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斯皮纳姆兰法案 |
释义 | 发布于1795年 既斯宾汉姆兰德制、斯品汉姆兰制 背景: 工业革命深入,毛纺业危机和反机器骚乱。 农业歉收,“饥荒价格”。 法国大革命,英国武装干涉。 具体内容: 当一加仑(重八磅十一盎司)用二等面粉做成的面包值一先令的时候,凡能劳动的贫民每星期应有三先令来供其自己的需要,不管他是以自己的劳动或其家属的劳动得来这笔钱,还是他从教区方面领到津贴。另外,为了养活妻子和家庭的成员,每人还应有一先令六便士。当一加仑面包值一先令六便士的时候,他自己每星期应有四先令,他的家属每人应有一先令十便士。以后就按此比例继续下去,每当面包价格涨一便士时,对他自己就增加三便士,对他各个家庭成员就增加一便士。 对斯皮纳姆兰法的争议和评价: 1、批评: 把收入和家庭人口挂钩,体现农业社会的平均主义思想,挫伤劳动的积极性。 扰乱了正常的劳动力市场。 沿用教区救济,变相阻碍劳动力流动。 延长了小生产势力的寿命,不利于工业革命推进。 2、肯定: 人道主义和平等主义的体现,是历史的进步。 承认了公民获得救济的权利,包含了日后“福利国家”的基本原则。 3、评价: 积极和巨大的历史作用: 缓和了英国的贫困危机;保护劳动人口,有利于工业革命深入发展;为英国赢得拿破仑战争营造安定社会环境;平抑了“反机器骚乱”,保护了工业革命的进行。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