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四川大学材料科学系 |
释义 | 材料科学系于1988年8月在原四川大学物理系固体物理教研室的基础上组建而成,是全国综合性大学中成立最早的材料科学系之一。现有二级学科博士授权点两个、硕士授权点两个以及材料物理、材料化学两个本科专业。材料科学系现有教职工27人,其中教授9人(其中博士导师8人)、副教授(含副研究员、高级工程师)11人,中级职称以下7人。其中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1名、教育部科技委委员1名、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名、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6名、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名、四川省新材料专家组成员1名。教师中,博士以上学历占教职工的41%。现有在校研究生120余名,本科生近400名。材料科学系拥有X光衍射仪等多种大型分析仪器、薄膜、晶体与陶瓷制备等实验设备,实验技术手段完备,实验室面积达1800M2。 “十五”期间,材料科学系先后承担国家“863”计划、国家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二十余项国家级和部省科研项目,其中1项为经费逾千万元的特大型研究项目,总计科研经费达3000余万元。有关科研成果先后获得了国家发明二等奖、四川省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等多项国家级、部省级奖励。每年发表在国内外著名学术刊物和学术会议上的为《SCI》、《EI》所收录的高水平论文40余篇次,人均收录的论文数多年排列全校前茅。在新型能源材料与技术、化合物半导体晶体材料与制备技术、介电功能材料与制备技术、固体波谱学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国内外同行公认的成就。 材料科学系近年来在教学研究、教学改革方面取得了良好发展,先后承担了国家级和省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5项,获省部级教学优秀成果一、二、三等奖4项,主编或参编教材、专著12部,为本科生讲授的课程中,《现代材料制备技术》为省级精品课程;《固体物理》和《现代材料制备技术》为校级精品课程。 学科特色及优势光电功能晶体、薄膜太阳电池、铁电薄膜、电子陶瓷、固体波谱学 师资队伍教授:朱世富、肖定全(硕士)、冯良桓、朱建国(博士)、赵北君、郑文琛(硕士)、郑家贵、王瑞林(博士)、蔡伟(硕士); 副教授:孙小松(博士)、黎兵(博士)、彭商强(博士)、张静全(博士)、余萍(博士)、朱基亮(博士)、王洪涛(硕士)、张文(硕士)、晋勇、蔡亚萍、徐晓菲 近年来代表性的研究成果硒镓银单晶体的制备方法-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001年 碘化汞单晶体的制备方法-国家发明二等奖,1992年 Ⅱ-Ⅵ化合物半导体薄膜太阳电池的研究-中国高校科技发明二等奖,2002年 硒镓银单晶体的研制-教育部科技进步(发明类)二等奖,2000年 微波辅助多离子束溅射装置-核工业总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1994年 多功能晶体材料光电子学性质的系列研究-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995年 多离子束反应共溅射装置及薄膜制备技术-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1995年 铁电薄膜的制备与应用系列基础研究-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998年 面向新世纪,培养材料科学类人才-四川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997年 在新型综合大学多学科氛围中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研究与实践-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001年 在理科材料科学一级学科基础上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研究与实践-省教学成果二等奖,2001年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