖身体,这使他犹为感到屈辱和痛苦。 此书是其三部曲《朱可夫元帅》、《在大战前线》、《失宠》的节选本。作者凭借娴熟的写作技巧,对卫国战争其间和战争前后俄罗斯普通人的命运和作为特工的特殊命运作了别具一格的描写。感人的场面一个接一个,让人爱不释手。三部曲曾获苏联国家奖金。 这不是一本侦探小说,却胜于侦探小说。它不但有侦探小说险象环生、惊险刺激的情节,更有侦探小说所不具备的真实性,这是对一个历史事件的真实记录。他不会让你感到窒息,相反,作者轻松的风格更让你能深刻体会到情节的生动。 列夫·托尔斯泰积其长期、丰富的创作经验,临终前得出结论:以他和他同时代人的旧创作方法已经无法写作。饱经各种苦难、欢乐的生活和人们的真实命运,将成为文学作品的内容。任何一个作家都臆想不出人们日常生活中那些令人难以置信的事件和刻骨铭心的感受。 托尔斯泰的原话是这么说的:“我觉得,随着岁月的推移,总的来说,文学作品将不再杜撰。凭空编造某个虚构人物如伊万·伊万诺维奇或玛丽娅·彼得罗芙娜的故事,问心有愧。如果说有作家虚构的话,那么,他们也不是杜撰,而仅仅是讲述他们在生活中耳闻目睹的意义重大或引人入胜的人和事。” 《特工生涯》一书中,没有杜撰的情节,只是几个人物用了化名。书里讲述的内容,虽说让人觉得一个人不可能有如此不可思议的生活经历,但都确有其事。作者不仅是见证者,而且是参与者,有时还是书中记述的许多情报任务的执行者。 不过,本书不是回忆录,而是一部纪实文学作品,书里有文学所特有的对主人公及其言行举止的多层次描写,有作者的概括和思考,还有对书中人物经历的历史事件的描述。 特工罗马什金惊心动魄、九死一生的生活经历,丝毫不逊于悬念叠起、险象环生的侦探小说。 本书用比较轻松的风格写成,没有对主人公的感受作深刻的心理描写,这是生动的情节所要求的,这也是各章节都用了醒目标题的缘故。不过,我再次重申,本书不是回忆录,也不是侦探小说,而是传统意义上的严肃的纪实文学,因为它写的是一个特工半个多世纪的生活经历,涉及到大量历史事件,也写了许多故事,以此说明主人公具体参与了这些事件——每个人都为历史的篝火添了一把干柴。 但愿读者在书末看到写作日期为1970至2000年时不要感到奇怪。本书的创作时间确实很长。 1972年第1版时,删去了头几章,因为当时还不能写集中营、惩戒连以及其它给社会主义制度抹黑的阴暗面,当时以删节本出版,书名《抓活的》,曾数度再版。书的第3部分写罗马什金在情报总局的工作,写间谍活动,出于保密考虑,当时既不能写,也不能出版。不过,时过境迁,许多事情已经不是秘密,所以,这次写出了第3部分。为了不给至今仍在活动的情报部门造成危害,我对书中的人名和城市名作了改动,对某些内容也作了保密处理。总之,本书的写作一直持续了这么多年,现在才第一次按我多年前的设想出版。 作者简介弗.瓦.卡尔波夫,俄国著名作家,苏联最后一届作家协会主席,本书是他的自传体军事文学回忆录,是三部曲《朱可夫元帅》、《在大战前线》、《失宠》的节选本,三部曲曾获得苏联国家奖金。 目录前言 从幸运儿到死囚仅一步之遥 逼上贼船 又是枪毙 以死战赎罪未必会战死 这就是前线 我们现在死为时尚早 抓活的 特殊任务 斯大林格勒的回声 库尔斯克突出部大转折 又是政治问题 独闯虎穴 休假探母 这就是出国作战 胜利的喜悦 侦察机关没有和平时期 特别秘密的任务 罗马什金不知情 又是抓活的! 