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双棘长蠹 |
释义 | 分布与寄主分布于我国北京、天津、河北、上海、台湾、河南、广东、广西、海南、四川;国外分布于印度、马来西亚、斯里兰卡、菲律宾、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 其食性极其广泛,危害多种阔叶树的新锯板方材和新剥皮的原木。凡有明显心材的树种,只危害边材。也危害活树,如紫胶虫的寄主南岭黄檀和秧青的枝条被害后易折断,影响放胶。还危害病、弱幼树,成虫蛀食活树的枝桠或插条。 识别特征成虫 体长4.2~5. 6mm,赤褐色,圆柱形;头密布颗粒,其前缘有一排小瘤;棕红色触角10节,末端3节栉齿状;上颚发达,粗而短,末端平截。额上有一条横脊。前胸背板帽状,盖住头部,前半部有齿状和颗粒状突起,后半部具刻点。鞘翅密布粗刻点,被灰黄色细毛,后端急剧下倾,倾斜面黑色、粗糙,斜面合缝两侧有1对刺状隆起。足棕红色(图4-108)。 卵 白色,卵形。 幼虫 乳白色,老熟幼虫体长约6mm,略卷曲。胸足仅前足较发达,胫节具密而长的棕色细毛。 蛹 乳白色,半透明,羽化前头部、前胸背板及鞘翅黄色,上颚赤褐色。 生活史及习性在海南1年4代,完成1代需68~98d。成虫4次发生高峰为3~4月、6~7月、9~10月和12月至次年1月,以3月下旬至4月上旬最盛。进入雨季后成虫减少,雨季后又开始增加。在石家庄此虫1年1代,以成虫在较浅的坑道内越冬。3月中旬天气转暖后开始蛀食,4月中旬到5月上旬成虫陆续爬出坑道活动交尾,而后返回坑道内继续蛀食补充营养。雌虫在坑道内产卵120~200多粒后死亡。卵期5~8d,孵化很不整齐。4月下旬始见幼虫,幼虫期30~40d。5月底至7月上旬继续化蛹,蛹期约7d。6月上旬开始出现成虫,到7月上旬羽化基本结束。新羽化的成虫在原坑道中群居(通常30~80只),反复串食,使枝干只留表皮和少部分髓心,而不另行迁移危害。在7月上旬到8月中旬偶有成虫外出活动。一直到10月上旬成虫开始转移危害新活枝干,做环形坑道,然后在其中越冬,直至次年的3月中旬开始活动,成虫期约10个月。 成虫在伐倒木、新剥皮的原木和湿板材上钻圆形深约5mm的侵入孔,然后顺年轮方向开凿长约15~20cm的母坑道,随即将蛀屑推出坑道,极易发现。成虫卵产于母坑道壁的小室中,并一直守卫在母坑道中直到死亡。幼虫坑道甚密,纵向排列,充塞粉状排泄物;深约1. 5cm,最深3cm,全长约10~15cm。新成虫羽化后就地补充营养,蛀出若干小孔,排出大量蛀屑,约10d后飞出。被害木材仅留1层纸样外壳,千疮百孔,一触即破。 木材含水率和此虫危害程度有密切关系。新采伐2~3d后的剥皮白格,含水率约达70%时成虫开始蛀入危害,蛀入虫数逐日增加,至干燥到纤维含水率的饱和点33%时蛀入虫数开始下降,继续下降到25%以下时仅有个别蛀入,至20%以下则无虫蛀入。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