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石榴干腐病 |
释义 | 基本信息中文病名 : 石榴干腐病 病原类别 : 真菌 病原,拉丁文名称及分类地位 : 病原菌为:Iythia versoniana Sau,属半知菌亚门,鲜壳孢属。 分布 : 在山东、安徽、河南、陕西、四川等产区均有发生。 危害部位 : 果实。 病原形态特征病原菌分生孢子器球形,壁内层红色,外层橄榄色,大小为(15-144)微米×(62-131)微米;分生孢子纺锤形,无隔,无色,大小为(3.2-4)微米×(10.8-18)微米;分生孢子梗秆状,束生,(l9-25)微米×1.5微米。 侵染循环主要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病果、果台,枝条内越冬,其中果皮、果台、子粒的带菌率最高。翌年4月中旬前后,越冬僵果及果台的菌丝产生分生孢子是当年病菌的主要传播源,发病季节病原菌随雨水从寄主伤口或皮孔处侵入。 发病条件温度决定发病的早晚,发病温度为12.5-35℃,最适温度为24-28℃。雨水和相对湿度加速了病原茵的传播危害速度,相对湿度95%以上时孢子葫发率99%;相对湿度在90%时荫发率不减,但萌发速度变慢;相对湿度小于90%时几乎不萌发。7-8月在高温多雨及蛀果或蛀干害虫的作用下,加速了病情的发展。 危害症状在蕾期、花期发病,花冠变褐,花萼产生黑褐色椭圆形凹陷小斑。幼果发病首先在表面发生豆粒状大小不规则浅褐色病斑,逐渐扩为中间深褐,边缘浅褐的凹陷病斑,再深入果内,直至整个果实变褐腐烂,在花期和幼果期严重受害后造成早期落花落果;果实膨大期至初熟期,则不再落果,而干缩成僵果悬挂在枝梢。 防治方法1、冬春季节结合消灭桃蛀螟越冬虫蛹,清除搜集树上树下干僵病果烧毁或深埋,辅以刮树皮、石灰水涂干等措施减少越冬病源,还可起到树体防寒作用。 2、坐果后套袋和及时防治桃蛀螟,可减轻该病害发生。 3、从3月下旬至采收前15天,喷洒1︰1︰160的波尔多液或40%多菌灵胶悬剂5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4-5次,防治率可达63%-76%。黄淮地区以6月25日至7月15日的幼果膨大期防治果实干腐病效果最好。休眠期喷40%福美胂400倍液或3-5波美度石硫合剂。 4、选育和发展抗病品种。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