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申杨
释义

基本资料

姓名:申杨

生日:7月30日

毕业学校:中国传媒大学

职业:电视记者、编辑

工作单位:中国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

达娃卓玛是我的藏族名字,当年在西藏部队时一个藏族朋友取的。

个人爱好

最爱:看电影

最怕:没钱

最喜欢的书:诡异科幻言情等,比如现在流行的《鬼吹灯》、《盗墓日记》什么的……

最欣赏的电影:《纳尼亚传奇》、《指环王》、《哈里波特》、《集结号》、《甲方乙方》……其实,是个电影我都喜欢!

最喜欢的人:爱人

最喜欢的地方:有爱人的地方

最喜欢的休闲方式:睡觉

最喜欢的食物:一切好吃的

最喜欢的颜色:色彩饱和度高的所有颜色

最糗的事:多了

最开心的的事:多了

最喜欢的一句话: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哭去吧!

亲历汶川地震

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时,因病正在成都住院的她第一时间从前方做了电话连线报道,是全台首个从地震灾区发回报道的记者。

早在3月17日,申杨就从北京出发,到广西、云南、贵州、四川进行奥运火炬接力的前期报道工作。在云南,因为不适应气候,申杨生病了,但工作紧张一直"扛着"。到四川广安后,实在扛不住了,她才到医院治疗。"当时医院大夫说,我们救不了,得送到成都去。到了成都以后就进了抢救室,医生直接拿了一把开喉的刀,说如果情况不太好,就直接把喉管切开。我当时挺害怕,没想到病这么严重,所以就一直在成都住院。" 5月12日,申杨正在医院里治病,14点28分发生地震,医院大楼剧烈地摇晃,所有人都一起往外跑。"一开始我还想,地震可能一会儿就过去,但实际上持续了很长时间。我从楼上往下跑,到一楼半的时候,还有七八级台阶,我就被震得摔了下去,扭伤了脚。终于跑到大街上,我下意识地掏出手机,想推断一下地震发生的时间,手机显示是14点29分,去掉我下楼用的一分钟,我想地震可能发生在14点28分。"申杨立即用手机给台里值班室打了一个电话,但只说了一句"成都地震了,14点28分",电话就断了,之后再打就怎么也打不通。所幸身边一个病友用的是联通的手机,可以发短信,于是申杨用这个手机跟后方继续取得联系,值班室让她赶快了解更多的情况。 当时成都已经不是正常状态了,通讯、交通中断,了解信息很困难,申杨在大街上一瘸一拐地走,见人就打听。后来碰到一个警察,问他是怎么回事,警察说他也不清楚,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把车上的广播打开,放到最大的音量,让周围路过的人可以听。通过广播,申杨得知汶川发生了7.8级地震。 在15点的时候,申杨在CCTV-4的新闻直播节目做了电话连线报道,介绍了成都的情况。"事后我才知道,我的这个报道是中央电视台第一个从地震灾区发回的电话连线报道。从15点开始一直到零点,每一个整点我都在做电话连线,播报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到的最新情况。" "你出院我们不负责" 灾情重于泰山,记者的职业素养驱使着申杨,她要立即到最前方去。 5月13日,申杨向医院提出了出院申请。"当时我们的报道组只有我一个人在灾区,其他同事下午才能赶到,如果我躺在病床上,大家就没法工作了。"可是医生对此并不赞成:"你还有5天的治疗时间,如果这个时候停了,再发生什么危险我们不负责任。""没有关系,给我办出院手续吧。"申杨态度很坚决。 出院后申杨来到抗震救灾指挥中心了解情况,不断做电话连线直到晚上9点。下午同事们赶到时,申杨在酒店门口迎接,但没人认得出她。"因为我那时候已经变了,有平时两三个那么胖,在医院治疗时打了6天激素,把我打肿了。" 5月14日,映秀镇送往成都的第一批重伤员抵达华西医院,申杨在医院采访了6个小时。地震发生后,很多医生已经连续工作了24小时以上,他们一直坚守在岗位,累了就在旁边打一个盹,没有人撤退。申杨和同事采访制作了新闻特写"生命的接力",节目传回台之后,还没有播出,海外新闻部马勇主任就给申杨打来电话:"片子我们看了,但是我们没有认出你来。听声音才确定是你,你怎么肿成那个样子?"其实马勇看到的还只是申杨的脸,她的全身都肿了,双腿几乎不能弯曲。她就是拖着这样的病体在灾区奔波了10多天。 "共产党员跟我上" 在灾区的日子里,申杨有一个深刻的感受,那就是冲在第一线、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牺牲的肯定是共产党员。 彭州市有80万人口,40万人受灾,其中10万在深山里面。申杨和同事到龙门山镇做采访,当地有两座山,一座叫大海子,一座叫小海子,两山间本有一条路。地震之后,两座山并到一块儿了,困在山里面的大量群众和游客根本走不出来。申杨与同事随解放军救援部队一起徒步进山报道整个救援过程,几次遭遇余震和山体滑坡。"余震有好几种类型,有时候感觉人是在一个船上,不停地摇晃;有时候是剧烈的颤动。而伴随各种余震的是频繁的山体滑坡,远处的山石哗啦啦往下落,一会儿就黄土弥漫。"队伍随时都有被滑坡碎石砸到的危险,但战士告诉申杨,和救援先遣队在山里侦察时遇到的情况相比,这不算什么。先遣队面对的一切都是完全陌生的、完全无法预料的,在深山里遭遇余震可怕极了,"好多队员都以为永远回不来了。" 战士说,先遣队的所有成员都是共产党员,这深深地触动了申杨。"以前在电影里看到,解放军冲锋时都会喊'共产党员跟我上',觉得这个场景离我们特别遥远,而且艺术性很强。但是这一次,我在真实的场景中,真实地看到这一幕,这给我的心灵震撼特别大。就是这些20多岁的年轻战士,年轻的共产党员,冒着生命危险,几度经历生死,把困在山里面9000多名群众营救了出来。"谈起这些,申杨眼中泛着泪光。 在崇州的重灾区鸡冠乡,申杨和同事采访了几位被称为英雄的人物。鸡冠乡卫生院院长是一名共产党员,地震时她的妻子生死不明,但他一直坚守岗位,抢救伤员。有4个村民告诉他,说山里有11个重伤员出不来,急需援救。卫生院一共只有两个人,院长将另一个医生留下照顾伤员,自己同4个村民上山。山上时有余震发生,泥石流、大石头都在往下滚,院长和4个村民要运送11个伤员经过水深齐胸的隧道和一段770级的石梯,才能把人救出来。后来申杨重走了这一段路,770级台阶走起来很吃力,不时滚落的石头也让人胆战心惊,但院长和村民5个人在这样的道路上来来往往运送了11名伤员,一共只用了3个小时,因为疲劳,5个人的腰部肌肉和腿部肌肉都拉伤了。"说心里话,院长不是一个很好的采访对象,面对话筒他不会侃侃而谈、滔滔不绝。我问他在这样做的时候有没有想到家人和危险,他只说了8个字,'救死扶伤,职责所在。'" 另一位英雄是当地的水利局长。当时文井江上游形成了一个50米落差的悬湖,对下游数千名民众够成威胁。地震发生3小时以后,局长带着5名共产党员,拿着绳子、撬棍等简单工具,就往山上跑。那个时候所有人都在往山下跑,只有这6个人冒着滚石和大雨拼命往上跑。申杨在现场看到,山上滚落下来的砸中房子的大石头,就跟房间一样大小。就是在这种情况下,6个人跑了7个小时到达堵塞地点。现场的险情非常严峻,往日清澈的河水,已经被滑坡下来的石灰岩变成石灰泥浆了,如果被这种水呛两口,就会有生命危险。"他们6个人直接跳到水里去了,用绳子把堵在河里的木头套住之后拖上岸,用撬棍把堵在河道里的石头一块一块地搬开,最终形成一个小的缺口,让洪水慢慢泄下来。他们用最原始的方法,工作了21个小时,整整28小时水米未进。采访时我问他们在工作中有没有想过什么?局长说没想什么,干完活儿一看6个人都还在,觉得活着挺好,'我们这次行动哪怕只救7个人就赚了。'" 听到这些,申杨哭了。"那时我确实有一种很深切的感受,我对中国共产党这个组织、对党员有了很深刻的认识。就是在这些最基层的地方,这些共产党员身先士卒,不怕牺牲,冲在最前面,我应该加入到这样一个先进的组织。采访回来,我向党组织提出了火线入党的请求。" 记录物资发放全过程 抗震救灾过程中,一些海外媒体对中国的救灾活动存在着疑惑与猜测。为澄清事实,以正视听,上级指示海外节目中心做一些有针对性的专题报道。申杨的任务是做一个有关国际救援物资流向的专题。 5月21日,申杨一直守在成都双流机场等待沙特阿拉伯援助物资的到来。晚上6点飞机降落后,她和同事开始拍摄,真实记录了物资装车、运输、发放到灾区漩口的全过程,一共用了21个小时。运输的路程并不远,只有70公里,但却是一段艰苦而危险的行进。"夜间行车,所有车窗都要摇下来,车里的人要仔细听石头滑落的声音,如果有滑坡发生,车队就要减速或停下。" 凌晨3点,救灾物资终于抵达。村民们一直等在那里,这些物资正是他们急需的。申杨见证了一件件物资发放到村民手里的过程,并到村民家里进行了拍摄。随后又连夜赶回成都,写稿、编片子,最终在下午把成片传回了北京。 节目播出之后,海外观众反响很多,谣言止于公开,申杨很欣慰。 申杨说,在灾区一线,报道组全体成员平均每天睡眠不超过5小时,有很多时候是彻夜不眠,每一个人都真诚地做着自己的工作。 "希望我们的努力能为抗震救灾出一份力。"