可履薄冰 生活在继续 永远保密 课堂讨论 文摘给了思考时间。第二次提审罗马什金是在10天以后。在死一般寂静的地下室里度日如年的这10天,他什么事没回忆过?说起来奇怪,由于寂静,他的两只耳朵开始隐隐作痛。现在,他像盼望愉快的休息一样盼着从监号出去洗漱,盼着分发稀菜汤和面包。只要看守一来,就能多少活动一下。 罗马什金又重新回顾了一遍在军校的生活,找不出自己的行为有什么违法之处。他又回忆了一遍自己在州报《伏龙芝人报》上发表的诗,里面没有一句可受指责的话。没有公开发表的那些诗,可能有个别不妥之处,不过,这些诗写在笔记本上,他只在小范围的朋友中朗读过,是在班里上自习课时或晚上临睡觉前读的。 也许,他们指的是写列宁的诗?不过,诗里表达的是对列宁的热爱和对我们这几年淡忘列宁的遗憾。难道学员中有人告密了?诗里只写了列宁,不过,在给同学读完诗后他还说过:“为什么拿斯大林压列宁?在革命年代,他并不是党内仅次于列宁的二号人物,有人地位比他高。”大概还说过什么类似的话。看来,学员排里有打小报告的人。罗马什金把所有的朋友都回忆了一遍,回忆他们的面容、举止、对他的态度、提过什么问题。他觉得没有一个人像打小报告的,所有的同学都很正常,都是真正的朋友,他们都尊重他,甚至还以他们排里有冠军和诗人而自豪。也许有人出于嫉妒陷害他?不像,所有小伙子都是诚心诚意的同窗,都是一辈子难忘的朋友。 罗马什金发现自己的诗有不妥之外,在第二次审讯时,他向侦查员谈了自己的推测。侦查员的态度变得比较和气了。 “好样的,该承认什么终于想出来了。这就是说,你说过污蔑斯大林同志的话?” “不,瞧您说哪儿去啦!恰恰相反,我说的是敬仰斯大林的话,说他建立了丰功伟绩,没有必要把列宁做的事记在他的头上。” “好的,现在你谈谈,你为什么提起怀疑斯大林同志的话题?” 罗马什金真诚地回答说: “我没有任何意图。” “不,不会这样!你想想,一个儿童拿起小铁铲,朝沙堆走去,什么目的?玩铲土。这是儿童,他做事都有目的,你是学员,毕业生,差几天就是军官了,没想过,这不可能。想过!现在坦白吧,你为什么搞污蔑人民领袖的宣传?” 罗马什金心想,绞索越勒越紧了,最让他难过的是他没法反对侦查员的逻辑。他说的也在理,罗马什金生活、做事不可能没有想法。 “好吧,侦查员公民,我承认说过这样的话,但是,我没有反苏的政治意图。我愿意为这些话负责,我有错。” “你瞧,说得倒轻松:我说过,我有错,我承认就行了。不,我的老弟,你在人们中间制造的怀疑论,会留在他们的记忆中,会引起动摇。听了这些话的人有可能把自己的怀疑观点说给其他人,会引起连锁反应。难道能允许未来的军官对我们的苏维埃理想失去信心?能允许应当手拿武器捍卫这一理想的人失去信心吗?罗马什金,这就是我们逮捕你的原因,我们绝不容许在军队中搞这种瓦解军心的反苏宣传。” 照明弹的闪光越来越近。德国人为了观察前沿阵地,经常从掩体里打照明弹,整夜不断地打。 “跑!赶快跑,现在还来得及!”这个念头像这些照明弹一样,在罗马什金的脑海里一再升起,熄灭。 但是,罗马什金还没来得及行动,突然间,一句威严的德语喊声不仅打断了他的思绪,而且把他吓了个半死。“完了,完蛋了!” “别动!举起手来!”灌木丛中的一个德国人用德语命令道。 罗马什金立即卧倒在一棵灌木下,想藏起来。 “我们投奔你们来的!我们投降!”大灰熊操着变了声的像羊叫似的腔调,低声喊道。 “我们做俘虏,俘虏,”肥猪加夫里拉战战兢兢地小声说,直到这时还不敢大声说话。 “放下武器!举起手来!”又传来一声命令,这次是俄语。 一伙人乖乖地把枪放在地上。 “向前三步走!”黑暗中传来一声命令。 他们离开武器,朝前迈了三步。 罗马什金趴在原地一动不动,心脏怦怦直跳,他觉得震得大地也一起轰响,连德国鬼子也能听到。 大灰熊边朝四下张望边喊: “中尉,你在哪儿?” 罗马什金没有应声,甚至想爬到一边去,可大灰熊还在一个劲地叫: “你在哪儿?中尉,刚才还在跟前……” 从暗处走出两个手端自动步枪的黑影,他们从左右两边包围了举着双手的逃兵们。 “捡枪!”从暗处又传来一声命令,说的是纯正的俄语,不带一点洋腔。罗马什金觉得奇怪:声音好熟。一个黑影刚一弯腰捡枪,一下愣住了,他发现了趴在灌木下的罗马什金,急忙厉声喊道: “喂,起来!举起手来!快点!站起来!排长同志,这里还有一个。” 库兹米切夫从暗处走出来,手里端着自动步枪,身边还跟着两个端步枪的人。 “怎么样,诸位强盗老兄?”库兹米切夫轻松地说,“铁轨到了尽头,再也看不到枕木,你们的歌里是不是这么唱的?到站了!听口令,向后转!”接着,他又说了上次被押往集中营强制室时看守说的那句话:“只要稍一乱动,试图逃跑,我可不吝惜子弹。走!” 他们被押回了战壕。 后来才知道,战士武卡托夫虽然被大灰熊用枪托打得很重,但很快就苏醒了,他跑去向排长报告:一伙盗窃犯去投奔希特勒鬼子了。 大灰熊小看了排长,竟认为他是个乡巴佬!库兹米切夫略加思索,当机立断,当大灰熊一伙偷偷地沿着沟渠跑时,排长已带领4名班长,直接经中间地带,跑到沟渠出口等着他们。为了避免相互交火和伤亡,库兹米切夫想出了假装德国人的主意,他的这一招很成功。 这伙盗窃犯和罗马什金被关在避弹所里,门外顶了一根圆木,还有哨兵看守。他们被刚才的经历搞懵了,坐在避弹所里,久久没有回过神来。 大灰熊逃跑的阴谋就这样出人意料地破产了。他一辈子总在逃跑,据他说,他把坐牢当休息,判刑后蹲监狱,想蹲多久就蹲多久,蹲腻了就越狱逃跑。他是越狱行家,可一生最后一次逃跑,最大的一次,集体逃跑,竟不是逃往自由,而是逃向死亡。 他们坐在黑洞洞的避弹所里,一句话不说,谁都明白自己的末日到了。有什么可说的,他们都知道面临的结局。在门外的战壕里,连长正在与团政委和锄奸队的人谈话。他们的话能听得清清楚楚,其实,他们用不着背着人。 “他们关在这儿?”团政委问。罗马什金听出是他的声音,上前线前他在树林里讲过话。 “全关在这儿,一共6个。”这是连长斯塔罗沃伊托夫的声音。 “我们要不要侦查?”这个声音罗马什金不熟,大概是锄奸队的人。 “干吗还要侦查?”团政委卢日科夫反间了一句。“罪行确凿,他们自己说的要投降!还侦查什么?命令中对这种情况有规定:投敌变节者、临阵逃脱者和动摇军心者,无须审判,就地正法。明天早晨在队前枪毙,以儆效尤!连长,你派几名可靠的老兵执行命令。” “是。在什么地方……”因为要执行如此“微妙”的命令,斯塔罗沃伊托夫开始吞吞吐吐了,“在什么地方……执行?” “去团部的路上,凹地的出口处有一块平地。你带惩戒连在那里列队,我下令让不在第一道战壕的各分队也去那儿,让大家都看看。我们不能姑息叛徒,必须毫不留情地枪毙!” 整个过程和政委命令的一样。犯人被押到凹地前的平地上,队伍在那里早已排成一个“冂”字形,他们被带到“冂”字形的缺口处,面朝队伍。大灰熊现在成了草包,一副垂头丧气的样子,他一夜之间变瘦了,变蔫了,再也没有了往日的威风,弯着腰,低头望着脚下。