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出水石莲
释义

简介

又名:出水香炉、出水石莲花

该文物在福建省漳州市天宝镇路边村的威惠庙之中,这个香炉大概有接近七百年的历史。

石莲花通体由花岗岩建造而成,高1.01米,顶部直径0.65米,有上、中、下三部分。上部高0.5米,中部高0.16米,下部高0.35米。上下两部分呈喇叭形,中部像圆轮,整体看上去很像一个酒盅,又像是一个觚,石雕的上部雕刻成莲瓣形成莲花的形状,当地村民顺口叫它“石莲花”,这名字便也传开了。

出水原理探索

这个出水石莲,当地村民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然而多少年来却没有人知道,水究竟是怎么出来的。

据说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这个香炉就引起了文物专家的关注,然而对于香炉出水的原因,文物专家也感到十分困惑。

由于它的外形呈莲花状,所以当时的文物专家便为其命名“出水石莲”。

石莲花的中部阴刻有“元泰定丙寅间”及“威惠庙立”等字,显示了它的身份来历,它是和这座庙同时出生的,有着同样久远的历史。和石莲花同样久远的是它的出水传奇,只要顺着一个方向旋转香炉的上部,香炉的中部就会流出水,旋转得越快,水流得就越多,有时都能向四面喷溅。

村民见惯不怪

早先村民们并不以为奇,也不当一回事,直到上世纪90年代末,漳州市芗城区编地方志,负责搜集撰写文物这块的工作人员黄江嫔排查摸底,从天宝镇文化站干部沈木山口中知道这个“能出水的石莲花”,于是把它记录了下来,放在文物这章。当时,它没有任何保护单位的名头,自然也没受到任何保护。每个人来了都可以旋转它,看看它飞溅出来的水开心地笑,说声奇怪之后就走了。

文物专家研究

在被记录进芗城区地方志后,漳州市文管办干部钟武艺好奇了:为什么旋转石莲花,水就能出来?这水,到底从哪里来?亲自到该地考察后,钟武艺发现,香炉的前后各有两口井,前面是一口古井,距香炉约20米;后面是近两年新挖的井,距香炉约10米。他想:难道,香炉下面也有一口水井?很快,这个设想被否定了,因为前后两口井的水位距地面约10米,香炉下面如果有水井,水应该也是距地面10米,这么深的水不可能在瞬间提升到地面。而且,村民们还说,即使前后两口井的水干了,香炉这里仍然能出水。

地质专家研究

没有科学根据的土想硬猜看来行不通,还是得专家出面。对漳州地下水状况了如指掌的福建省闽南地质大队原队长、高级工程师陈占民前往考察后,做出结论:香炉下面是一个泉水点,泉水和那两口井的地下水是两种不同的类型。井水属孔隙地下水,是浅层的,含水层距地面约5-15米,它的特点是水位随着降雨量而波动,时高时低。香炉下的泉水则是隐伏断裂带脉状裂隙水,其断裂带方向为北偏西45度、南偏东45度。

解开迷团

原来,漳州盆地有很多断裂带,地下水十分丰富。其中有一条断裂带正是从香炉的西北面天宝大山延伸到路边村。这条断裂带长约7公里,宽约50-100米,两侧都是花岗岩。出水石莲花下隐藏的水就是断裂带的水,它在很深的地底流动,出处就在地表,在香炉下面。在那里,它流出来了,成为上升泉,比地面高,最高时与香炉中部出水处持平,最低时通过转动就能出水。这些泉水的年变幅小,温度、水位都较稳定。在这种情况下,不转动香炉看不到水,水也不会流出。

专家分析与结论

陈占民分析认为,香炉的建造者对泉水周边地貌进行了改造,用泥土砌成挡水设备,使泉水不再四溢,也不与外面的孔隙水相通。香炉的上下部都有凹槽,方向是相反的。转动时,上下凹槽相对应产生吸力,减压,水在内部压力作用下喷溅而出。当然,这一切都只是陈占民的分析判断,一切的秘密都还埋藏在香炉中。现在,出水石莲花已被列入漳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加设了铁围栏,除非文物部门同意,任何人不得自行旋转香炉了。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1 13:4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