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陶瓷书法 |
释义 | 陶瓷书法是我国一门传统、古老而又独特的艺术,世界上绝无仅有。它是中国文字学、中国书法学最重要的史料,是华夏文明的见证,是各个历史阶段的文化趣味、时代风尚和生活特征的重要标志,是民族文化的播种机。它总是带着中国文化走进千家万户,走向世界,它受到世人的普遍关注和喜爱,它是中国书法艺术与陶瓷装饰的又一形式,它是最受欢迎的雅俗共赏的艺术形式之一。但自古以来却从未有人把它作为一个独立的艺术门类加以研究,只不过把它当作“写字配套”、“文字装饰”而已。今天,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已焕发出勃勃生机,它打破了数千年的沉默寂静,显示出了它从未有过的青春魅力。我认为艺术界同仁和业内人士都应为陶瓷书法艺术的繁荣昌盛而拍手叫好,并竭尽所能为这一艺术奇葩培土浇水,这就是我要探讨的意义所在,尽管这是一次破天荒,而我又年迈体衰,力不从心,但我乐此不疲,我认为做任何事情总得有人开头。 一、关于陶瓷书法的概念、属性、归类问题 陶瓷书法,顾名思义,就是表现在陶瓷上的书法,它是陶器书法(包括瓦当铭、砖铭、陶俑铭、紫砂铭等)和瓷器书法的总称。狭义地说,表现在陶瓷上的书法三个组成部分(正文、题识、款印)的任一部分,都可称为陶瓷书法(但不可称为陶瓷书法作品);广义地说,陶瓷书法是一个独立的艺术门类,它与陶瓷雕塑、陶瓷绘画等是姐妹艺术,从内容、形式到创作手法,它们既互相影响,互相融合、互相协调,又各自有其相对的独立性和特殊性,都是陶瓷装饰的不同形式,它们都属陶瓷工艺美术范畴。陶瓷书法作品,是指以书法为陶瓷装饰主体的作品,它是以原材料陶瓷为载体,以书法为其主要艺术形式,通过陶瓷工艺技术制作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经化学反应而成的陶瓷艺术品。据此,本文所论及的,明季以前的陶瓷书法都是款识铭文,清代以后才出现真正意义的陶瓷书法作品。一件较为完美的陶瓷书法作品,必须是瓷质优良,书法为陶瓷装饰主体,形式完整(正文、题识、款印齐全),书写规范而有神韵,设计合理,用料恰当,烧制完好的艺术品。陶瓷书法是利用传统的书法艺术和陶瓷工艺的一切科技成果发展起来的,它既是书法艺术形式的延伸,又是陶瓷工艺美术的一种开拓,它具有书法艺术和陶瓷工艺美术的双重特征。因此,对于创作者来说,有着更多、更高的艺术和技法上的要求。 关于陶瓷书法的概念,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前,还没有人提出过,在《中国陶瓷史纲要》和《中国陶瓷美术史》中,只把它作为文字装饰提出来。更多的陶瓷书籍,是把它作为款识来介绍的。《中国陶瓷绘画艺术史》却把它归入陶瓷绘画范围,做了两个小段的例举。至于《瓷器上的诗文与绘画》一书,它实际上指的就是陶瓷书法与陶瓷绘画。诗文是陶瓷书法的内容,正如山水、花鸟、虫鱼是陶瓷绘画的内容一样,但作者却不提“陶瓷书法”一词。也有人从理论上作些局部性的探讨,或发表一些相关性的见解,但都没有从陶瓷书法这一总体概念出发去阐述问题,以致说不清、道不明、理还乱。这都说明陶瓷书法虽然自古以来就客观存在,但从未引起重视,就连“陶瓷书法”这一名词,在上世纪90年代以前的相关书籍和刊物上也找不到。我最早见到“陶瓷书法”这一概念是在《景德镇陶瓷》1996年第6卷第2期上,它用了整个封底的版面以《王卓儒陶瓷书法作品》为题,介绍了王卓儒的艺术简历及其几件力作,此后该刊物又于1997年第7卷第1期以同样的版面载录了《朱丹忱陶瓷书法作品》。1998年该刊第八卷第四期登载了黄锦章的一篇《陶瓷书法简论》,他从历史沿革、艺术建构和材质属性三个方面作了蜻蜓点水式的阐述,其中对款识的经营位置谈得较多,而对于陶瓷书法的概念,属性,历史渊源,创作方法等一些最本质的东西却涉及很少,但难能可贵的是他毕竟是第一次从理论上提出“陶瓷书法”这一名称。更可喜的是1998年景德镇国际陶瓷节期间,景德镇市书法家协会在江西省陶研所举办了“景德镇市首届陶瓷书法展”。从此以后,景德镇日报、市场经济报、景德镇电视台、江西电视台、中央电视台、上海城市导报、上海新民晚报、广东陶瓷信息报、全国许多网站、国内外多种艺术书籍杂志,都有报道。陶瓷书法展此起彼伏。