幽灵根纳临死仍不动声色,神情自若,好像没事似的,像平时一样,面无表情。小不点叶戈尔卡爱动,即使站在原地,两只脚仍在不停地踩动,似乎地面烫了他的脚板。他爱流口水,现在比平时还多,谁也不看,嘴里一个劲地唠叨:“怎么搞的?哥们。”这是他一辈子第一次认真地、没开玩笑地说这句话。肥猪加夫里拉脸色阴沉,脸倒没吓得煞白,相反,又肥又短的脖子红红的。小哗啦鲍里卡浑身抖个不停,面颊和眼窝凹陷,眼圈发青。 一个满脸皱纹面色铁青的老太婆引起了罗马什金的注意。她一边急匆匆地迈着小碎步,紧追一个上了岁数蓄着小胡子的押送兵,一边躲着走在前面的马匹。老太婆哭喊着央求什么事。罗马什金想上前帮助老人,心里琢磨:蓄小胡子的押送兵不让她干什么?她这么大岁数,总得照顾吧。罗马什金拨开站在马路边的人,朝老人走过去,等走到跟前才听清老人的要求。 “行行好吧,你是上了岁数的人,应当明白,所以我才求你。” “不行,老妈妈,无论如何不行。” “为什么不行?我的儿子伊万和米哈伊尔让他们打死了。儿媳妇和几个孙子也让他们害了。” “你去找管这种事的地方,”押送兵回答道,看都不看她一眼,两眼一直盯着旁边的俘虏。 “他们死活不同意。让我过去吧,我要亲手掐死一个。让我过去吧,看在上帝的份上,我求你了!” “不行,老妈妈,无论如何不行,他们现在是俘虏。俄国人打架都讲不打倒在地的人。” “我的几个孙子也没招惹他们,他们无缘无故地把小孩子也杀了,这比打倒在地的人还坏。” “他们是法西斯匪徒,老妈妈,总之一句话,他们不是人……” 罗马什金停住了脚步,然后一步跨上人行道。老太婆一直紧追着蓄小胡子的战士苦苦哀求。 连绵不断的俘虏队伍一连走了3个小时,俘虏们默不作声,只能听到沙沙的脚步声。这个罕见的场面引起了人们悲喜交加的复杂感情:敌人已被打败,成了俘虏,再也不能作恶,这似乎很好,可从另一方面说,一看到这些被俘的敌人,就会想起那些让人们刻骨铭心的不幸和苦难。 有个会出点子的首长似乎预见到人们会有沉重的痛苦感,调了一些清洗车跟在俘虏后面,清洗法西斯鬼子走过的街道!带水罐的清洗车排成一排,咝咝地喷出一股股扇形水流,冲洗着示众的俘虏队伍留下的烟头、纸片和污秽。 莫斯科人望着清新的水流,望着干净明亮的路面,心情变痛快了,开始四散着回家。 罗马什金用剩余的时间在莫斯科转悠了一番,当天晚上便登上了开往前线的火车。 客车已经通到维捷布斯克。 “我们的车很快就要通到明斯克了,”一个上了岁数的女乘务员自豪地说,“简直没法想象:法西斯匪帮在机车后面挂上大锯,把所有的枕木一锯两半,用炸药将每节铁轨炸成两截。我们用不成,也绝不让你们用!这种人多么阴险啊!” 路基两侧躺着她说的那些断为两截的铁轨和枕木,路基也是重修的。铁路工人几乎没有落在我们进攻部队的后面,罗马什金换乘汽车后,发现所有的铁路路基上都有像蚂蚁一样忙碌的人群。敌机时常偷袭他们,投炸弹,把刚刚修复的路炸毁。敌机一走,筑路工人又涌向路基,填坑,用夯夯实,没时间等土自己沉实,然后抬来沉重的铁轨,铺在架好的枕木上。 罗马什金不知道自己的师在什么地方,他回家探亲期间,战局变化很大,仅白俄罗斯战役期间,我军向前推进了数百公里。他决定去方面军司令部找情报局长阿廖欣将军,将军想必不会忘记派他去维捷布斯克的事,让将军帮他找到自己的团。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