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他宜龙村 |
释义 | 村情概况他宜龙村隶属云南省双柏县安龙堡乡,地处安龙堡乡东边,距安龙堡乡政府所在地7公里,到乡道路为土路,交通方便,距双柏县城105公里。东邻峨山县,南邻说全村委会,西邻安龙堡村委会,北邻易门县腊品村委会。辖他宜龙、腊古、阿波都等12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307户,有乡村人口1180人,其中农业人口1180人,劳动力814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744人。 全村国土面积28.29平方公里,海拔1740米,年平均气温15.7℃,年降水量981毫米,适合种植 水稻、玉米、烤烟等农作物。全村耕地面积2906亩,人均耕地2.55亩,林地30510亩。2009年全村经济总收入36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98元。该村属于贫困村,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 自然资源全村有耕地总面积2906亩(其中:田569亩,地2337 亩),人均耕地2.55亩,主要种植粮食作物等作物;拥有林地30510亩;水面面积410亩,草地4500亩;荒山荒地2479亩,其他面积1630亩。 基础设施截止2009年底,该村已实现通 是通电、通路、通电视、通电话,无路灯。全村有307户通自来水。有307户通电,拥有电视机农户296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100%和96%);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260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203户(分别占总数的85%和66%)。 该村到乡道路为土路;进村道路为土路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未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7公里,距离集贸市场7公里。全村共拥有汽车3辆,农用运输车13辆,拖拉机80辆,摩托车79辆。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989亩,有效灌溉率为34.03%,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989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88亩。 到2009年底,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53户;装有太阳能农户31户;建有小水窖458口。全村有9个自然村已通自来水;有10个自然村已通电;有10个自然村已通路;有10个自然村已通电视;有10个自然村已通电话;无已通路灯的自然村。有2个自然村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该村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66户居住于砖木结构住房,有241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 农村经济该村2009年农村经济总收入360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214万元,占总收入的59%;畜牧业收入120万元,占总收入的33%(其中,年内出栏肉猪2379头,肉牛445头,肉羊1642只,鸡4621只);渔业收入1万元,占总收入的0.3%;林业收入1万元,占总收入的0.3%;第二、三产业收入9万元,占总收入的2.5%。农民人均纯收入1398元,农民收入以种植业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3.91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70人(占劳动力的6%),在省内务工66人,到省外务工4人。 特色产业该村的主要产业为种植业、养殖业,主要销售往县内。2009年种植业主产业全村销售总收入116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57.4%。该村目前正在发展生姜产业,计划大力发展畜牧业产业。 人口卫生该村现有农户307户,共乡村人口1180人,其中男性632人,女性548人。其中农业人口1180人,劳动力814人。该村彝族为主(是彝族居住地),其中彝族1180人。 到2009年底,全村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180人,占人口总数的15%;参加农村合作医疗981人,参合率83%;享受低保73人,五保户5人。 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乡卫生院,卫生所面积为80平方米,有乡村医生2人,该村距离乡卫生院7公里。该村建有公厕2个,无垃圾集中堆放场地,无村内生活排水沟渠设施。 文化教育该村建有小学1所,校舍建筑面积280平方米,拥有教师4人,在校学生65人,距离安龙堡中学6公里。目前整个行政村农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98人,其中小学生65人,中学生33人。 全村建有文化活动室1个、业余文娱宣传队10个。 村务公开该村到2009年底,该村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306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1648亩,其中土地流转面积192亩。已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年末集体总收入8万元,有固定资产35万元,年末集体有收益7万元,农村财务管理实行委托管理,定期开展村务公开,并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主要以粘贴公告、会议方式公开,公开项目有村务、财务。 基层组织该村建有党支部3个,下设9个党小组,共有党员64人,少数民族党员64人,其中男党员55人、女党员9人。 村委会由支书、主任、副主任等组成,下设他宜龙、腊古、阿波都等12个村民小组。 该村建有团总支1个,团支部3个,共有团员90人。 人文地理该村委会有花鼓、四弦、大娱乐三种民间文化活动。其中: 1、花鼓是一种古老、热烈、欢快、奔放的民族乐器。远古时重要用于白,通过敲锣打鼓,一是解除死者家人的沉默、悲伤,二是给祭丧者壮胆,三是防止豺狼野兽来毁尸,由于花鼓舞热烈欢快,后来也用于节庆、庆贺等喜事; 2、彝族自古以来能歌善舞,四弦伴奏的传统民间舞蹈——跳四弦是彝族娱乐活动的独特艺术。起初叫“带呆逼”(彝语),后来彝族大融合后跳四弦舞,通常在月光下活动而称之为“跳月琴”(汉语)。跳四弦是后人取的名,因它有四根弦而得名,沿袭至今; 3、古老神奇的民族,历史悠久,文化活动异彩纷呈。彝族山歌“阿噻调”对唱内容丰富,意义深情,有叙情、叙事、挖苦、歌颂等,过去只唱不跳,没有乐器伴奏,后来演变为跳娱乐,改革开放后党的政策好,民族山区村村寨寨跳起大娱乐。 发展重点该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干旱缺水,农业基础薄弱,无可持续发展的支柱产业。 该村今后的发展思路和重点:加大投入,治水改土,发展烤烟产业和畜牧业。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