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实名就诊制 |
释义 | 简介2007年9月12日,北京市卫生局局长金大鹏向市人大常委会会议报告“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议案办理三年目标实现情况时透露,北京将实行实名制就诊卡,就诊挂号实现“对号入座”,到医院看病就必须先办张类似身份证一样的实名卡才能挂号。届时,号贩子将没有可乘之机。 实名卡功能就诊卡记载了患者身份、就诊记录等信息,挂号时实现对号入座,实年现各人用各人的卡,换一家医院办一张卡着实麻烦,据悉,该套系统将实现北京市各医院之间的对接。如此一来,市民到不同的医院就诊,只需要一张卡就可以顺利完成。 实行时间2007年底,计划在部分三级甲等医院启用实名制就诊卡的试点工作,预计2008年年底前在北京市推开。 重大意义首先,实名制就医能在一定程度上遏止“倒号”行为,患者挂号及就医得以有序进行。实行统一规格的实名就诊制度不但有利于及时掌握和控制传染病疫情,对其他普通疾病的病种、发病率、患者情况等数据也能方便和清晰地掌握。同时,用同一张卡缴费,还可掌握患者看病的费用情况,对于政府制定医保等政策有指导意义。 其次,在目前医疗纠纷不断增多的情况下,实名制就医可为患者保护其合法权益提供有效保障。在实际生活中,个别患者因种种原因(比如一些涉及个人隐私的疾病或者使用他人的医疗保险卡就医),在就医时并未用自己的真实姓名。在此种情况下,一旦发生医疗纠纷,患者欲通过司法途径解决纠纷便会遇到障碍,因为患者需要证明其与该医疗机构之间存在医疗服务合同关系。如果就诊资料上的姓名与患者真实身份不符,则患者的诉讼主体资格将会受到质疑,从而影响到其实体权利的实现。 再者,实名制就医可为医疗保险提供较为有效的监管机制。目前,中国基本医疗存在着政府投入严重不足、覆盖率较低的情形。在医疗保险领域存在着“一人投保,全家受益”的现象,即没有医疗保险的患者使用享有医疗保险者的保险卡就医、付费。保险机构为此损失巨大却找不到有效的监管机制,因为保险机构不可能对投保者的整个就医过程进行监管,而要求医疗机构主动监管也是不现实的。在实行实名制就医以后,患者就医须提供相关的身份证明,从而堵住了没有医疗保险者享用医疗保险就医、付费之路,为医疗保险提供了较为有效的监管手段。 另外,在我国目前整个社会信用度较低的情况下,在医疗领域内实施实名制就医,将对整个社会的信用体系的建立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这也是一个民主社会、法治社会发展的方向。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