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孙增在
释义

孙增在,江苏江阴人。民国3年(1914年)6月生。民国28年(1939年)6月毕业于中央大学农业化学系肥料化学专业。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民国34年4月由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选派赴美国进修化工,民国35年9月回国后,任资源委员会技正(1948年底随机关到上海)。1949年5月~1953年8月,任上海市化工原料染料公司副经理,1953年9月~1957年5月,任上海化工采购供应站技术顾问兼技术组长,1957年5月~1983年4月,历任上海吴泾化工厂设计科长、副总工程师、副厂长,1981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83年5月调入上海吴泾化工联合公司,任公司技术经济委员会主任,后又兼吴泾化工规划设计院总工程师,1986年10月任上海氯碱总厂技术经济委员会顾问。1988年6月退休。

赴美国进修化工期间,参加美国“中国工程师学会”。在上海化工原料染料公司及上海化工采购供应站任职期间,代表公司接收在沪英商卜内门公司;通过组织生产、计划订货、收购包销等方法组织货源,为轻纺、重工及化学工业提供原料;帮助化学工厂改进生产技术、提高产品质量、降低原材料单耗和生产成本、制订操作规程、督促劳保安全、研制新产品,尤以研制新产品取得了较大的成绩。1954~1955年6月,有关化学工厂试制成功并投产的新产品有氟矽酸钠、乳酸锑钠等41种,试制成功将投产的新产品有保险粉、草酸等24种。还协助组织采购上海171家工厂所生产的化工产品;同时对全国180多个商业公司组织系统内调拨,为上海市化工轻工供应公司的创立和发展打下了基础,也为上海市化学工业的恢复和发展做了不少有益的工作。在吴泾化工厂工作期间,于1957年勘察上海吴泾化工厂前身——上海氮肥厂厂址,共选了7处比较合适的地方,经分析研究后,推荐吴泾地区作为建厂厂址,编写了第一份设计任务书和选址报告,后又陪同市府及有关委、办、局领导前往吴泾复勘,经讨论决定厂址选在吴泾。孙曾负责国产第一套年产2.5万吨合成氨(以后扩建到年产6万吨)、年产8万吨硫酸、年产10万吨硫铵和年产4万吨尿素工程的基建技术工作,有效地解决了设计、设备制造及现场施工安装中发生的技术问题。1973年任年产30万吨合成氨及年产24万吨尿素工程厂内技术总负责人,主持过上百次技术会议,解决了近千个技术问题,该工程获得上海市基本建设委员会颁发的设计二等奖。

1952年主编《化工原料商品教材》上下两册,由中国工业器材总公司出版。1964年6月,与人合作撰写《硫酸污水处理情况报告》,发表在《化工技术资料硫酸专业分册》中。曾主持吴泾化工厂一、二期等工程竣工资料的汇编工作,尤其是一、二期工程资料比较准确,受到化工部表扬,还主编《吴泾化工厂大型化肥装置建设资料手册》。在吴泾化工联合公司期间,力争将上海氯碱总厂放在吴泾。主编公司三厂一所产品发展的“产品树”资料,编制了“吴泾化工区(12平方公里)区域发展规划及平面布置图”,撰写《化学工业与环境保护》,发表于《上海化工》。调进上海氯碱总厂后,编写《上海氯碱总厂二期工程建设项目的发展规划》,获化工部科技情报成果三等奖。1990年5月,获化工部颁发的化工科技老专家荣誉证书。1962~1983年为上海市政协第三、第四、第五、第六届委员。1984年被评为吴泾化工联合公司优秀党员。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3:1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