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世界课堂 |
释义 | 世界课堂-起源2010年6月13日,“从‘世界课堂’到‘世界一流大学’”――北京大学本科教育国际化创新成果展示会在北大百周年讲堂举行。北京大学校长周其凤院士出席展示会并讲话,国家教育部、国家知识产权局和北大常务副校长林建华及学校相关部门的负责人、部分国家驻华使馆代表、教育界专家、工商界代表现场观摩。 2009年,北京大学与美国南加州大学达成“国际讲台”计划,该计划利用先进的计算机与互联网技术,将北大与南加大联系起来,在北大和南加大同时在同一个课堂开设同一门课程,课程由24名中美学生参加,来自美国的12名学生在美国时间下午4点半与来自中国的12名学生在中国时间上午8:30同时来到实验课程《全球创新产品的设计原理与团队实践》上共同学习。13日的活动正是这24名中美学生越洋同时学习了十八个星期之后的一次成果展示,这是北京大学本科教育创新战略“世界课堂”及北大-南加大“国际讲台”课程学生创新项目展示的一项教育实践成果。 24名同学分为六组,先后展示了校园节水计划、节能省电、交通改善、垃圾回收、绿色校园环保意识和未来环保教室方面的创新方法和措施。他们基于校园现实需求,发现问题,经过调研、分析、创新设计,给出了问题的解决方案,令现场的嘉宾耳目一新。 担任这项实验课程主讲老师的北大创新研究院院长卢志扬教授介绍说,该计划利用现代互联网多媒体技术和远程教育设备,将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课堂集成到一间教室,“异地而同窗,教学以相长”,达到了中美两国学生跨越东西方文化、跨时空地接受深度跨文化教育的效果。该计划同时代表了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以学习者为主体,跨文化互动学习,零距离地进行深度、平衡的跨文化交流。同时,他认为,计划有助于改进本科教育方法,最大程度地利用已有资源,培养出一流的本科生。 世界课堂-机制北京大学“世界课堂”由若干个国际讲台构成,如2009年北大与南加大联办的“国际讲台”计划,只是北大“世界课堂”这个宏伟计划的一部分,它是北大与不同的世界一流大学之间签订的双向互赢的合作教学计划。 世界课堂-未来“试想,在不远的将来,学生在北大‘世界课堂’教学大楼里,上午8点钟的课与德国一流大学的最好学生一起上,10点是美国的,下午2点是台湾的,4点钟又与日本一流大学学生修共同的课程……这将是怎样一幅景象。”卢志扬兴奋地表示,“如果这样一系列的‘以学习者为中心,深度跨文化而零距离’的四年国际化教育,相信北大的毕业生的水平将是综合几所全球最好大学教学的最高水平!” 通过共同学习、共同成长,收获了团队精神、创新意识和可喜的成果,充分诠释了“学不如教、教不如习、习不如行”的理念, 世界课堂-宗旨世界课堂将成为北大实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途径之一。 “世界课堂”是北京大学本科教育改革中重要的工作,是培养新世纪领军人才的重要探索和实践;做好这项工作,将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实践经验、教师的教学理念,管理工作者也将从中得到有益的启发。 大学的使命在教育,教育的任务在学生,学生的舞台在世界。当前,一流大学的创建是所有国家和地区、大学和大学校长们关心的问题,基于学校得天独厚的条件和“世界课堂”探索中的经验,北京大学将努力找到具有北大精神和中国特色的大学发展之路,以最好的学生吸引最好的教师,以最好的师资争取最好的资源,培养新时代北大人,为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做出贡献。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