显然,陶瓷书法这一概念已如电闪雷鸣,迅速传播开来,它以瓷都景德镇为中心,辐射到全国各地,它是以崭新的姿态开放在我国工艺美术百花园中的一枝奇葩,它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 二、陶瓷书法的材质、色料、调和剂、工具及其创作 陶瓷书法作品的材质就是陶瓷,陶瓷有各种器型,有平面的瓷板(包括方形、矩形、扇形、圆形、椭圆形、菱形等几何图形),有立体的器型(包括各种瓷瓶、瓷盘、箭筒、镶件、壶、碗等),与其他陶瓷艺术品的器型无异。 陶瓷书法所用的色料,釉下以青花为主,有的釉下彩也可以使用。釉上多用特黑,也有用新彩书写的。而堆书则以玻璃白为主,若想堆上有颜色的字,则玻璃白还须添加其他色料如新彩或粉彩,其搭配的比例有严格要求,须反复试验才能确定,有的根本就不能搭配。 调和剂也是乳香油、樟脑油、煤油等,堆书还要用桃胶或牛胶的稀释液,酒浸大蒜的过滤液也可使用。在调配时要浓度适中,易于书写;色料要求分布均匀,烧成的字应光滑圆润。 关于调料,写小字用油调新彩,调制浓度与釉上彩绘用料相同;如写较大的字,则需添加樟脑油;写更大的字或堆书就要用稀释胶水来调料,其浓度不可太大。 陶瓷书法的制作工具与陶瓷绘画工具一样,无非是料笔、毛笔、刻刀、刮刀、调色刀、料碟、擂钵、擂锤、合金钢凿、小铁锤等。有些工具可根据需要临时自制或向厂家定制。 陶瓷书法和陶瓷绘画一样,属于陶瓷装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创作程序一般为:选瓷(选坯)——设计——绘图——制作——烧成。 1、选瓷,指的是选取已烧好的单色瓷板或立体器型,供釉上制作。瓷板要求平整光洁,不弯不翘,颜色纯净均匀,没有色障。立体器型要求烧制完好无缺,其造型与色泽,有利于加工。还要考虑到它的审美性、独创性。有时还需考虑到它的实用性。而釉下加工,就只能选择不同器型的瓷坯。 2、设计,就是筹划。在正式创作某件作品之前,根据器型特点和自己的目的要求,预先制订方法、图样等。设计的目的就是要通过人为的美化,达到最好的装饰效果。作品的设计,是一个人的文化素养、审美情操、思想境界、书法功力和工艺技术的综合体现,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作品的成败。设计时必须考虑几点: (1)根据器型选取书写内容(诗、词、文、句、联、吉祥语等),力求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 (2)对书写部位进行规划,选取图案样式或几何图形,根据诗文的字数,确定写几行,每行多少字,题识与款印的位置,题目的安排,直写、横写还是环写,特殊问题(如扇形上宽下窄、圆形外大内小等),如何处理; (3)用何字体,(选用真、行、草、隶、篆中的任一字体或几种字体综合使用); (4)制作方法(写、刻、捏、剔、堆或综合运用); (5)选用色料(底色、字色、边沿色); (6)分几次烧成。 也有先设计后选瓷的,如果一时找不到合乎设计要求的单色瓷器,那就只有到窑上去定制或自己参与制作。 对设计人的要求:要有较高的审美能力,要具备一些绘画知识和几何作图能力,要熟悉社会各个群体的审美取向,以便有的放矢,要具有一定的文学修养,掌握釉料性能,熟悉工艺程序,避免各个制作环节中的失误,提高作品的艺术品位。 3、绘图,为把设计好的样式表现在单色瓷器上,就得在瓷器上打格子,以便于实际操作。有的还要先绘成几何图形,或先打底色,烧成后再打格子写字。 4、制作,制作方法很多,主要有一下几种: (1)笔写。无论是釉下还是釉上,用毛笔书写都是最基本的方法。单料笔适宜写小字,双料笔适宜写较大的字,而更大的字则用较大的毛笔书写。 (2)刀刻。釉下为坯刻,分阴刻与阳刻,阴刻是将字的笔画凹下去;阳刻是将字的笔画凸出来,有如浮雕。釉上为瓷刻,是用坚硬而锋利的合金钢凿子在瓷器釉面上细心琢磨出书法作品。一般阴刻为多,刻好后再用陶瓷画颜料染色烧成。 (3)剔字。在坯面或瓷面上喷洒色釉,然后在上面用毛笔蘸墨书写,再将字的笔画剔去,称为留地剔字,烧成后露出白字,类似阴刻;也有将底色剔去把字留下,称为剔地留字的,类似阳刻。 (4)捏贴。釉下捏贴是先创作书法作品,再按照书法作品中各个字形特点,逐一用水调粘性精致陶瓷泥料捏制出字来,稍干后根据各字在作品中的不同位置,用瓷泥贴到已喷色釉的陶瓷坯胎上,再入窑高温烧就。釉上捏贴方法与釉下基本上一样,但烧制温度较低,所用的原料是低温釉。 (5)堆书。它是由堆花技术发展而来的,是用毛笔蘸色料直接写到瓷坯或单色瓷器上,但陶瓷色料不同于墨汁和水彩颜料,很难一次书写成功,必须反复涂写,使字的笔画不断堆厚。釉下堆书,当堆到所需要的厚度时,即可烧制,一次成功。而釉上堆书历来少见,我曾经作过几年的探索,有过多次的失败,目前已掌握了几种性能较为稳定的色料,可供堆书。为慎重起见,一般堆一次烧一次,再堆再烧,这样逐层加厚,直到满意为止,但风险较大。堆书时作者的书法功力和陶瓷工艺技术水平要求较高,一旦成功,不仅保留了书法韵味且立体效果特好。 (6)其他还有贴花、电脑制作、浇注等手法,但都纯属工艺制作范畴,故不多赘。 三、陶瓷书法与书法之比较 1、陶瓷书法是从书法的母体脱胎而来的,所以陶瓷书法的作品组成仍然是正文(包括诗、词、文、联、语录、警句等),题识和款印三部分,与书法无异。 2、书法艺术的所有表现形式(字体、书体、笔画、结构、布局、风格、韵味)及其审美功能(丰富美化人们的生活,愉悦人们的精神世界,提升人们的思想情操,促进文化艺术交流等),陶瓷书法都能体现出来,它是书法艺术形式的一种延伸。 3、陶瓷书法与书法一样,它的每一个发展过程,除受当时的政治环境影响外,还受中国文字与文学发展的影响,特定的历史时期有其特定的字体和书体,有特定的文学形式和内容。这是它们的共性。另外,我国书法,就其载体来说,有甲骨文、钟鼎文、石鼓文、瓦当文、简书、帛书、碑、帖、摩崖等,都已成为历史的遗迹了。 今天又出现了木刻书法、竹刻书法、根雕书法等,亦属个人兴趣之所好,很难普及推广,当然主流还是用毛笔写在宣纸上的书法,也不到两千年的历史。而陶瓷书法,自刻契陶文开始直到今天,始终以陶瓷为载体,五六千年从不间断,所以从其渊源来看,其历史之悠久是任何其他载体的书法无法可比的。 4、在材质上,陶瓷书法载体是陶瓷,它有平面的,还有立体的,装饰有平面设计和立体设计之别,它表面光洁,质地坚硬,作品耐腐蚀,经久不变色。书法的载体多为平面的宣纸,可折迭可卷曲,但长期悬挂容易泛黄,保管不善,易被虫蛀。 5、在创作方法上,陶瓷书法除了笔写之外,还有刀刻、捏贴、剔字、堆书、综合装饰等,方法较多,但制作难度大,因为它受到多方面的制约,如书写用的原料、陶瓷器型、工艺技术(设计、制作、烧成),几乎每一道工序都不能失误,每一个环节都不能马虎。所以比书法创作复杂得多,有的一件好作品往往经多次加工反复烧制才能完成,所以速度也慢得多。但也有一个好处,就是写坏了可以擦掉重写。 6、陶瓷书法的观赏效果更好。突出的立体感、鲜明协调的色彩,周密而讲究的设计布局。都是一般书法所不及的。特别是那表现在立体器型上的陶瓷书法,须要转动去看,大有“移瓷换景”之感。 7、在创作理念上,陶瓷书法更讲究人为的美化,它要根据陶瓷不同的造型,各部位的不同情况,不同的欣赏对象,选取合适的内容,相应的书体,配套的工艺装饰制作而成。所以,一些只追求率意恣性而忽略了书法基本功(笔画、结字、谋篇)及人们的审美需求的作品,是很难获得观赏者的认同的。 8、书法作品,无疑是书家所为。而陶瓷书法则不尽然,它可以把别人的作品惟妙惟肖地复制到陶瓷上。这个制作者,是陶瓷工艺美术家,却不一定是陶瓷书法家。作为陶瓷书法家,他首先是书法家,然后是陶瓷书法家。因为陶瓷书法的品味还是要靠书法的功力来体现的。 9、陶瓷书法与中国文字、书法、陶瓷绘画几乎同出一源,因而有同样漫长的历史,有同样深厚的文化内涵,经历了同样的发生、发展、成熟、繁荣的时期,但各类艺术的各个发展阶段及其各阶段的特点是不尽相同的。 10、书法与陶瓷书法都是艺术品,都具有审美性,但陶瓷书法的实用性与商品性更强 自古至今,陶瓷书法功不可灭,首先,它为中国的考古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它是华夏文明的见证;其次,提高了陶瓷工艺品的文化品位和欣赏价值,它成了人们精神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人说书法是艺术的最高境界,那么陶瓷书法岂不是陶瓷艺术的最高境界!再次,它是中国陶瓷装饰的特有形式,使中国陶瓷艺术最具有民族特征的标志,它是我们民族的骄傲。但是,它从来不被青睐。而今,各种陶瓷美术史、陶瓷绘画史及其有关理论著作不断问世,而陶瓷书法的理论探讨则是一项空白,岂不令人痛心?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