博文节选

红酒女人(2010-08-10 15:43:59)

女人饮酒是风景,和女人抽烟一般,因为有那么一点不寻常,就更加吸引人们的目光。

素手中持着一只高脚杯,浅斟慢饮,金黄的阳光或灯光射过来,慢慢地晃动,就像那丽人眸子里的一泓醉意,这方叫做酒不醉人,人自醉。

高脚酒杯,玛瑙色般的葡萄酒,低眉浅酌,温柔中融入娇媚,那是一种典雅、一种傲慢、一种矜持。而女人喝酒成为时尚,多少代表着妇女解放的意味。据说科学研究发现女人对酒精的溶解程度比男性快和高,因而能喝酒的女人往往有海量。我的酒量不行!

喝酒的女人有些特别,喝酒透露着女人的性情。俗语云:酒后露真情。所以有人说:从酒桌上看女人往往比平时更准确,更清楚。

酒到杯干,来者不拒的女人:豪放女!个性热辣,是极好的红颜知己,但很难成为一个好妻子。

别人频频相劝,就是滴酒不沾的女人:标准淑女,珍稀动物。虽然不甚解风情,一旦用情,却绝对专一。

喝得不多,却爱装醉的女人:聪明女!自我控制极佳,而且做事讲究手段,目的性很强。

老想灌醉别人,自己却涓滴不喝的女人:这样的女人如果还长得貌如天仙,那么对于男人来说是绝对致命,根本无从抵挡,只能伸着脖子挨宰!呵呵!

不该醉时偏醉的女人:太容易动感情,是那种爱起来天翻地覆,闹起来鸡飞狗跳的麻烦女。

该醉时偏不醉的女人:冷静的女人。性格坚强,孤芳自赏。且观察力敏锐,能洞透男人的心灵。嘿嘿!

在得意时猛喝酒的女人:外冷内热,个性及情感一如沉默火山,不发则已,一发惊人!

只有失意时才喝酒的女人:脆弱的女人,很容易受伤。既拿不起,也很难放得下,喜欢自找麻烦。

红酒是裹着高贵,浪漫的外衣为我们所认识的,它标志着的其实是一种生活态度。起源于公元前6000年古波斯的葡萄酒,还有着一个与有美人、身份、品位有关的传说,故事说的是一个失宠的妃子欲寻短见,把发酵的葡萄汁误当毒药喝了,结果人没死反而更加美艳动人了,这美妙的结局使妃子再度受宠。从此,红酒的美颜功能便成了追求生活品质的女人们的爱物。除了美颜,红酒更能点化女人的媚态,即使是一个平时有点刻板的女人,在红酒的催化下,也会变得生动起来,喋喋不休的燕语莺声,再加上袅袅娜娜的肢体语言,在红酒下看女人的另一面,总难逃“暧昧”二字,这也许就是男人们喜欢看女人饮红酒的原因。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1 2:10:01