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世纪情怀:张学良全传 |
释义 | 版权信息书名:世纪情怀:张学良全传(上下册) ISBN:9787010097008 作者:王海晨 定价:¥145.00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广东人民出版社 内容简介张学良28岁继承父业,主政东北,成为中国政坛上最为耀眼的新星。然而,在显赫的权力和令人目眩的威风背后,是几乎使他不堪负担的沉重责任。东北三省的前途和命运,都系在这位年仅28岁的统治者身上了。当时,东北三省和张学良本人面临的问题太多!稳定内部是这位年轻统治者有所作为的基础。妥善处理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关系是刻不容缓的,对于日本帝国主义虎视眈眈的侵略阴谋又必须保持高度警惕。这几方面将政治、军事、经济、外交等诸多问题都搅在了一起,年轻的统治者,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图书目录序 第一章 “东北王”之子 1.1 备受宠爱 1.2 生不逢时 1.3 怜悯之心 1.4 忧国忧民意识的萌发 1.5 封建军阀家族中的“洋务派” 1.6 “将门虎子”与“凤命千金” 1.7 少帅实际是儒帅 第二章 飞来的权力 2.1 奉系内的一颗新星 2.2 老帅新识少帅 2.3 权力飞来时 2.4 父子同登讲堂 2.5 不可相提并论的豪门之子 2.6 冲杀在战争的前线 2.7 “是军人,但不愿为军阀” 2.8 25岁的陆军中将 第三章 两难之间 3.1 斡旋于派系纷争之中 3.2 老父穷兵黩武 3.3 岂能做千秋忤逆 3.4 连山前线连着奉天城 3.5 决战巨流河 3.6 豆萁相煎之后 3.7 “斩子让贤” 第四章 “试马男儿” 4.1 不得不保持沉默 4.2 奉命率军再度入关 4.3 “同根相煎,胜亦何足言功” 4.4 老父称赞的部属向他开枪 4.5 站在新旧军阀决战的第一线 4.6 跟着老父高喊“反赤” 4.7 “同种相残,心中怏怏” 4.8 “试马男儿,与晋阎论说公理” 4.9 红尘知己 第五章 临危受命 5.1 向父帅进谏息兵 5.2 日军趁火打劫 5.3 惊闻老父被炸,秘密返奉 5.4 与“老把叔”互让“帅位” 5.5 受命于危难之间 第六章 结束了一个时代 6.1 与南京形成共识 部分书摘世纪情怀:张学良全传(上下册)最新章节试读:10.4 振兴民族经济《东北年鉴》评述东北铁路建设,认为东北当局“总揽交通行政,对于铁路计划尤为注意,本昔日规模,审时度势,加以变通,期于最近期内完成东北铁路网,树立交通自由之基”;“将来次第兴修,克期观成,于东北经济、国防前途,正有无限裨益也”。事实上确实如此,张氏父子在东北铁路甚至在全国铁路建设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东北铁路建设,起源于清政府洋务派修筑的关内外铁路。关内外铁路是李鸿章1893年由天津修筑到山海关,1894年修筑到中后所(今绥中),这是东北第一条铁路,仅长65公里。李鸿章原计划该路干线经奉天修到吉林的珲春,谁料甲午战争爆发,筑路被迫停工。甲午战争后,列强势力纷纷进入东北,关内外铁路由英国出资修建,1899沟营支线完工,1903年干线修至新民;俄国修筑的中东铁路于1903年7月正式营业;日本在战时擅自修筑的安奉铁路,也于1911年修筑完工。总之,在1920年以前,东北铁路干线全部由俄、日、英三国控制。铁路是近现代化交通运输工具,它关系到国防和经济建设,甚至对政治、社会及文化都带来重大影响。一个庞大的外国控制的铁路系统纵横在东北大地上,时刻都对东北当局的统治构成严重的威胁。也正是由这种局面才导致东北铁路交涉与纠纷不断;同时也促使张氏父子及东北当局自筑铁路事业的形成。张作霖时期从1921年到1928年,由东北地方当局和民众出资自办,修成了锦朝、开丰、沈海、打通、鹤冈、呼海、吉海7条铁路,总长度为917公里……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